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
黃建榮
11 月 27,2018
【春風化雨】安身立命的教育
今年6月參加了一場在台北市青年公園舉辦的汗得實驗高中辦學說明會,校方除了邀請國內實驗教育專家與會外,還特別邀請了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博士(Dr. Thomas Prinz)前來分享德國的教育。我提出一個問題請教他:「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德國人民願意繳納高額的稅金,來支撐整個國家提供一個優質且免費的教育系統?」處長給了一個讓我相當意外的答案:「德國人民是一個相當務實的民族,我們從小教育孩子如何賺錢...
教育文化
詹宇
11 月 27,2018
請給新住民的孩子一道光
在北部某所都會區的國中,有名男孩當選本學年的八年級模範生,他品學兼優、相貌堂堂、人際關係良好,贏得實至名歸,而他的母親,來自越南。對輕視新住民的言論,不同於一般新住民子女的畏縮,男孩會不卑不亢地反擊。但是這樣優秀的新住民孩子,在中小學生裡恐怕是不多見,更多孩子可能因家庭弱勢、自己表現欠佳,在學校常是在陰暗的一塊角落,孤單又軟弱。 有些老師對弱勢或需關懷的學生不僅沒拉一把,...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陳力綺
11 月 23,2018
【波蘭想想】關於同志議題及婚姻平權,波蘭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
這禮拜二年級的溝通課,我們閱讀了一則關於葉永鋕事件的報導,並針對這個議題做了許多延伸討論和思考。 因為幾個月前和林滄海(Eryk Hajndrych)共同翻譯的波蘭童書《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1]已於上個月月底出版,讓我不禁思考,在一個天主教教徒佔多數的國家裡,童書出版及兒童教育竟是如此先進、開明。那這個國家的人民,甚至是年輕人,對同志議題及婚姻平權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畢慕瑜
11 月 18,2018
選舉中的媽媽:政治攻防、個人存有與公共想像
在選舉攻防時,「媽媽」常常扮演在側面進攻與反擊的角色。當候選人遭到尖銳的攻擊卻不願親自回應時,「媽媽」常會跳出來用「不捨」、「難過」的情緒化解攻擊。近日台北市長的選戰中,柯文哲市長的媽媽頻頻出招。不但在新竹和市議員候選人合照,也到台北掃街拜票。有趣的是,「爸爸」比較不常成為助選員。如果候選人的爸爸有特殊的政治身分,反而會被對手指為政二代。此時,女性作為嫁進來的外人,反而更能夠避免候選人遭到「靠爸...
教育文化
林若曇
10 月 25,2018
「惡整約炮女生」事件 暴露台灣性平教育危機
YouTube網站的興起讓傳統影視出現危機,也讓許多網紅隨之竄起,從西方國家到亞洲國家,YouTuber成為一種新興的行業,但也因為YouTube網站缺乏一個公立的審核機關,使得許多創作者為了在短時間內衝高瀏覽率,而不斷的尋求更加刺激的禁忌話題;近期Bump男人幫拍攝的一支影片,因為使用約炮軟體約女性到旅館,對其砸派惡整,加上許多歧視女性的不當用詞,在網路上掀起軒然大波,...
教育文化
黃建榮
10 月 14,2018
【春風化雨】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面對充滿挑戰的人生
你相信這一件事嗎?人人都是天生的冒險家!從生命的起源開始,我們都是從數億個精子中,經過重重的關卡,最後只有一兩個存活下來,與卵子結合成為一個新的生命!且每一個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物種,無一不是經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過程才能成為地球上的一員;所以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其實都留存著冒險的基因。看看幼兒牙牙學語、學走路、學吃飯的過程,每一個生存的技能,都是經過無數次的自我挑戰、失敗、修正與調整,...
教育文化
紹沖
10 月 11,2018
從掃垃圾到「梓桑文化祭」:看基隆青年的迢迢歸鄉路
基隆是座很特別的城市,由於天然良港的緣故,成為台灣早期對外的門戶。洋里洋氣酒吧內青年男女燈紅酒綠與豔陽四射下港口工人赤膊散發的閃耀汗水,都讓基隆繁華一時。 成也港口,敗也港口,由於基隆港的腹地狹小,一入港後能置放轉運的貨櫃有限,及東亞貨運航線的變遷,導致基隆港快速衰退,失去過往的榮光,猶如《紅樓夢》中破敗的賈府,子孫更是流離失所。 這樣的情形尤其反應在青年身上,...
教育文化
張肇烜
10 月 09,2018
【人心人術】用書愛台灣!三輪車夫催生新潮文庫 開啟台灣新潮的一代
從三輪車夫,到創辦出版社,張清吉先生日前辭世,享壽91歲。他催生新潮文庫,譯介國外經典文學和各專業領域西方思潮,開啟台灣人的知識視野,也開啟台灣新潮的一代...... 「為台灣打開面向世界的那一扇窗!」是張清吉先生這一輩子的寫照。 張清吉出生於日本時代的苗栗竹南,那時環境不比現在,他曾說,當時自己非常討厭上學,因為到學校的路途相當遙遠,老是在上課鐘敲響後才趕到教室,...
教育文化
李坤融
10 月 04,2018
特教宣導不該「由下而上」
每學期初期,各教育階段(國小至大學)的資源教室老師,都需因應特殊教育法,定期召開IEP或ISP會議,除了認識轉銜(國小至國中、國中至高中、高中至大學)特殊生的特教需求之外,也要去追蹤已經入學的學生這段時間的學習計畫及學習進度如何。 除此之外,特教老師還被賦予相當重要的任務,則是對於轉銜之學生,進行入班對普通生進行特教宣導,依循轉銜學生於IEP或者ISP會議中提出之狀況,...
教育文化
陳佩儀
10 月 04,2018
【女人想想】陰道有話要說
陰道有話要說,說的不只是女性的故事,而是人類的故事。 2002年,我的陰道的一次說話,那是在菲律賓參加的一個「女性做神學」(Women doing theology)工作坊。當地菲律賓的女性神學家提到女性應該好好的看著自己的陰部,甚至畫出自己陰部的樣貌。這樣的邀請對我來說,簡直是震撼的不得了,「那裡」是身體的一部分,卻從沒想過跟她碰面,跟她說說話。...
‹
…
4
5
6
7
8
9
10
11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