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
李坤融
10 月 04,2018
特教宣導不該「由下而上」
每學期初期,各教育階段(國小至大學)的資源教室老師,都需因應特殊教育法,定期召開IEP或ISP會議,除了認識轉銜(國小至國中、國中至高中、高中至大學)特殊生的特教需求之外,也要去追蹤已經入學的學生這段時間的學習計畫及學習進度如何。 除此之外,特教老師還被賦予相當重要的任務,則是對於轉銜之學生,進行入班對普通生進行特教宣導,依循轉銜學生於IEP或者ISP會議中提出之狀況,...
教育文化
陳佩儀
10 月 04,2018
【女人想想】陰道有話要說
陰道有話要說,說的不只是女性的故事,而是人類的故事。 2002年,我的陰道的一次說話,那是在菲律賓參加的一個「女性做神學」(Women doing theology)工作坊。當地菲律賓的女性神學家提到女性應該好好的看著自己的陰部,甚至畫出自己陰部的樣貌。這樣的邀請對我來說,簡直是震撼的不得了,「那裡」是身體的一部分,卻從沒想過跟她碰面,跟她說說話。...
教育文化
吳冠薇
9月 12,2018
【春風化雨】孩子,我想讓你看得更遠
「老師,我最近回家肚子餓的時候,已經能夠自己煮東西來吃了!」 「下次我想學到更多野外求生的技巧,真正遇到狀況時,我們身邊可能不會剛好有那麼多裝備,我想學怎麼運用周圍的環境讓自己增加被救援的時間。」 「老師,你什麼時候要再帶我們去爬山?」 筆者帶著這個班兩年,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心中升起當老師的成就感與核心價值的肯定。...
教育文化
丹青
9月 10,2018
比文言文比例更重要的事——從北美語文高智能教育談國文教改
文言文是語文高智能教育指標? 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教學比例似乎在台灣一直是國語文教育的爭議焦點,2017課審會普通高中小組提案將古文修正為至多30%,旋及引起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十二年國教家展聯盟等團體反彈,建議依適性、公平、競爭力原則將高中語文科分級教學,提出主張的台大教授王立昇表示對國文智能不夠強的孩子,強迫學文言文是耽誤學生時間;前北一女校長周韞維則以不該剝奪優秀學生欣賞古文精簡之美的權利...
教育文化
李公元
9月 03,2018
【春風化雨】孩子,你有勇氣到國外教中文嗎?
台灣暑假剛結束,卻讓我懷念起一群美國亞裔孩子,他們總共有8位,年紀最大15歲,最小卻只有6歲,在今年暑假,跟著葉台美老師,從美國舊金山坐飛機來到台灣。整整一個半月,他們先後在台灣四所學校,分別是高雄茂林國中、屏東新豐國小、宜蘭岳明國小、台北平等國小,每所學校都進行一週免費的「美語夏令營」教學活動,這是怎麼樣的一群大人跟小孩呢?為什麼他們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呢? 帶隊的葉台美老師,...
教育文化
李知非
9月 02,2018
大學退場怎麼退?市場機制不是唯一解
近日大學入學相關新聞陸續見諸報端,這些報導看似年復一年,但如果關心教育議題,會發現「招生缺口」、「高教105大限」、「大學退場」等等的新聞越來越多。即便對大學是菁英教育或普及教育仍有爭議,但生源大幅減少,大學面臨嚴峻的退場壓力卻是普遍的共識。然而該怎麼退卻沒有被認真地討論過,一種尊重市場機制的說法隱約成為不證自明的道理,但這樣決定哪些學校退場真的好嗎? 台灣的高等教育歷經了「...
教育文化
林志都
9月 02,2018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包」子:從短片「包」談起
“Mama, Oooh, (any way the wind blows) I don’t wanna die. I sometimes I wish I would’ve never been born at all.” 「媽媽,嗚嗚(風還是照樣吹) 我並不想死 有時我希望,你們根本沒把我生出來。」 ...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飛非
8 月 21,2018
【想想影評】《翻轉教室》:讓「後來的他們」變得更好
近來大學指考分發放榜,今年台大有高達8成6的錄取學生來自「六都」,而一如往年,媒體上出現許多明星高中學生受訪的新聞,也有不少補教老師們樂於分享他們的高分教學秘訣。我想起十幾年前,自己也曾是一位就讀前三志願的高中生,亦參加過補習班裡指名「明星高中才能報名」的大學衝刺班,看著近來的新聞播報,不禁讓我思考一件事,當一位老師,到底是教「好學生」比較有挑戰性?還是把「學生教好」比較有成就感?...
教育文化
李知非
8 月 20,2018
「這個老師有問題!」從行政面切入 務實處理不適任教師
上個月新北市接連爆發『導師用公審方式帶小一生』、『學校包庇長期霸凌公審受害學生』、『師生集體霸凌戀愛學生致其自殺』案,件件觸目驚心。對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除了有情節輕重之分,「老師有問題」似乎是這一輩與下一代共通的經驗,一提到上課照本宣科、缺乏熱誠甚至是怪怪的老師,幾乎都能得到迴響,不適任教師可以說是台灣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政黨都輪替那麼多次了,為什麼這麼多年下來不適任教師問題依舊無解...
教育文化
張訓譯
8 月 12,2018
熱血教師徐凡甘:從人生探索中找到對於教育的熱情
平凡的凡,甘甜的甘,是徐凡甘面對陌生人時的自我介紹,也是學生眼中的阿甘老師。徐凡甘看似樂觀的背後卻藏著數十年的低潮與落寞,如果不說,大家會以為他只是個鄰家男孩,依循著正常男孩的生長模式一路生長到現在。徐凡甘過去鮮少對別人透露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也刻意隱瞞自己洗腎的事實,直至2013年得到總統教育獎之後,他的人生與求學經驗才被公諸於世。2018年6月時報出版社更將他的故事匯集成書出版,書名為《...
‹
…
5
6
7
8
9
10
11
12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