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簡志忠
10 月 05,2012
快樂學習–孩子的祕密基地(下)
民國九十七年,幾個老「文藝青年」,為了實現讓全國319個鄉鎮的小朋友都能像大都會的孩子一樣,看到國家劇院級的藝術表演,紙風車開始長達五年,走遍全國各鄉鎮,包括離島,還有離島的離島的「藝術下鄉–孩子的第一哩路」活動。 總共演出381場後,去年十二月三日,「藝術下鄉–孩子的第一哩路」在台北的萬裡畫下感人的句點。總計來看表演的大人小孩高達八十萬人次,捐款人達26,710人次,...
教育文化
簡志忠
10 月 05,2012
快樂學習–孩子的祕密基地(上)
第一次和小翠接觸是在桃園的一家足部按摩店,球賽後,當地的朋友好意招待我們夫婦,他說小翠手藝好,可以幫助消除腳部疲勞。然而身形瘦小的她,引起我注意的是她手腕上清晰的幾道割痕。 朋友說小翠是單親媽媽,獨自撫養一個國一的兒子;為了這個了不起的媽媽,我和內人買了一本九折券,往後每個月最少一兩次從台北開車到桃園按摩,漸漸成了朋友以後,我們才知道她的辛酸故事。 她是越南人,...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林世煜
9月 25,2012
台灣是初熟的果子—美索參訪後記(下)
我出生在50年代初期,小時候喝過美援的脫脂奶粉,上過教會的主日學。只要背得出聖經的章句,就有一張洒著銀粉的聖誕卡當獎品。成年以後,我親眼目睹國際特赦組識 (Amnesty International, AI) 的代表,在美麗島事件之後,進入《八十年代》雜誌辦公室,和康寧祥先生,司馬文武等人商討救援大計。近年來,有幸參與挖掘白色恐怖真相的活動,聽到更多國際人權組識長期營救台灣政治受難者的故事...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林世煜
9月 25,2012
台灣是初熟的果子—美索參訪後記 (上)
九月十日,李榮源Kevin帶我們去Piwadi先生的家。在離開美索Mae Sot不遠的山區,一個克倫族Karen的部落。美索位於泰國最西境,和緬甸隔著一條小河相望。 Piwadi先生是克倫人,在「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aipei Overseas Peace Service / TOPS」美索工作站18年,是最資深的三朝元老。美索是泰國西部的邊境城市,隔一條界河,...
教育文化
,
中國問題
吳叡人
9月 20,2012
歷史與自由的辯證:關於香港國民教育學科爭議的反思(下)
民族主義從西方向世界各地擴散,在十九世紀末激發了中國的民族主義,而這股強大的意識型態與政治運動開始逐步將一個古老的帝國改造為現代民族國家。從十九世紀末到1950年代的半世紀,可謂現代中國民族國家與認同形成的關鍵期。 然而1842年即割讓給英國的香港,卻自始至終未曾(直接)參與這個過程。1895年割讓給日本的臺灣,同樣也在中國民族主義興起之前,就離開了中國歷史的軌道。...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沈雁
9月 20,2012
擁抱同志,越早越好
我記得小時候,當我慢慢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同志,發現自己翻閱雜誌不會去看女人的胸脯,而卻對於綜藝節目中有「猛男」眼睛一亮。也記得國中的時候,不敢在一般晚上看,會半夜偷偷打開電視看了「孽子」,那時候的自己,充滿著罪惡感。 國小的時候,對一個男生很好,那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只覺得很喜歡跟這個人在一起。到了國中以後,這個名詞開始出現,而且開始意識到,這似乎是一個不正常的事情,更多的時候,...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中國問題
周清月
9月 14,2012
我在北京的日子
我曾在北京住了三年。那是1990-93,22年前, 這三年裏,有許多我至今依然難以忘懷的回憶。在那三年中,我認識了三位至今依然聯絡的好友,我們一齊籌錢讓許多殘障的中國孤兒動兔唇手術,並且吃了最好吃的四川菜。 那時的中國,已經徹底甩開了四人幫的陰影,成功地執行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經濟重新起步,社會逐漸穩定,人民比較敢私底下談論政治。 那時的北京,卻依然還是個防外,懼外的社會,...
教育文化
,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米那娃之梟
9月 08,2012
縫上新舌頭的失語---讀《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
書名: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 作者:林莉菁 出版社:無限出版 作者簡介 林莉菁,1973年生,屏東人。台大歷史系畢業,曾修讀插畫家陳璐茜的課程,後從事插畫創作。 1999年赴法求學, 先後就讀於法國安古蘭藝術學院漫畫組與炮提葉動畫導演學校。2007年入選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新秀獎,二○○八年作品於俄國Boomfest漫畫節獲獎,...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張恩齊
9月 08,2012
想想德國母語教育
I speak my favorite language because that’s who I am. We teach our children our favorite language, because we want them to know who they are. -我講我最喜愛的語言,是因為它能證明我是誰。我們教孩子我們最喜愛的語言,...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馬赫.起南
9月 04,2012
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日治/據史?
打開歷史教科書,只要比較所謂的清朝與日治/據兩個部份,就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相異處:我們學習了台灣清季的內地史(內地/métropole,即宗主國),但日治/據的內地史就毫無涉獵。如果,我們承認日本國對二十世紀台灣之影響重大,遠甚於清國之於十九世紀的台灣,那為何反而要避免去了解當時的日本呢? 這樣的選擇性學習,絕對是來自筆者在《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中國史?》一文中所批判的天朝觀,...
‹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