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陳怡秀
3 月 09,2016
【日本想想】 311震災第五年:用照片鎖住記憶的義工活動
我想說一個失而復得的故事。 話得從五年前的3月11日開始說起。當時日本一陣天搖地動,地震粉碎了數萬人的家園。於大阪一所高中任職的川谷清一,在地震發生後加入義工行列,前往了災區協助清理工作,他也登錄擔任「清洗照片義工」,撿拾相片、手錶、獎狀等物品,再加以清洗保存,期待有朝一日能有人前來失物招領。當時,川谷曾在南三陸町撿到一張情侶照,裡頭的情侶笑得甜,他暗自祈禱著兩人能平安無事。...
教育文化
謝宇程
3 月 08,2016
【學與業壯遊】 不把行政職務當專業,大學奢談經營品質──大學的藝術之二十三
說到大學的「系辦助教」,你有什麼印象?不少人會想到的是:處理報帳或影印等雜務,幫系主任和老師們打雜,常是年輕人邊準備考試(留學考、公務員考⋯⋯)一邊賺錢的過水工作⋯⋯。無論校級、院級、系級,各種層級,在大學,通常不把行政職務當成專業。而這件事對於大學的品質經營,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這麼說,並不是認為行政人員處於「弱勢」。事實上,有些公務人員資格的行政人員,在學校相當強勢,...
教育文化
陳德愉
3 月 05,2016
【內地想想】 謝謝妳記得我們,可是~
總統大選投票的前夜,下了一夜冷雨,但是板橋體育場內羣眾沸騰。台上,蔡英文的頭髮已經被浸濕,她的聲音有點啞,但是很清楚,她告訴台下所有群眾,她過去曾在埔里教過小朋友英文的事──他們現在已經長大念大學了,她在台上對他們說:「我要告訴你們,我還記得你們⋯⋯」 她真的記得這些孩子,不是隨便講講,因為就在上一週,蔡英文在公開的演講中,提到了她為經濟弱勢兒童規劃的「教育發展帳戶」,...
教育文化
謝宇程
3 月 01,2016
【學與業壯遊】 在新加坡,實習由大學負責媒合與把關──大學的藝術之二十二
了解新加坡的人,常會覺得它似乎很像一間「公司」,六百多萬員工的大公司,不斷向外吸取人才,以及拓展貿易版圖的公司。而這個特色,似乎也反映在它的教育之中。 舉個例,新加坡的教育部,有兩個平級的部長:一個主管中小學,現任部長是黄志明先生;一個主管高教與職業教育,現任部長是王乙康先生。王乙康先生是什麼背景呢?可不是教授、大學校長。他曾任職於產業貿易部,並且當過四年新加坡就業培訓局的CEO。沒錯,...
教育文化
西區老二
2 月 29,2016
要不要向國父遺像行禮真正的意義是?
很多人可能上了大學就沒有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的經驗,但其實在台大像是校運開幕典禮,因為司令台上有國父遺像,在升完旗後向遺像行禮仍然是既定程序之一;或者像在總統府接受全國大專優青表揚,也是要先拜一拜才能領到當選證書。 碰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去年11月校運,當聽到司儀喊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的時候,我猶豫了一下,決定看看法律學院領隊教授怎麼做就跟著做(其實心裡是有點偷偷期待他大概不會鞠躬...
教育文化
林楷翔
2 月 29,2016
大學校園中的玻璃心與威權情
大概在三個禮拜前,也就是台灣正忙著歡慶農曆新年的時候,印度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的民主學生聯盟(Democratic Students Union)發起一個討論喀什米爾自治議題的研討會,卻遭到印度教民族主義學生社團—全印學生聯盟(Akhil Bharatiya Vidyarthi Parishad)的阻撓,校方因而取消了其集會許可。隨後,...
教育文化
黃藍瑮
2 月 28,2016
教官真的要退出校園了?沒有!
不!他們正以一種更不公義的狀態存在於各大專院校。 在228前夕,看到政大主任教官撕下學生社團關於228傳單的訊息,該訊息下的評論,網友們喊著:「教官快退出校園!」但,不論我們呼籲得多大聲,教官們根本有恃無恐。他們從教官職位退休後換了裝,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大學校院校安中心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1,取得校園安全人員證照,至各大專院校應徵〈大學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創新工作專業人力〉2,...
教育文化
陳德愉
2 月 27,2016
【內地想想】從內地發現台灣新動力
這次台北國際書展,我和新書「思辯」的作者黃益中老師,在想想論壇的迷你沙龍中有一場對談。來自深山內地的我,與在台北帶領同學們反課綱的黃老師,一個在農業偏鄉,一個在都會,是二個不同的世界;這場對談,就是一個「討論不同」的對談。 這正好點出了這個專欄的初衷,從我寫這個專欄開始,我一直嘗試的,就是去尋找一種閱讀「不同」的方式,在這裡,「不同」不是一種區分你我的方法,...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洪七七
2 月 25,2016
從祖先牌位談國民黨的權力運作邏輯
2016大選,民進黨不僅取回中央執政權,在國會選舉上也首次取得過半多數。在這情境下,過去陳水扁執政時期難以推行的轉型正義,在此次勝選後都有機會開始推行。日前,民進黨籍立委高志鵬便順著這風潮,提議討論是否該拿掉國父遺像,以除政治偶像崇拜的陋習。 未料,但其實也不意外地,這倡議引起了包括國民黨代主席黃敏惠、黨主席參選人洪秀柱、以及多位國民黨立委的反彈。值得玩味的是,他們抨擊的用語中,...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陳昱齊
2 月 25,2016
轉型正義的第一哩路
新的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選前多次強調當選就任後會積極推動「轉型正義」的工作,強調:要整理並公開歷史的檔案,讓真相重見天日,撫平受害者心中的傷痕,任何人都不應該在我們的過去的歷史裡面去隱瞞。 副總統陳建仁在出席「全國二二八暨白色恐怖受難團體後援總會成立大會」時也說:未來,轉型正義將是民進黨執政後最先要推動的政治改革,並將成立真相和解委員會。只有追求真相才能讓和解出現,也才能真正保障自由...
‹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