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歷史書寫
歷史書寫
馬非白
8 月 23,2021
【被遺忘的歷史】73年前,台灣選手技壓中國選手
今年(二〇二一)的東京奧運很特別,這次舉行的是二〇二〇奧運;對台灣代表隊而言也很特別,在這個運動最高殿堂締造了史上最亮麗成績,獲得的獎牌也是史上最多;充分顯示,土地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三百五十萬的台灣,不但具有優良運動體質,而且近幾年在政府、社會投入資源下確有令人振奮的成果。 可惜的是:由於中國國民黨蔣介石政權死抱僵化的「漢賊不兩立」原則,處理國家定位問題一錯再錯,...
歷史書寫
馬非白
7 月 22,2021
【被遺忘的歷史】曾經用機關槍來防疫的國民黨
中國武漢肺炎侵襲肆虐全球,一年多來,多國因疫情嚴峻而實施「封城」措施,國內數家網路媒體轉載筆者多年撰寫的〈機槍封鎖布袋鎮的傷人事件〉,說明台灣七十四年前也曾封城;連《維基百科》也引用拙文建立〈布袋事件〉條目。因為撰寫該文當時資料太少,以及受限於報紙篇幅,只能在1500字內,以致難免疏漏。 筆者近年又蒐集了一些資料,有關事發日期、涉及人士、相關情節,都必須增修、增補;另外,從資料中發現美國、...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21,2021
【影像內外】水果裡的政治味
夏日炎炎,台灣水果從西瓜、芒果到鳳梨等,都是香甜好物。 然而,在台灣電影百年歷史當中,電影中的水果隨時代變化,有不同的意涵。這些變化,恰好也是另一種台灣電影史與社會史。 日治時期的甘蔗、香蕉與鳳梨 台灣水果第一次進入影像當中,應是1907年高松豐次郎所拍攝的紀錄片《台灣實況紹介》,事實上,這也應是第一部以台灣為背景的紀錄片。...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06,2021
【影像內外】《木蘭從軍》的流轉
2020年迪士尼的真人版《花木蘭》上映之初,便因部份場景在中國新疆拍攝,引發抵制風潮。一時之間,花木蘭的故事乃至各種版本的花木蘭也因此廣受討論。 花木蘭女扮男裝撲朔迷離的性別身份,一直是花木蘭傳說的焦點。不僅如此,1939年版的中國電影《木蘭從軍》卻在詭譎對峙的中日局勢當中跨越國界,這部電影既在日本佔領下的上海上映,也在反日情緒高漲的重慶放映,而後日本也引進這部作品,...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6 月 18,2021
【影像內外】阿Q之弟作品電影化的滄桑
《繪聲繪影一時代:陳子福的手繪電影海報》一書出版之後,讓讀者們透過電影海報回憶台灣電影史。在眾多的海報當中,筆者注意到《靈肉之道》的海報,上面寫著「大文豪阿Q之弟(徐坤泉)最偉大遺作改編搬上大銀幕」的宣傳語。 阿Q之弟是徐坤泉的筆名,1935年的小說《可愛的仇人》於《台灣新民報》學藝欄連載160回,引起極大迴響,1936年單行本出版,在日治時期便達三版,...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6 月 03,2021
【影像內外】日治時期電影院的政治性格
在早期電影的歷史書寫當中,電影的發展與城市的繁榮密不可分,各國早期電影的發展多在政治中心或是貿易繁盛的城市便可說明一切。也因此,電影乃至電影院的發展也被視為城市消費文化的一環。 這樣的歷史書寫架構,確實也是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主要的研究路徑之一,例如1920年代台北電影文化逐漸成型,1930年代進入有聲電影的摩登年代等。不過,在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思考面向? 另類思考的起點...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4 月 30,2021
【影像內外】台北高校學生看什麼電影?
近年來,關於台北高校學生白線帽的青春的討論不少,諸如自由學風之下敝衣破帽的形象、七星寮的放浪青春等。 如果從電影史的角度出發,筆者好奇的是,當時的台北高校學生喜愛看什麼樣的電影?台北高校學生對社團活動相當投入,文藝部的《翔風》(1926-1945)與新聞部的《台高》(1937-1940)兩本校園刊物是重要參考,其中可以看到電影放映活動的紀錄甚至影評文章。此外,...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楊翠、Pawel Gorecki、林蔚昀
1 月 19,2021
2021台北書展活動——「轉型正義相對論」講座紀錄
2019 年初,促轉會規劃「轉型正義相對論」,邀請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進行對談,期望深化轉型正義的社會對話,撞擊出更多元豐富的思想火花。 其中,楊翠主委與作家林蔚昀,以及她的波蘭先生Pawel Gorecki(行為藝術家,社會運動者),總計進行了三次對談,議題包含轉型正義、民主、人權的價值;轉型正義如何進行空間轉型與價值重整;轉型正義應該做什麼?應該避免什麼?林蔚昀以其敏銳的作家之眼,...
歷史書寫
馬非白
1 月 15,2021
【被遺忘的歷史】南方澳間諜冤枉事件的真相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末期,由於日本軍在東亞戰場已經敗象畢露,因此,對於台灣的控制和壓迫愈趨緊縮、升高,在最後幾年內,非常神經質地羅織了好幾件牽連廣泛的間諜案。 比較轟動的這類案件,有基隆炸彈案、眾友會叛亂案、東港事件、瑞芳事件、蘇澳案等等;其中的蘇澳案,台灣近現史的研究者普遍稱之為「蘇澳間諜案」,本文根據當年的報導將之稱為「南方澳間諜冤枉事件」(註一)。...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若林正丈、吳密察
12 月 23,2020
【新書介紹】《台灣對話錄1989-2020》
書名:《台灣對話錄1989-2020》 出版社:玉山社 作者:若林正丈、吳密察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14日 參考網址:博客來 本文為《台灣對話錄》舊版緣起 吳密察: 我先說明一下當年《台灣對話錄》這本書出版的背景。一九八八年一月《自立早報》創刊,劉克襄擔任副刊主編,當年因為同為自立報系的《自立晚報》之副刊由向陽主編,...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