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學習與自我造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友善列印版本

兩年多前,因為宜蘭縣立岳明國小改制成為公辦民營學校,我專程提出調動,決心到岳明國小任教。二十幾年的國小教師生涯,為什麼一直要離開熟悉的舒適圈,偏往渺茫未可確知的環境去探尋?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永遠深信「學習與自我造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因為這個深信,讓我不得不去尋找可以證明並光大這個深信的學校。

記得當時還是師範學院的學生,我和同學們被安排到當地最優質的國小,展開教育實習,那裡的老師都是當地最優秀的老師。一個星期來,我緊跟著一位二年級班級導師實習,看她如何帶學生從早自習到上各科目,從午休再到放學前的整潔活動與回家功課交代。孩童們井然有序,各科目與各生活教育都成效極佳,她展現出來的教師專業與能量,讓我望塵莫及。但是,當時我心裡一直感到不安,那位老師前輩要我坦言心裡感受,我大膽直言「這不是我心中嚮往的教育工作」,她感到訝異,並勸我面對現實,莫把教育工作想得太唯美。為了讓我看清現實,那位老師前輩,大方把整個班級都放給我經營。在接下來的兩週裡,我的班級經營與課程教學,可以用「糗態百出」、「東倒西歪」來總結,就在我準備要道歉服輸,把班級交還給那位前輩老師之際,那位前輩老師出乎我意料之外,主動來跟我致謝與鼓勵,她說我一開始接班級,堅持絕不高壓式管教孩子,她預料我幾天內一定破功。有好幾次她忍不住要跳出來幫我管教斥責孩子。但是進入第二週之後,她不斷意外地發現自己班上的學生,一個個展現她兩年來從未看過的改變,她說:這個學生我從來不相信會這麼貼心、那個學生想不到有這麼善良的一面、那幾個孩子沒想到會自動自發把功課完成…。記得我結束實習的那天早上,要與全班學生話別,那位前輩老師哭泣得比學生們激動。

從師範學院畢業,進入國小教育工作圈之後,日日忙碌的工作,漸使我對那班學生的印象模糊,然而那位前輩老師純真激動泛著淚光的眼神,依然鼓勵我:莫放棄自己內心最深信、最嚮往的那種看起來最「唯美感人」的教育。

每一次決心調動,離開一所學校,同事們都想不透我為何不善待自己,白白捨棄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成果,執意要去一個未可知的新學校。但我其實不好意思說:隔壁班的導師太常對孩子們大聲責罵、常常看到別班的學生成天寫罰寫、學校整體的課程內容太枯燥無味、同事們討論課程教學的態度太急促草率、太多事情還沒有抓住核心意義就全校師生動員忙碌、等待孩子自主學習成長的空間與時間太少、教育工作者照本宣科不尋求感動內心的意義… 這些體制內學校長期累積而牢不可破的現象與文化,漸漸讓我開始幻想會有另一個新園地。最後,不得不把握機會調離原校,去找另一群可以志同道合,可以敞開心胸對話的教育夥伴。

「學習與自我造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能」這個深信我永遠不願放棄,台灣的教育長期以來步調太快太緊湊,總總內外在因素,讓教育工作者迫不及待想見到孩子們成長並展現學習成效,造成表面上開放與自主,骨子裡老師必須主導學生整個在校的課業與作息步調,這就像我們對著不同生長快慢與型態的植物,都用同一種尺寸去看待,決定何時統一澆水施肥。久了,我們其實看不到那與生俱來的自我學習成長與自我造就的本能,真正開展起來。

既然不能以老師的步調來主導,如何引發「學習與自我造就的本能」?關鍵在老師自身的生命裡「學習與自我造就的本能」是不是還在?這與生俱來的本能,是一種良善與熱情的屬性,純真感人而且源泉不絕,但是在台灣很多制式教育的環境裡,這本能會漸漸萎縮。我們童年心靈裡真正的熱情與喜愛,在台灣社會與教育下從小被壓抑,然後萎縮,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主義下的恐懼與競爭心裡。二十幾年來,我常感受到老師之所以引燃不起孩子們的自主學習熱情,或常盡心力而事倍功半,原因在於老師的很多發想與努力,不是源自於童年心靈裡真正的熱情與喜愛。加上在台灣的大環境裡,迫使老師陷入必須立竿見影的緊張裡。所以「忙」與「盲」不斷共拌,越久越不敢相信「學習與自我造就的本能」每個學生本來就有的真相。其實,凡是與生俱來的,都會像野地裡的花草一樣,只要不去刻意攪擾,它自會生長茁壯、開枝散葉而美麗動人。

近年台灣教育當局開啟了實驗教育法,岳明國小的公辦民營新體制因此而生,但很多人被「實驗」兩個字誤導了,誤以為是把教育當作實驗。其實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謙卑坦承自己的不足,然後勇敢耐心的去傾聽與覺知,永遠敢去摸索嘗試,這才是實驗教育的本意。  

如果可以,藉由實驗教育法的啟用,讓長期壓迫我們喘不過氣來的舊制舊框架,能暫時擺在一旁,讓自己沉澱而從容,勇敢去找回老師生命中那與生俱來的童心與熱情,也等待老師與孩童,將那與生俱來的童心與熱情,一起交相輝映,變現出絢麗無窮盡的教育光景。

 

當我們在初春的午後,教學或行政工作忙碌之餘,信步走到岳明校園的青草地上,聽孩子們純真可愛的歡笑童語,伴隨著有苦楝花香的涼風陣陣飄來,當我們在沒有下雨的時候,帶著孩童們從童年步道走進泡泡湧泉,或奔向海邊生火烤番薯,聽浪濤聲在喚起孩童想要探索嘗試的興奮,當我們看著孩童自己獨當一面架起風帆,在白浪藍海上迎浪起伏而行⋯⋯當我們看到孩童們在躲避球、四個主題課程、淨灘、待人接物⋯⋯等等行動中,溢出純真而主動熱情的眼神,我們會知道,原來,我們的來到,不是偶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