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2 月 15,2015
【學與業壯遊】 其實學校考試和真實的人生考驗正好相反!怎麼辦?
身為一個過去非常善於考試的學生,我曾經以自己準備考試的能力為傲。在離開學校環境之後,我愈來愈明白當時的分數,是一種多嚴重的誤導。 一般學校的考試有諸般好處,除了一項之外:無法考出面對真實人生考驗的能力。而且,愈習慣用考試的模式思考,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時,其實愈是容易忽略重要的因子,愈容易錯估面對人生考驗的努力模式。用考試為唯一評價人、挑選人的方式,也充滿了偏誤。...
教育文化
陳俊光
12 月 13,2015
小王子到哪裡去了?(上)
筆者本來不想看《小王子2015》的,因為早就對「小孩子怎麼看成人世界」或「文藝中年對童年時期的懷舊」感到厭煩;而專業訓練更讓筆者了解:真實的小孩子並不像「我們想像中/記憶中的小孩子」那麼純真(此事說來話長)。但電影卻讓筆者驚豔;因為它不只展現童心,也讓我們了解「人為什麼會失去童心」,甚至,它還讓我們知道「怎樣才能在嚴苛的現實中找回童心」。 教養扼殺了想像力? 正如原書...
教育文化
許又方
12 月 10,2015
不識鍾肇政
桃園市有議員質疑市府為何要辦「鍾肇政文學獎」,並狺狺然質問:「這個人是誰呀?還在嗎?」、「為何要為他花大錢?」、「吳伯雄也很有名,為什麼不幫他辦活動?」引來輿論一陣訕笑、撻伐。在筆者看來,這位議員的問題不在於她不知道鍾肇政,而是要質詢卻不事先弄清楚狀況,有失問政專業。 「鍾肇政」是誰?坦白講,全台灣對其「聞所未聞」者,絕非僅該議員一人;就算聽過,也多半不知鍾老做了什麼事、...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余伯泉
12 月 09,2015
有關台灣地名標示華語羅馬拼音的回顧
有關台灣地名如何標示華語羅馬拼音的問題,1996年以前,台灣大抵採洋人Wade Thomas制訂的威托瑪式。但路牌與牌示基本上都是「漢字」,很少並列「羅馬拼音」(羅馬拼音的定義是以abc羅馬字母標示任何一種語言)。不懂漢字的外國人或第二代僑胞,在台灣旅行確實會有「行無路」的困擾,因為abc這26個羅馬字母才是全世界通用的字母符號,「漢字」對外國人或第二代僑胞而言,學習非常困難。...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林志都
12 月 09,2015
街道的名字,土地的名字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者何物?吾人所謂玫瑰者,易其名,未能減其甜香」(筆者譯) ──〈羅密歐與茱麗葉〉,第二幕第二景,莎士比亞 在筆者曾經長年居住之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巴勒摩Palermo區中,...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2 月 08,2015
【學與業壯遊】 「正確答案」收到櫃子裡,讓學生彼此「評判爭辯」吧!
在我大學的時候非常認真地上課,那時百分之九十五課程的形態,都是上課時安靜聽老師說的一切,快速記下來,以便在考試時重複寫在考卷上,那就是正確答案,我就能得高分。十幾年後,我才驚覺那是多麼令人髮指地浪費時間。 在教育的初始階段當然要有正確答案,例如小學算數。但是愈往高等教育走,拿「正確答案」當作教育的目標和主要內容,意義愈小,誤導愈大。因為公認的正確答案往往是很快就算得出來、查得到的,...
教育文化
海東青
12 月 07,2015
沙地焉能起高樓? ──歷史課綱專家諮詢小組會議有感
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歷史課綱專家諮詢小組」第二次會議結束了,這或許是首度開放旁聽的課綱相關內部會議。然而,相較先前反課綱微調的熱潮,旁聽的民眾卻僅有十五位不到,這恐怕是連主辦單位都意想不到。不過,現場仍有不少媒體到場採訪。 可惜的是,正如多數新聞報導一般,記者們並無意,也無法聽完兩個小時的會議。反課綱學生在會議開始後十分鐘時離席抗議,讓媒體取得了新聞點,此後會議的討論內容,似再無媒體關注。...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陳德愉
12 月 05,2015
【內地想想】 當小英也是排灣族女孩──民進黨的原住民票在哪裡?
今天是仁愛鄉互助國小和互助村的聯合運動會。秋天的週末,近午的陽光篩過樹枝灑在山頭上,溫暖中有一絲絲的寒氣。部落裡家家戶戶都帶著野餐墊鋪在操場的周圍,帶著吃食飲料一邊野餐,一邊看著部落的孩子們奮力地在操場上競跑。稍遠一點的小山坡上,已經有不少族人們開始歡樂地喝酒了。 這是部落裡最常見的歡樂景象:在美麗的山林裡,家族團聚、飲酒吃肉、運動舞蹈。一位熟識,常教我講賽德克語的阿姨看到我來了,...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2 月 02,2015
【學與業壯遊】 課程設計良好的指標是:「學生在課堂上大肆說話」?──《大學的藝術》之十三
日前參加一個由某知名教授主講的座談會,回到家後,竟然收到一個參加者的道歉訊息,大意是說,他很抱歉在座談會提了幾個問題,耽誤了我們聽講的時間。我回訊詢問是不是有人向他抗議?他說沒有,是他回家後想到自己竟然在聽講之間打岔,心裡覺得不安。 我覺得好意外,也好悲哀。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老師講,學生「安靜聽」,幾乎被視為教學唯一正確的狀態,不該打破。學生上課中講話是罪惡,發問是浪費時間、耽誤進度、...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陳德愉
11 月 29,2015
【內地想想】 尋找田園生活的可能性,從「青年農村見習」開始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坐著汽車、火車,甚至是高鐵,呼呼地離開城市進入一片鄉野。走進田間,那微微潮濕帶點辛甜的青草氣,鑽進鼻孔直衝腦門;霎時間,你的心情霍然開朗。 許多人這時候會想起了自己的故鄉,鄉下的田。那可能還在,由老一輩守著,更可能是爸爸爺爺阿祖在好多年前就離開的一片土地,只在相片裡見過。總是在這種時刻,濃濃的鄉愁就這樣地,從心裡溢了出來。 從我寫農業、...
‹
…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