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普魯姆遊記

友善列印版本

年初,利用假期到一個名為「普魯普魯姆」(Vulu-vulum)的小國旅行(以下稱「普國」),普國除了一些過度開發及工業化所造成的污染及破壞之外,基本上仍是很怡人的。

撇下景緻,這篇遊記打算專注在普國最特別的地方,諸位知道嗎?!在不到四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普國設立了好幾個語言區,在各個語言區裡,路標及招牌等公共標誌都是雙語的,各別語言區裡的行政用語、以及公私立學校的主要教學用語,就是該語言區的語言。

剛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我驚訝莫名,剛好有個朋友就在普國的大學裡擔任教授,於是就著行程裡一起晚餐的機會,就此「答問」了起來。

「你們.....有幾個語言區呀?」

「喔,十幾個吧!」他望著菜單,好像這問題並不特別吸引他似的。

「十幾個!」我瞪大眼睛,吞了口口水。

我的語氣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抬起頭看了我一下,「是有十幾個,不過大小差很多唷,主要是兩個主要語言區,另外十幾個,幾乎都是南島語,南島語使用人口較少,劃出來的語言區也小,大致是以各原住民族自治區為基礎,再由其內部根據方言差,取幾個部落為範圍議定。」

「老兄,你們劃出語言區,採不同的行政用語及教學用語,不是麻煩又花錢嗎!?」這麼問並不奇怪,大多數台灣人認為語言一致好辦事。

這下換教授浮出驚訝的臉色了,那奇怪的眼神直視,好像我是舊石器時代的直立猿人似的:「呃.....我不是很懂你的意思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文化多樣性宣言』及『世界語言權宣言』都快二十年了,語言及文化資產是無價的不是嗎?」

他看我似懂非懂,於是又添上:「難道,搶救瀕危生物的人力物力及資金不值得嗎?或者,你覺得建立博物館,又鎮日施以溫濕度控制,加上專人管理,是燒錢的愚行?」

大概是我否認的動作太大太誇張,他笑了出來:「難不成,你們的人民,在學習語言的能力上天生有缺陷?」

聽他這麼說,我有點惱火,馬上應了一句:「當然不!台灣人是很聰明的!」

「喔!那就好。」教授說道,「在歐洲,同時會說三四種語言是很平常的事,歐盟每年投入超過十億歐元推動語言多樣性、翻譯、口譯、多語教育及瀕危語言復振呢。」

我一時不知道要回應什麼,就隨口拿話來搪塞:「不過,像普國這樣的做法很少見吧!」才說完,我就知道我說錯話了。

「怎麼會少見?四萬一千平方公裡大的瑞士就有四個語言區;在印度,官方語言超過二十種;俄羅斯之下的各個加盟共和國,多使用其本身的語言;加拿大裡頭有英語區及使用法語的魁北克;連在中國的少數民族如圖博族,其基礎教育也都是以族群語言做為教學用語哩!」

我頓時默然,心中直怪台灣媒體的國際資訊稀少,讓我在外國人面前丟臉了。

「那麼,你們國家有哪些語言?」教授問。

「喔,有華語,還有台灣閩南語,客語,十幾種南島語.....」我回答得有點沒信心,不待他問,就先補充了:「不過,我們沒有設立語言區,行政用語及教學用語只使用華語,因為其他語言都比較...比較不那麼重要吧...」

我說著說著,教授已經從包包裡抽出了平板,指頭在上頭滑呀滑的,看來是上網查資料了,突然,他大聲地說道:「閩南語呀!全球有7千萬使用人口,從中國、台灣到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等...是排名第21大的國際語言耶!客語也在5、6千種語言裡排名第30名唷!哇!台灣的南島語,還是世界南島語的寶庫及活化石耶!你們的語言一定很活躍吧?!有設立不同語言的專屬電視台吧?!既然閩南語及客語是國際語言,那,一定有很多文化產業的對外輸出囉!?......」

他哇啦哇啦的說了一大堆,我卻沒辦法專心聽,只一味索盡枯腸,要構思一個比較好的答案,可以告訴這位朋友,何以台灣除了華語之外,其他語言都有傳承及存活的危機:台灣人是很聰明,也有些錢.....但.....好像就是比人家少了點什麼.....

 

(註:Vulu-vulum是西拉雅語「天堂」的意思,在文中是個虛構的國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