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新一
12 月 19,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自由背包客」的感動─速記一段「高雄民主景點」小史
最近玉山社出版的《自由背包客:台灣民主景點小旅行》一書,令人無比驚豔與感動。感動的是,「主題式旅遊」(special interest tourism)風潮流行多年之後,終於有一本以全台的「民主景點」為線頭,透由旅行的駐足腳步為珠串,穿起台灣民主簡史捲軸的旅遊歷史書。此外,令人驚豔的是,這本書除了中文文字之外,更附上英文版本,讓外國人也可透由旅遊,認識與貼近這四十個曾紀錄台灣民主歷程的景點...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楊憲勲
12 月 18,2013
魯迅豈能跟賴和比
彰化詩人楊守愚曾經説過「賴和是台灣的魯迅」,這句話至今仍然常被引用。 在資訊不發達的時代,楊守愚會有這様的看法,吾人不忍苛責。但是,隨著魯迅留學日本仙台醫專時期的種種一手資料漸次問世,重新檢視魯迅的心路歴程,並将之對比於廖温仁(1893-1936)與賴和(1894-1943)這兩位傑出的台灣人醫師,是很耐人尋味的。 談起中國近代文人――魯迅(1881-1936),...
教育文化
洪聖斐
12 月 04,2013
【時事想想】怪哉!縱放納粹言論還想讓下一代幸福
「下一代幸福聯盟」聯絡人王之瑋在12月3日針對上週六反多元成家遊行時, 一名高中生穿著納粹軍服的言行表示,民主社會有言論自由,且該生並無妨礙秩序與和平氣氛,所以主辦單位和集會群眾尊重他。 原本許多人還在懷疑,這名高中生是反串來搞破壞的。現在「下一代幸福聯盟」的發言人卻公開證實,主辦單位是認同此舉的。顯然,「下福盟」和在場的許多人價值觀是錯亂的,說是希望下一代能幸福,...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陳韋辰
11 月 30,2013
反多元成家論述背後的超自然焦慮
「大桃園幸福家庭守護聯盟」25日召開記者會,客家代表溫先生拿出祖譜表示,客家人非常看重孝道、祭祖,如果多元成家草案通過了,「男生跟男生結婚,會不知道怎麼寫祖譜,這樣好奇怪。」〈再爭多元成家 桃福盟:這樣該怎麼寫祖譜?〉 要討論「祖譜」在台灣社會中的角色地位,得從人們為什麼對「有後」、「生子」這麼執著的原因看起。台灣民間信仰中,有個相當核心的超自然分類:神...
教育文化
陳子瑜
10 月 29,2013
大錯特錯的馬英九「母語說」
新聞連結 蘋果報導:【短片】出席新移民表揚大會 馬英九:台灣就是移民社會 民視報導:憂發音 總統勸新移民勿教小孩英文 中時報導:兩岸政治協商鋪梗? 總統:學中文很重要 馬英九總統日前出席新移民表揚大會時,一席「媽媽在家教母語,中文交給學校老師」的言論,不但在媒體的詮釋下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在閱聽者間亦引起正反兩極的看法。此一事件除了涉及事實的再呈現之外,...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10 月 25,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有台灣文藝復興嗎?
上世紀末以來台灣的民主化和本土化運動,形成一股浪潮,台灣意識抬頭,台灣人認同持續上揚,促成了文化氣氛與教育內容的一些變化,於是有人迫不急待宣示「台灣文藝復興」的來臨。 所謂的「台灣文藝復興」,日治時期台灣文壇領導者張文環(1909-1978)曾以此形容盛行於1950、60年代的台語片,此時期台語歌承續1930年代創作高峰、開展日治時期之後復甦的在地創作意識,也多有表現。...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廖貽得
10 月 05,2013
第三種部落想像─如何切實看待原住民的社會處境(三之二)
第二種部落想像:對原住民和部落的汙名化與浪漫 近年來,除了在教育內容上,越來越有多元文化的視角外,由於1990年代開始政府由上而下推動「社區營造」,在影響所及下,原鄉部落也開始進行各式各樣的「營造」工作,讓平地的漢人有越來越多機會,能夠認識部落、接觸部落。從「沒有想像」出發,延伸而來對部落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想像,這兩種想像可說是一體兩面,那就是對原住民和部落的「汙名化」與「浪漫化...
教育文化
廖貽得
10 月 04,2013
第三種部落想像─如何切實看待原住民的社會處境(三之一)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吳介民,在他的《第三種中國想像》中,提到現在的台灣社會,面對中國的經濟與政治崛起,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人把中國當成是「機會」的來源,對中國懷有美好的想像;另外一種人剛好相反,把中國當成「威脅」,視中國的人、事、物為洪水猛獸。他反對這兩種對中國的想像方式,認為皆缺乏對中國社會的如實理解,因此他提倡「第三種中國想像」,主張「從社會觀點出發,客觀分析兩岸問題,...
教育文化
簡端良
9月 02,2013
【時事想想】猴子為什麼上大學?
教改總體檢論壇,「教授們」炮火猛烈地批判教育成了詐欺事業,與廣設大學的政策錯誤,最後以「連猴子都可以上大學」來喧洩對此現象的不滿。何其無辜的猴子!詐欺事業的受害者,政策錯誤的犠牲者,可是卻受到人類如此不人道的對待。 猴子為什麼要上大學?就是要爭取一張能被文明認同的臉,猴子卻不知道,文明的臉永遠只能是主人的臉。書上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Yuming
7 月 23,2013
多元文化 = 無文化?:日據復辟之再思考
據七月十八日中國時報觀念平台所載之〈去殖民化、去皇民化 何錯之有?〉一文,李姓作者將「日據」取代「日治」之說法,視為去殖民化、去皇民化之象徵。但筆者以為,此文充滿著大量的歧視、錯誤與偏見性的修辭,有必要釐清。 第一、此文作者並引用美國學者杭亭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之論述,認為當今的美國雖也號稱多元,但仍是盎格魯撒克遜為主體;...
‹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