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呂昕庭
8 月 28,2023
【勵馨想想】父母離婚後的關係練習題
當父母離婚後又再各自尋找伴侶時,孩子都需要經歷關係的變動,以及與親人分離的失落,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再次面臨另一種關係的考驗。孩子要適應兩種家庭生活已很不易,有時還有新的繼父/母,對孩子來說,也是新的家庭成員。如果兩個家庭未能順暢溝通與合作,每個人都想把孩子往自己的方向拉,就容易使孩子變得好像一條左右拉扯的繩索,逐漸愈加緊繃,甚至斷裂……。 小凡(化名)的父母離婚後,...
全球脈動
林修民
8 月 03,2023
科技全球化同心圓理論:美中半導體競爭的主因不是地緣政治,而是摩爾定律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2023年7月4日受邀出席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並以「重新定義全球化」進行專題演講。張忠謀指出,全球化的基礎是「各持經濟比較優勢的分工合作」,而全球化之下的美中關係,也已經定調為「競爭與合作」,至少目前「競爭」成分高於「合作」。 張忠謀創辦人認為全球化也被重新定義為「在不傷害本國國安、不傷害現在或未來的科技領先條件下,允許本國企業及同盟國企業在國外牟利,...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宋姿瑩
7 月 28,2023
【勵馨想想】當同婚家庭收養小孩 收出養社工看見的新挑戰
2023年5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修正案,同性婚姻的伴侶正式可以共同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消息一出,許多關注此事的民眾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像是:「太棒了!同志伴侶不用再結婚和收養二選一!」、「修法是為符合子女最佳利益!」、「同志家庭收養的小孩很容易被霸凌?」、「如果小孩本身不想被同志收養呢?他可以選擇嗎?」不論是支持還是質疑,各種聲音紛紛出現。...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28,2023
【影像內外】從夏目漱石筆下的台灣再現談起
夏目漱石,日本的國民作家。1867年出生的他,1890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1900年得有機會赴英國倫敦留學。留學生涯因為腦神經衰弱,1903年回到日本並任教於母校東京帝國大學。1907年,他做了一個讓當時的人們震驚的決定——辭去東京帝國大學教職,進入《朝日新聞》成為專職作家。 他的作品中眾多也深受歡迎。曾秋桂的〈兩次海外經驗中交錯出漱石觀看東亞的觀點與台灣書寫〉(...
文化研究
邱振瑞
7 月 27,2023
【日晷之南】日本作家的收支簿
前言:眾所周知,作家這個行當向來為眾人所羨慕,他們掌握精采的文字技藝輕易地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有此才情自然備受讀者們的愛戴,難怪有那麼多文學青年急欲奔向這個新世界。然而,回到現實面上,普通作家自不待言,尤其專職作家還必須是清醒而堅定的實力主義者,因為沒有稿費收入家計立刻會亮起紅燈,絕不是以精神勝利法能夠解決。所以,作家在靈感湧現振筆疾書之時,就得做出準確的預估,其產出的篇幅能換得多少稿酬。...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23,2023
【影像內外】兩位原住民少女之死:《莎韻之鐘》與《花蓮港》
如同何義麟在〈戰後台灣抗日運動史的構築:以羅福星的事蹟為中心〉(戦後台湾抗日運動史の構築─羅福星の革命を事績を中心に)一文當中所指出的,戰前的日本殖民政府與戰後的國民黨政權,不約而同運用國家之力,推動其所欲的愛國教化內容。 就電影來說,日治末期的《莎韻之鐘》(1943)與戰後初期的《花蓮港》(1948)恰好是一組對比,代表了殖民政府與國民黨的原住民想像。兩部電影的故事都以原住民少女為中心,...
邱振瑞
7 月 19,2023
【日晷之南】當語言和翻譯作為一種武器——戶川秋骨與堺利彥
前言:說到日本早期社會主義思想史,以及翻譯作為改造社會的一種武器,我們有必要討論慶應義塾大學英文系教授戶川秋骨(1870-1933)的翻譯論,以及《賣文社》堺利彥(1871—1933)與幸德秋水(1871-1911)這兩個獨特的異端者,因為他們有足夠激進的思想,擅長於戰鬥性的檄文,並透過極佳文筆的思想渲染,使之形成一種試圖撬動社會內部的力量,強烈地吸納更多的讀者參與實現自身設定的政治目標,...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13,2023
【影像內外】作家周金波與日本導演、演員的電影夢
電影史的書寫,經常是在對既有文獻的確認與質疑開始,而後如歷史偵探一般,在其他的文獻當中盡可能地查找各種可能的線索。其結果時而無功而返,但時而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 作家周金波的電影之夢就是一例。周金波跟其他戰前就有電影或戲劇經驗的文化人一樣,在戰後也投入電影的製作,諸如張深切、張維賢、呂訴上、何基明、林摶秋、辛奇等都是如此。周金波在留學日本時,...
運動休閒
阿宏叔叔
7 月 12,2023
【野球人生】棒球強權的起點:從強大的投手開始(四)
其實,這個系列的第三集寫好之後不久,本集的內容也已經完成過半,但遲遲沒有完成,因為阿宏寫著寫著就陷入沉思,所寫的內容現實上不太可能實現,要怎麼寫才能更有建設性?其實很難。最後,阿宏相信,本文只要有第一線帶球隊的教練看了之後認同並實行,一個也好,兩個也好,總是能慢慢產生正面的影響。 上一集我們談到,目前台灣在培養投手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好投手整年都在投球」,近年來,...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08,2023
【影像內外】《梁山伯與祝英台》外一章
今年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底下稱梁祝)上映60週年紀念。1963年香港邵氏李翰祥導演所執導的《梁祝》在台灣上映,首輪上映62天,引燃黃梅調電影的熱潮。 《梁祝》在台灣電影史當中的定位,一是冷戰結構下的產物。以「自由中國」自居的台灣,為顯示海外中國人心向台灣,對香港「自由影人」(支持台灣的電影人)給予拍片的政策優惠,製造誘因讓香港電影以台灣為市場。當然,既有誘因也有交換條件,...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