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中國問題
周清月
9月 14,2012
我在北京的日子
我曾在北京住了三年。那是1990-93,22年前, 這三年裏,有許多我至今依然難以忘懷的回憶。在那三年中,我認識了三位至今依然聯絡的好友,我們一齊籌錢讓許多殘障的中國孤兒動兔唇手術,並且吃了最好吃的四川菜。 那時的中國,已經徹底甩開了四人幫的陰影,成功地執行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經濟重新起步,社會逐漸穩定,人民比較敢私底下談論政治。 那時的北京,卻依然還是個防外,懼外的社會,...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
中國問題
簡文惠
9月 12,2012
你叫什麼名字?
「千尋,千萬不要忘記你的名字。 白龍,我知道你的名字了,你的名字是賑早見琥珀主。」 ...
教育文化
,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米那娃之梟
9月 08,2012
縫上新舌頭的失語---讀《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
書名: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 作者:林莉菁 出版社:無限出版 作者簡介 林莉菁,1973年生,屏東人。台大歷史系畢業,曾修讀插畫家陳璐茜的課程,後從事插畫創作。 1999年赴法求學, 先後就讀於法國安古蘭藝術學院漫畫組與炮提葉動畫導演學校。2007年入選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新秀獎,二○○八年作品於俄國Boomfest漫畫節獲獎,...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張恩齊
9月 08,2012
想想德國母語教育
I speak my favorite language because that’s who I am. We teach our children our favorite language, because we want them to know who they are. -我講我最喜愛的語言,是因為它能證明我是誰。我們教孩子我們最喜愛的語言,...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馬赫.起南
9月 04,2012
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日治/據史?
打開歷史教科書,只要比較所謂的清朝與日治/據兩個部份,就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相異處:我們學習了台灣清季的內地史(內地/métropole,即宗主國),但日治/據的內地史就毫無涉獵。如果,我們承認日本國對二十世紀台灣之影響重大,遠甚於清國之於十九世紀的台灣,那為何反而要避免去了解當時的日本呢? 這樣的選擇性學習,絕對是來自筆者在《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中國史?》一文中所批判的天朝觀,...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
主權兩岸
馬赫.起南
9月 03,2012
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中國史?
歷史教科書的討論從來就不會只停留在純知識的層次上,因為這些白紙黑字也是灌輸身份認同最有效的途徑;「歐洲委員會」(Conseil de l'Europe)為培植歐洲認同,曾插手各國的歷史教學,而引發論戰;西班牙在確定支持複數認同後,近年便將高中歷史課綱35%的制定權,交予各省依其地方觀點自定。在台灣,過去我們一直有中國史的教學應佔多少比例的爭議。 到底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中國史? 儘管...
教育文化
許建榮
9月 02,2012
大人們 該放手了
度過了這季的炎夏,學校又要開學了。記得唸大學前,我最討厭開學;一直到了大學,我才期盼開學的到來,因為我能選想聽的課、念想念的書。 或許是中學前的受教經驗讓我不愉快,在成為小學教師後,我就將不悅經驗完全排除在教學規劃之外。即便小學時成績優異,寫功課難不倒我,可是我也常在深夜邊寫作業邊哭泣;因此,我任教時給學生的作業少之又少,尤其長假的作業更是越少越好,畢竟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願意與適合「過度練習...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詹益鑑
8 月 27,2012
人才養成新契機:認養實習制度!
人才這個議題,近來持續發燒。而我認為,無論是產業缺人才還是人才缺舞台,在產學之間,需要推動新型態而有效的實習制度,才能真正解決人才問題。但是,完善的實習制度該怎麼推動呢? 我的方案是:讓政府與大公司共同認養新創公司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在學期間分別在大公司與小公司實習;這將有效解決「產業、學生、家長、學校與政府」的各自需求與共同問題。 為什麼實習制度要這樣設計?「認養」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吳秉聲
8 月 24,2012
豐美的景致:以文化合作來參與國際社會
離開安地瓜(La Antigua Guatemala)前幾天,從辦公室回家路上遇見了房東太太。老樣子,我們的對話仍舊繞著她的勞苦人生打轉,雖說幾乎可以倒背,還是耐心應答,表示同情。一旁經過的Isreal對我按了聲喇叭作為招呼,我也揮手示意,感謝他的適時搭救。這些日子來若到首都瓜京辦事都習慣搭他的車子,彼此成了朋友。 不到一年,對安地瓜這三萬多人的小城已不陌生。其實三百個日子前,...
教育文化
賀陳旦
8 月 23,2012
想想教育(二)
想引動大家關心教育,我前面一篇短文把最近熱鬧的「人才」議題拉進來一起談。寫後心裡一直不舒坦,似乎太想引人關切,反而失了分寸。難道教育是為了人才嗎?教育非要強調它的功利面嗎?想想台灣教育非從目的談不然不容易有共鳴嗎?我沒有好答案,只是心感慚愧。試試再丟些想法,希望能修正我前文的偏差。 報載花東地區有200名老師將被停聘,這並不只是三年前多元就業方案到期行政表象而已。...
‹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