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
李援軍
8 月 18,2015
新舊課綱都漏了什麼?
前些日子沸沸揚揚的反黑箱課綱微調運動,在高中生的努力、眾多政治大亂鬥與天候因素下暫時落幕,學生又如去年的318學運,走上街頭去對抗統治階級,雖然過程中提出了非常多關於微調前後會帶來不符合台灣的意識形態與大中國史觀,但無論是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還是以中國為主體的史觀,在論述上,仍舊忽略了關於台灣教育中,始終無法被談及的部分:資產階級與其企業所帶來的影響。 過去問過許多高中生,關於課綱,...
教育文化
蔡榮裕
8 月 13,2015
「慰安婦」已成為「歷史事實」和「心理真實」之間的殘酷
關於慰安婦,媒體上已有一些文章的論戰,我建議可以參考《夭折的蘆葦 ──被消音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們》和《女性主義的應然VS.女性史的實然──慰安婦課綱必須反映研究現況》。可以看出要談論所謂的「歷史事實(historic truth)」是多麼困難的事,但是我試著思索,這種時候何以這會成為論戰的話題呢?心理學的思考是什麼?以下提供思考的片段: 何以慰安婦的課題,在這次課綱爭議裡,...
教育文化
陳德愉
8 月 13,2015
【內地想想】 攜手救故鄉──南投中寮的32個柳丁小英雄
你看過這一支廣告嗎? 山林間,一群孩子摘著柳丁,使勁提著柳丁簍在山間小路上奔走著,紅撲撲的臉蛋笑瞇瞇的。廣告的主題是:幫助偏鄉兒童。 有一段時間,這支廣告播遍了大家家裡的電視、便利商店的ATM,運用了種種最新最有滲透力的載具,我想,你一定看過。 這些孩子,是南投縣中寮鄉廣福國小的學生。透過這幾秒鐘的畫面,你看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摘柳丁、洗柳丁,...
教育文化
林育辰
8 月 07,2015
亟待翻轉的高職歷史教育
如果將這次的反課綱運動比喻成擁有權力的大人們,與毫無權力的高中生之間的一場抗爭,那麼在這場漫長的抗爭之中,除了弱勢的高中生之外,實際上還有一個雙重弱勢的角色,那便是同樣參與反課綱抗爭,卻在社會上不斷遭受冷嘲熱諷的高職生。在這場運動中,高職生和高中生並肩作戰,為台灣的歷史教育發聲,卻因為高職生的身分,往往成為批評者攻擊的目標,這些批評者往往嘲諷高職的學歷,批評高職生別有用心,等而下之的批評者,...
教育文化
吳逸駿
8 月 05,2015
請不要用淚水和生命獻祭
青少年學生反課綱的行動,在失去了一個寶貴生命之後,青少年對執政當局的殷望仍未放棄,和教育部長進行面對面的座談。不到三個小時,國民黨政務官毫不手軟的一場暴力展演,讓已經佔領教育部數天的學生殺個措手不及!期待幻滅的淚水奪眶而出,學生代表折腰喊喚著:「對不起社會以及大林」。 學生們,你們沒有能力在政治上「負責」,自然不需要道歉!能為此負責的,只有這些「大人」!更直接地說,想要保護又想要利用學生的...
教育文化
海東青
8 月 05,2015
「中華文化」不可以嗎?──淺論歷史課綱中的「中華文化」問題
微調後的歷史課綱,將臺灣史最後一項說明,從「說明臺灣文化的多元發展及其與世界文化的交流」,改為「說明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保存與創新,以及文化的多元發展」。這也被列入國教院所謂「17項爭議」之中。[1]同樣的中華文化,也出現在國文科、公民與社會科之中。然而「中華文化」究竟是什麼,在公聽會手冊,乃至公佈的檢核工作小組歷次會議紀錄中,都未見精確的定義與說明。 官方並未給出說明,...
教育文化
趙弘毅
8 月 04,2015
搶救國文課綱為時已晚?──談103微調以前的國文課綱修訂
微調課綱吵得轟轟烈烈,如今連高中生都走上街頭,抗議程序黑箱、課綱洗腦。然而,在這場論爭中,論者多將火力集中在歷史、公民科上,同樣遭到黑箱篡改的國文科,激起的漣漪卻小上許多。 與歷史科一樣,國文教育從來都是國家打造人民國族與文化認同的重要手段。後者往往透過難以察覺的選文內容,對莘莘學子強輸執政者的政治與文化意識形態。以退出市場已久的部編本為例:〈失根的蘭花〉是對中國母土的念茲在茲,〈...
教育文化
劉夏如
8 月 03,2015
女性主義的應然VS.女性史的實然──慰安婦課綱必須反映研究現況
課綱爭議自去年開始出現戰火,表面上是程序違法與學術教育專業問題,隨著抗議主體從學界教授延伸到高中校園師生,透過社群網路媒介不斷串連,遍地燃燒。相對於去年「太陽花運動」的一致對外(反中),這場反課綱運動,實質上可說是近年來最大一場台灣歷史記憶詮釋的「內戰」。甚且有年輕生命為此殉道犧牲,舉國震撼同悲。 其中,「慰安婦」的課綱敘述,現行101版(98版無此項)中性陳列史實名詞條目,...
教育文化
楊索
8 月 02,2015
對陌生人的善意
當林冠華以身為祭的消息傳來時,我的情緒十分複雜,有哀慟、酸澀、不捨以及強烈的憤怒。他將肉身化為戰鬥能量之舉使社會怒火燎原,有正義之怒,有討回公道之怒,也夾雜個人的昨日之怒。 無名大眾的憤怒一層層疊加,中產階級的正經好人,兢兢業業守法繳稅,但政府體制無能怠惰,社會信任機制崩解,一波又一波的風暴襲來,人民要自煉豬油,以免餿水油之害;要自耕蔬菜,以免農藥之害;要成立自學團體,...
教育文化
吳馨恩
8 月 02,2015
慰安婦史論爭:男性本位史觀何時了?
反課綱學生林致宇表示:「慰安婦一定是被迫的嗎?就像性工作者,有可能為了經濟等因素而下海,『你(課綱微調召集人-王曉波)把性工作者看得非常卑賤!』」,對此論調讓我無法接受,當代的慰安婦多半不是被強行擄去淪為性奴,不然就是遭到誘騙而上當,即使真有如林所說是「自願」的,也是帝國主義與殖民剝削/宰制下的結果,當中權力的極度不對等與環境因素,並不可以輕易忽視甚或無視。且慰安婦制度本身就是奴隸制度,...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