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林凱衡
4 月 07,2013
分流與整合,兩種教育理念之爭
十二年國教上路在即,擔憂高職弱化的聲音再起,要理解這些論辯聲音,就要理解過去台灣高中職雙軌系統之間的競爭與消長。 這些政策過程背後分別有不同的理念(idea)作為正當性的論述基礎,本文試圖簡單地勾勒出強調分流與專業的技職教育理念,以及以整合共同科目為主的人本教育理念,上述不同的教育理念內涵構成了至今台灣教育政策基本論辯圖像。 台灣的技職教育,從日治到戰後,一直都具有高度的國家性格,...
教育文化
,
音樂藝術
鍾延威
3 月 24,2013
【時事想想】五個一億,與「歉難補助」
孝治兄又要辦音樂會了。 這讓我想起舊曆年前,作家鍾肇政的幾名故舊、門生為他在中壢藝術館辦的慶祝鍾老米夀(88歲)音樂會。 當天我從龍潭帶著家人前往聆賞,順手帶回一本節目手冊,但還沒看就不知塞在何處了。前些天無意中找到,翻閱下才知道主要策劃這次音樂會的盧孝治兄,為了籌措演出經費,向文化部申請了補助,而得到的回覆是:經審查未獲通過,「歉難補助」。 這個歉難補助,令我百感交集...
教育文化
李瑞中
3 月 18,2013
給司徒文一個讚(上)
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文對我國處境,本著他一貫獨特而深刻的觀察,提出了嚴峻但發人深省的批評與建議。司徒大使是前美國外交官,其觀點無可厚非地從美國利益出發,然而就算我們不接受他的「處方」,他的「診斷」也值得討論與深思。 我曾自嘲自己的「區域經濟」沒學好,把世界總的一起看,而非只把目光放在中國身上。看看瑞士的鐘錶流通於全世界,沒有理由我們的商品只能推銷到中國大陸市場。再來,...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哲學星期五
3 月 14,2013
樂生劫運
日治時代便建製至今的樂生療養院,是台灣第一間痲瘋病院。 百年前,醫學技術尚未發達,世人們對痲瘋病不了解,認為得此病的人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且無藥可救。即使後來藥物發明並廢止隔離政策。但在社會大眾的長期誤解下,與世隔絕已久的院民們,面對一個突如其來的陌生社會,只好選擇繼續與院為家…,至少這裡還有熟悉的大樹與溫暖的人情味。 1994年,捷運局錯誤的決定—新莊機廠預定地。...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周妤
3 月 08,2013
歷史課本外的西藏與新疆(下)
上個學期末,開始在八年級上學期的歷史課堂上,介紹目前中國「西藏」與「新疆」爆發的族群衝突,並分享彼此的感想。我先讓學生看影片,不發表評論,我不希望學生「揣摩上意」而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生當中,當然也有人站在中共的立場來思考,比如黃同學就認為「地方必須配合中央的政治考量,不應該違背黨紀。」但大部分的同學都同意,即使不獨立,也應該要給彼此更寬容的空間,吳同學寫道:「我會去找他們和解...
教育文化
方儉
3 月 07,2013
上海併發症
到了上海兩天,白天氣非常好,走在淮海中路上,兩排的法國梧桐的新葉還未冒出,枝幹形成了印象派的線條,在午後的春陽下,形成光影交錯的畫面。 連續開了幾個會,和人閒聊,有上海人,有外國人,他們問我最近忙什麼,我說在忙著看核四公投的事,他們都沒聽過,但一提出來,都變得很關心。美國人說,美國在1977年以後,歷經1979年三哩島事件,就沒有新的核電廠,但核電廠一再延役,...
教育文化
廖千瑤
2 月 26,2013
半部論語就要治天下? 江院長曲解文意
新閣揆就任,自秀論語功力。學而篇:「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其中「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被江院長解釋成「貧困階層不會諂媚、逢迎在權位的人,相對於富有階層的人不會驕縱」;「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被江院長解釋成「希望貧困階層能安心樂於其道,讓富有的人注意精神層面禮制與文化」 筆者以為江院長對這兩段話的解讀不但偏離春秋時代的環境,...
教育文化
Wenson
2 月 05,2013
不國際的台灣@台北國際書展
年關將近,也到了台灣書市一年一度的大拜拜活動時間,今年一樣又去晃了晃,感受一下台灣書市沒落的模樣。 今年跟前幾年有什麼不同呢?比較明顯的其中一項是電子書攤位變多又變大了,但是跟電子書相關的論壇或活動卻少了,這也許是「正常化」的徵兆,也就是大家不把電子書當成是一種值得談的新話題,它就是一個客觀的存在。 雖然如此,中午和出版同業聚餐的時候,大家才在講電子書和電子雜誌,...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朱珮甄
11 月 30,2012
我想和你作朋友:那瑪夏達卡奴瓦部落 VS. 哈瑪星鼓山國小 影像交流
拋開成人觀點,將詮釋權交給孩子 『我想和你作朋友』計畫的發想源於高雄縣市合併後,行政區域面積落差大,但大面積的區域獲得的行政資源卻不一定較合理,這雖已是台灣行政自治的普遍現象,但對於高雄市來說正是一個陌生的問題,我們企圖以一個計畫的執行來凸顯這樣的問題,「我想和你作朋友」計畫因而誕生。 在地的連結與認同,計畫執行的最佳盟友...
教育文化
周妤
11 月 17,2012
讀書之外的可能性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數據,民國百年,台灣的高中高職畢業生升學率,已經分別來到94.67%與81.91%之譜。十年前(民國九一年),高職畢業生會選擇升學的還不到一半(46.58%),現在,高職畢業生有五分之四會選擇繼續升學。 這個數字告訴我們,台灣已經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升學社會。 根據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第二波的資料,除了54.2%的家長表示隨子女的興趣,4.6%...
‹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