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呂昕庭
8 月 28,2023
【勵馨想想】父母離婚後的關係練習題
當父母離婚後又再各自尋找伴侶時,孩子都需要經歷關係的變動,以及與親人分離的失落,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再次面臨另一種關係的考驗。孩子要適應兩種家庭生活已很不易,有時還有新的繼父/母,對孩子來說,也是新的家庭成員。如果兩個家庭未能順暢溝通與合作,每個人都想把孩子往自己的方向拉,就容易使孩子變得好像一條左右拉扯的繩索,逐漸愈加緊繃,甚至斷裂……。 小凡(化名)的父母離婚後,...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宋姿瑩
7 月 28,2023
【勵馨想想】當同婚家庭收養小孩 收出養社工看見的新挑戰
2023年5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修正案,同性婚姻的伴侶正式可以共同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消息一出,許多關注此事的民眾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像是:「太棒了!同志伴侶不用再結婚和收養二選一!」、「修法是為符合子女最佳利益!」、「同志家庭收養的小孩很容易被霸凌?」、「如果小孩本身不想被同志收養呢?他可以選擇嗎?」不論是支持還是質疑,各種聲音紛紛出現。...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高菁穗
2 月 12,2023
【勵馨想想】關於霸凌,我們都還可以做得更多
今年(2023)年初的韓劇「黑暗榮耀」倍受好評,描述女主角在學時被一群擁有財閥背景的同學無端霸凌,即便向師長求助也沒有好轉,甚至還遭師長羞辱與打罵,種種的傷害讓女主角「黑化」,展開縝密的復仇計畫。 逆襲的劇情固然大快人心,但也有許多人分享說看完後心有戚戚焉,甚至過往遭受霸凌的回憶又再次浮現在腦海中。其實這齣韓劇的核心「霸凌」──尤其是青少年霸凌,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林郁宸
1 月 08,2023
【勵馨想想】那些我想告訴你的事:溫柔而堅定的青少年父母
「現在為您插播一則新聞,一名17歲未成年少女懷孕,因腹痛前往廁所,於住家馬桶分娩下一子,經鄰居發現緊急送醫。」 「16歲少女與17歲少年,兩人交往三個月,多次發生性行為,經校方發現少女已懷孕,雙方家長憤怒不已。」 這些新聞資訊層出不窮,根據內政部統計,15-19歲未成年生育率自2009年的4/1000,於今(2022)年降低至3/1000。看似比例下降,但若再對照人口比例,...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黃義筌
12 月 28,2022
【勵馨想想】從一位同志的生命經驗看「同志友善環境」
認識「小宅」時,他還在念高中,看起來外表偏瘦,個子不高,氣質有點陰柔,然而,他也很愛笑,總能渲染快樂給身邊的人,總會得到「你的笑容很好看」等評價。他善良真誠、細膩貼心,常常注意、關心身邊的人。 小宅的氣質溫暖柔和,不過對於自己的性傾向,他從不避諱,就讀男校的他,早已在學校大膽出櫃,除了同學以外,許多老師大概都略知一二。 學生時期獲得接納 還有純純的思戀 在學校時,...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楊晴盛
11 月 10,2022
【勵馨想想】我也有話要說──在教育宣導中看見的男性情感與表達
勵馨基金會宜蘭分事務所除了受暴婦女及兒少的直接服務經驗外,也積極進入校園或社區演講、舉辦體驗活動等間接服務來進行教育宣導。在與大專院校的心理師接洽過程中,也曾提及多起校園性平事件,像是男學生的偷拍、跟蹤騷擾等不當行為。而入校宣導時,曾有男學生認為現在女權當道,男生權益卻常常被忽略。 我們除了看見校園對於性別暴力防治工作不足、缺乏談論情感/親密關係以及性別教育之外,...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施芳瓏
9月 11,2022
倫敦諾丁丘狂歡節:台灣地方首長選舉可以學到什麼?
有趣的是,「街舞」(street dance) 成為了台灣選舉的熱門行程,為候選人展現與年輕人在一起的方式喔。「街舞」,廣義為在馬路或廣場上等非正式場合,隨音樂而起舞。但約至1980年代,漸有了特定的指稱:美國黑人區的年輕人所發展出來的,一種在街道上發洩情緒的運動,演繹成的時尚文化,如: breakdance (霹靂舞)、locking (鎖舞)、popping、waacking等,其發展與嘻哈...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王升含
9月 01,2022
【荷事生非】荷蘭博物館的轉型正義(下):西印度公司——歸還奴隸的尊嚴
上集回顧:【荷事生非】荷蘭博物館的轉型正義(上):東印度公司——償還掠奪而來的藝術品 去(2021)年五月,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林布蘭故居博物館(Rembrandthuis)上演了一場互動式展覽,主角是一隻曾被林布蘭等畫家臨摹的大象:Hansken。Hansken 是一頭十七世紀,從錫蘭(今斯里蘭卡)應當時奧蘭至親王(Prins van Oranje)弗雷德里克.亨利(Frederik...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王升含
8 月 31,2022
【荷事生非】荷蘭博物館的轉型正義(上):東印度公司——償還掠奪而來的藝術品
你曾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裡,盯著古埃及的木乃伊、羅馬帝國的波特蘭花瓶(Portland vase)、或明永樂的藍白瓷抱月瓶,隱約聽見這些古文物發出「我是誰?我在哪裡?……」的吶喊嗎?又或,你是否曾在散落於歐美的多家博物館中,瞥見貝寧王朝(現奈及利亞)世代珍傳的貝寧銅器(Benin bronzes)的蹤跡?荷蘭也有一系列建於十九世紀的文化機構――例如握有 139 件貝寧銅器的萊登民族學博物館...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謝貴樺
8 月 07,2022
【勵馨想想】一場關於「買」保險套的幽默實驗
你用過保險套嗎?保險套是怎麼樣出現在你手中的呢? 每次當我跟妹妹們(aka服務對象)在聊天時,我的心裡都很想問她們:你們買過保險套嗎?幾歲去買的?在哪裡買?買之前有過功課嗎?在貨架前仔細挑選想像螺旋顆粒超薄的感覺?還是就快速拿一盒最常聽到的那一盒就走了? 我是一名生理女性,一名非預期懷孕青少女服務的社工。因為工作需要、因為本身好奇,曾去台東的藥妝店觀察保險套、指險套、...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