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什麼!小學生也要基測?

友善列印版本

十二年國教將於2014年正式上路,但是免試比序複雜、不確定性高,加上私校的「升學率」佳,促使許多家長選擇讓小孩進入私校初中部,以便直升私校高中部。三月與四月,台北接連有靜心、景文、東山、南山、竹林、延平、薇閣、復興等私校舉行「小六基測」,基測報名人數驚人,競爭激烈程度不輸以前的「聯考」。

十二年國教目的是想進一步減少升學考試壓力,但現在卻變相導致考試壓力向下延伸到國小學童身上。當然,家長的心態有可討論之處,但十二年國教的問題讓人不信任,也是導火線之一。

「小六基測」的新聞,突然把我的記憶,拉回到聯考制度下的私校初中抽籤入學年代。聯考的年代,以南部為例,許多私立中學的升學率與醫科錄取率遠勝於許多第一志願的公立學校,例如黎明中學、港明中學、道明中學、興國中學、崇先中學、正心中學等等。

家長為了讓子女能夠在聯考中順利脫穎而出,當年的私校初中部入學,以便能直升高中部,也像現在的「小六基測」競爭激烈。那個年代,想要入學的小學畢業生,都必須參加入學抽籤以示「公平」。不過在抽籤前,還是要參加「筆試」;至於如何「抽籤」,那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當年,我爸希望我念私校,於是打電話給縣內以藤條打屁股、管教嚴厲的某校,表達報名之意;不過校方表示筆試時間已過,所以拒絕。然而,我爸向學校表示我是縣長獎畢業,校方立刻表達歡迎報名參加抽籤。就這樣,我根本沒參加筆試就進入抽籤階段。我爸在抽籤當日遲到,所以抵達時,已經抽到第二十個籤了。我爸一直等到抽籤結束,都沒看到我的名字,於是就向校方詢問,沒想到校方表示,我早就在第十二籤就中獎了。

其實,當年的私校,早在抽籤前就篩選過他們要的學生。至於如何確保這些學生在公開抽籤時可以「中籤」,各校方法不一;但我知道的一個方法就是,這些必須抽中的籤,都事先在冷凍庫冰凍過,接著在抽籤時,專挑這些冰凍過的籤即可。

當然,現在的資訊如此發達,私校也不可能再用過去的方式篩選學生。不過,現在這種私校入學「小六基測」何嘗不是另一種聯考;此外,這種現象,更促使不少補習班競相開設「私校班」,形成另一種補習壓力。再者,因為十二年國教的高中入學比序與名額分配問題,加上教育部給予私校高中部頗高的直升比率;基於先進初中部就能搶進高中部的因素,便促使經濟狀況好的家長搶進私中。如此,就導致成績好念私校、成績差念公校,或有錢讀私中、沒錢只好讀國中的負面結果。

過去的「多元入學」早已變成「多錢入學」,現在即將推動的十二年國教,原本寄望再「降低」升學考試壓力,如今卻是把升學考試壓力「下降」至小學生階段。雖然,在這些教育改革過程中,我們很清楚家長的心態有很大的問題,但政府十二年國教改革與入學制度讓家長無所適從,何嘗不是問題的來源之一?

教育改革已經將近二十年,現在私立初中的入學方式卻又因為十二年國教,儼然回到二十年前。教改,怎麼越改越回頭,越改越菁英!?無怪乎,會有許多支持弱勢的聲音,乾脆呼籲回歸「聯考」制度,讓會唸書的窮人有翻身的機會。

或許,當大家集中力量在思考如何搶救經濟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想想如何挽救教育?我在想,我們是否應該認真思考,召開bottom-up的教育國是會議,仔細思索教育問題,用心找出解決方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