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祭祖 他們無祖可祭─卡地布部落捍衛祖靈,拒絕遷葬

友善列印版本

「有一次想祭拜祖先,就突然找不到墓了。」

四月初剛過完連假,相信大部分人都有放到連假。清明節是漢人祭祖的重要節日,也被訂為國定假日「民族掃墓節」,連續假期各處旅遊景點人潮洶湧、商機無限。然而,同樣尊崇祖先的原住民,其祭儀文化卻不被重視,甚至連歷史悠久的祖墳地都面臨迫遷的命運。

位在台東知本的卡地布部落,其祖先從日治時期即世代葬在同一塊土地上,祖靈信仰的文化使墳地的意義格外神聖。2010年台東市公所卻未經族人同意,悄悄將公墓用地改為農牧用地,並在違反族人意願的情況下,以觀光發展名義要求遷葬。對當地原住民來說,遷葬政策形同毀滅族群的歷史和生存價值,卻得被漢人的官方權威及發展思維所犧牲。

卑南族傳統葬法是在室內以屈肢方式層層疊葬,等某個家屋葬滿了祖先,便稱作祖靈屋,其子孫會另蓋新家,而非將祖先搬出屋外,在族人的傳統文化之中,「室内葬」有祖靈從未遠去,常伴身旁守護之意。然而在日本殖民時因「衛生概念」被迫將其習俗改成「室外葬」,才有今日部落祖先安葬的墓地,在此以可見殖民強勢文化對卑南族文化的傷害,殯葬迫於殖民政權而改變,但這塊墓地從此成為部落祖靈的安息地,其歷史意義與神聖性仍不可磨滅,故為卡地布部落的重要傳統領域。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這塊墓地被劃為國有的「台東市第六公墓」,雖劃為國有地管理,但台東市公所並未善盡管理責任,導致墓地外觀混亂,從以卡地布部落及其他原住民的祖先為主,到後來幾無限制,而漢人殯葬文化的「墓厝」覆蓋在歷史悠久的祖墳之上,甚至讓族人找不到自日治時期便安葬在此的祖墳來祭拜,可見國民政府來台,又是另一次強勢殖民,再度傷害了卑南族文化,而今竟又要迫遷這塊對部落族人來說十分神聖莊重的祖靈地,絲毫不見對原住民文化的尊重。

況且,台東縣政府及台東市公所身為政府機關,公然藐視原住民基本法第二十一條當中「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的規範。

四月六日,捍衛祖靈行動小組在日治時代先人紀念碑前,集合了拉罕、司祭團、長老團及眾族人,報告部落會議的決議「設置卡地布先祖追思文化園區」,也向先祖們通報,宣示族人反對遷葬的決心。該方案內涵包括奪回土地的使用權,規劃未來族人傳統節慶場所,以及配合整塊土地的環保美化,詳細的規劃細節尚未確認,但該理念獲得族人無異議的吆喝支持,鼓掌通過,也有族人表示,未來大家的骨灰都撒在同一塊土地上,想喝酒就喝酒、想烤肉就烤肉,蘊含與祖靈共享、與土地結合的意義,引起眾族人動容。

卡地布部落的遷葬爭議,凸顯出原住民文化長期受到外來強勢殖民的壓迫,就連捍衛自身文化及土地時,都得學習漢人的行政官僚邏輯,遵循漢人制定的遊戲規則,在資訊和權力不對等的狀態下抗爭與協商。清明連假剛過,相較於對漢人祭祖文化的重視,政府對於原住民祖靈文化的處置方式,就顯得更加草率與霸道;台灣多元族群對等共存的理想,在漢人本位的文化霸權以及觀光發展思維之下,顯得微不足道。

第六公墓本為卡地布傳統領域,該地使用的決策權應交還全體族人,部落會議既已提出將第六公墓轉型為「卡地布先祖追思文化園區」,可「不必遷移祖墳,尊重祖靈文化並顧及城鄉發展」,台東縣政府及台東市公所應正視祖靈地之於族人的重要性,莫以霸道姿態破壞原住民文化,成為助長原住民長期壓迫的幫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