想想德國母語教育

友善列印版本

I speak my favorite language because that’s who I am. 


We teach our children our favorite language, because we want them to know who they are.


-我講我最喜愛的語言,是因為它能證明我是誰。我們教孩子我們最喜愛的語言,是因為我們想要他們知道他們究竟是誰。
(引自克里斯提•約翰森,一位托霍諾O'odham族老人的話,美國印第安語言發展研究所,2002年6月)(註一)

在德國,因移民家庭漸增,或是父母具有多項語言背景的的結果,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德國小孩會使用兩種以上的語言。許多移民背景的小孩在德國接受教育時,往往容易產生語言學習上的障礙。

儘管德國政府投入許多精神與資金,提高移民第二代的德語生根教育,舉凡課後德語加強班與媽媽德語教室等,但這些小孩對於母語的熟稔度和依賴感,仍然大大超越德語。德國政府因此舉辦多次教育論壇來研議幼兒語言發展政策。

柏林教育司的議員就曾在會議中大力提倡:「教育是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關鍵,首先我們必須尊重並維護外來移民文化的多元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者們呼籲更應加強移民家庭的母語教育。科隆大學教授 Andreas Rohde 強調,成長中使用自己母語的兒童,在學習第二外語的能力甚至超越其他小孩。因幼兒可以透過母語學習建構基礎的語言邏輯與生活概念,透過穩固的母語訓練,將可大大提昇語言學習速度。

佛倫斯堡大學的語言學家 Reyhan Kuyumcu 透過實務研究也證實了這項說法。她長期觀察位於基爾的「馬賽克幼稚園」,這是一所德文與土耳其文並用的雙語幼稚園。這裡的土耳其兒童在母語輔助並行的學習中,往往也有更好的德語理解能力。她相信這樣的學習策略將可大大改善移民第二代的教育學習情況。



德國許多兒童教育學家也開始鼓勵移民家庭中的父母,以母語來陪伴小孩閱讀童書及詩歌,因為母語的閱讀方式可以幫助小孩更快與明確的掌握內容。他們還建議學校中除了德文書籍外,更應該提供更多其他語言的書籍來豐富學習,除了可以讓母語非德語的小孩在學校中,透過自己母語書閱讀的過程,建立人格發展、自我認同與肯定外,更可讓德語為母語的小孩學習尊重與了解其他文化。 

語言學習是一個自我形象的建立,因此母語在幼兒形塑自我認同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忽略了母語在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性,將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進而產生人格認同混淆,甚至抑止了小孩對於對於其他語言的求知動力。語言的多元交流,可以讓學習之路與知識視野更加精采豐富。 (註二)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無論它們是原生還是漂洋而來,國家都應該擔任起將其傳遞展延的任務,讓不同語言所帶來的文化成為社會中的養分,而不是為了讓某個文化彰顯獨大而遏止了其他文化的生機。

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島國,照理來說應該是文化語言多采多姿。但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發佈最新瀕危語言報告顯示,台灣已有 24 種語言被列在這個名單中。其中的賽夏語、噶瑪蘭語、巴宰語、邵語…等已瀕臨消失的危險,而更有多個語言如凱達格蘭語、馬賽語...等早已滅絕。(註三)

許多新移民文化在台灣,更是令人憂心的未來,這些帶著豐富熱情南島文化的移民者彷彿是搭上一艘快速駛離家鄉的船,只能默默成為這個文化記憶中失落的一環。


在多年來政治與教育政策對於單一語言「國語」的大力護航與刻意鞏固下,就算本為多數的台語人口,也都在快速萎縮之中,已經越來越少的年輕世代還會使用自己的母語。這塊土地上的文化不再生趣盎然,少數人掌握了文化優勢與強權,那些曾溫暖撫慰我們內心的母親話語則是被擠壓到角落逐漸瑟縮起來。

當一個語言消失的同時,我們失去的將會是更多無形的珍貴資產。透過德國的例子,讓我們看見一個國家對於各個文化母語的尊重和用心。反觀多樣語言逐漸凋零的台灣,更應該好好正視母語教育。



從現在起,也跟孩子說母語吧!讓我們把文化生命延續下去,告訴他們那些我們所知的美好,不要讓他們忘記了自己與應有的驕傲。



註一:資料來源-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8/001836/183699E.pdf


註二:資料來源-

http://www.dw.de/dw/article/0,,15753337,00.html
                          

http://www.goethe.de/ges/spa/prj/sog/mud/de8301942.htm
                        http://www.erzieherin.de/assets/files/paedagogischepraxis/Blick1tps_10_09_34-37-1.pdf
                        

http://www.lesen-in-deutschland.de/html/content.php?object=journal&lid=741


註三:資料來源-

http://www.unesco.org/culture/languages-atlas/index.php?hl=en&page=atlasmap


http://richter.pixnet.net/blog/post/23330009




【想想‧教育系列文章:

◎賀陳旦 想想教育…

◎劉承賢 普魯普魯姆遊記

◎盧斯達 我們的臉那麼年輕,心卻那麼蒼老

◎賀陳旦 想想教育(二)

◎許建榮 大人們 該放手了

◎馬赫.起南 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中國史?

◎馬赫.起南 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日治/據史?

◎張恩齊 想想德國母語教育

◎板上 / Kaientai 公民的搖籃—法國高中哲學教育觀察

◎樂當幸福不良媽媽Antonia Wang 孩子,我不想教你當個奴才

◎賀陳旦 想想教育(三)

◎格瓦推 儒禍——論四書成為高中必修

◎劉君雅 碩士分流:法國經驗談

◎涂豐恩 苦悶的時代與歷史的出口

關鍵字: 教育德國語文母語國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