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司徒文一個讚(上)

友善列印版本

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文對我國處境,本著他一貫獨特而深刻的觀察,提出了嚴峻但發人深省的批評與建議。司徒大使是前美國外交官,其觀點無可厚非地從美國利益出發,然而就算我們不接受他的「處方」,他的「診斷」也值得討論與深思。

我曾自嘲自己的「區域經濟」沒學好,把世界總的一起看,而非只把目光放在中國身上。看看瑞士的鐘錶流通於全世界,沒有理由我們的商品只能推銷到中國大陸市場。再來,中國大陸的勞動力也隨著經濟發展,不會永恆便宜下去,而台灣產業改革的危機迫在眉梢,如何轉危機到契機,非得走出降低成本才能獲利的迷思,走向創造新的價值才行。

司徒大使印證我對台灣的擔憂,也就是台灣的經濟對於中國益發依賴,遲早會葬送我們與對岸政治談判的籌碼。從扁朝到馬政府,從連戰到謝長廷,還不說那些引頸企盼卻得不到關愛的眼神的政治人物,藍綠都在競相向中國靠攏。

中國勢力不但扶植了特定台商,招募了優秀專業人才(如醫師和學者)帶槍投靠,更轉過頭來透過 台灣媒體,進而影響輿論。司徒大使批評「台灣輿論偏向兩岸關係維持現狀乃是有問題的概念」算是客氣了,更激烈的說法是溫水煮青蛙,等我們發現水滾才求救,則為時已晚。

走出被中國框住的經濟依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語言便是其中一個關鍵問題。雖然大學生的英文程度比前一個世代普遍提昇。但是相較於別的國家(如日本、韓國),他們的學生在學術場合中展現出的英語能力更是嚇嚇叫。反觀我們的學生,英文不夠好,連帶膽識也不夠,遇到如Michael Sandel這般大師級的學者來訪,搶著用英文發問的竟然是對岸來交換的學生,而我們的學生一開口提問便(儘管恰如其分)滿懷歉意說自己英文不好,然後操著惟有海峽兩岸流通的「普通話」發言。這般水準,除了靠對岸天朝以「最惠國」待遇施捨,我們真的有能力拎著一只手提包全球走透透做生意,開發中國以外的市場?

儘管體認到國內各個族群及其語言都應該獲得尊重,但真正能夠對抗中國影響的方式反而是放棄無謂的民族自尊與狹隘的族群認同,面對血淋淋的國際政經現實,也就是英文已經成為全球化時代的通用語言。因此我們不但要設法提升國人整體的英語能力,更要積極弭平(因家庭背景與城鄉差距所造成的)英語程度不平等,甚至激進地向香港、新加坡,甚至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看齊,透過「英語化」達到與全球接軌。

而透過英語認識的世界也會幫助很多國人理解:為何當我們自認為已經擺脫威權政治了,龍應台等人在面對外邦人時依舊對我國的人權水準感到汗顏?我們所自豪(但與中華文化難以切割)的台灣價值,又有多少是透過異文明觀照之後,才可能與共產主義揉合之後的祖國版中華文化有真正的區隔,而如是的區隔才是台灣能夠「維持現狀」,甚至邁向「終極獨立」的關鍵軟實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