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教育(二)

友善列印版本

想引動大家關心教育,我前面一篇短文把最近熱鬧的「人才」議題拉進來一起談。寫後心裡一直不舒坦,似乎太想引人關切,反而失了分寸。難道教育是為了人才嗎?教育非要強調它的功利面嗎?想想台灣教育非從目的談不然不容易有共鳴嗎?我沒有好答案,只是心感慚愧。試試再丟些想法,希望能修正我前文的偏差。

報載花東地區有200名老師將被停聘,這並不只是三年前多元就業方案到期行政表象而已。這些支援原住民教育的聘任老師失業,初看是政府財政困難,不免的後果。然而背後更大的代價,是原住民地區基層教育必定雪上加霜。

不面對城鄉結構性落差,不重視教育的文化視野,長期師資不足,所造成的傷害是幾輩子的,損失是追不回來的!這些才是教育最該被關切的前提吧!教育不該為人才培養而設計, 因為它有更廣大的使命:「讓每個小孩都健康成人!」

偏鄉基層學校師資一向不足,近年來少子化讓學校倍感裁併威脅。減少無關升學的副科老師,成為教育界普見的自保作法。美勞、音樂和體育缺老師,對一般小孩無所謂。對原住民下一代,可就嚴重了,會切斷經由美的想像去啟發部落文化的引信!漢人少學美的遺憾是不解風華,原住民朋友不透過美的普世語言打開傳統教化,可能因而不認自我。台灣被譽為南島語系的起源地,可別讓原住民文化的源泉要在我們眼前漸次枯竭了!

上兩個月高鐵月刊封面人物推介台東鄭漢文校長,他有感於學校師資快速斷層的威脅,仿當年黃武雄教授教改時主張「學校在窗外」的精神,正發動部落和社區耆老,用農閒、在樹下,把文化教授下去。這才是教育的真面貌吧!教育不該為某種職業存續而設計,它有更樸素、更可親的面貌:「讓每個小孩都快樂學習!」

不是嗎?我們想想!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