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No name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28,2023
【影像內外】從夏目漱石筆下的台灣再現談起
夏目漱石,日本的國民作家。1867年出生的他,1890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1900年得有機會赴英國倫敦留學。留學生涯因為腦神經衰弱,1903年回到日本並任教於母校東京帝國大學。1907年,他做了一個讓當時的人們震驚的決定——辭去東京帝國大學教職,進入《朝日新聞》成為專職作家。 他的作品中眾多也深受歡迎。曾秋桂的〈兩次海外經驗中交錯出漱石觀看東亞的觀點與台灣書寫〉(...
文化研究
邱振瑞
7 月 27,2023
【日晷之南】日本作家的收支簿
前言:眾所周知,作家這個行當向來為眾人所羨慕,他們掌握精采的文字技藝輕易地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有此才情自然備受讀者們的愛戴,難怪有那麼多文學青年急欲奔向這個新世界。然而,回到現實面上,普通作家自不待言,尤其專職作家還必須是清醒而堅定的實力主義者,因為沒有稿費收入家計立刻會亮起紅燈,絕不是以精神勝利法能夠解決。所以,作家在靈感湧現振筆疾書之時,就得做出準確的預估,其產出的篇幅能換得多少稿酬。...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23,2023
【影像內外】兩位原住民少女之死:《莎韻之鐘》與《花蓮港》
如同何義麟在〈戰後台灣抗日運動史的構築:以羅福星的事蹟為中心〉(戦後台湾抗日運動史の構築─羅福星の革命を事績を中心に)一文當中所指出的,戰前的日本殖民政府與戰後的國民黨政權,不約而同運用國家之力,推動其所欲的愛國教化內容。 就電影來說,日治末期的《莎韻之鐘》(1943)與戰後初期的《花蓮港》(1948)恰好是一組對比,代表了殖民政府與國民黨的原住民想像。兩部電影的故事都以原住民少女為中心,...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13,2023
【影像內外】作家周金波與日本導演、演員的電影夢
電影史的書寫,經常是在對既有文獻的確認與質疑開始,而後如歷史偵探一般,在其他的文獻當中盡可能地查找各種可能的線索。其結果時而無功而返,但時而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 作家周金波的電影之夢就是一例。周金波跟其他戰前就有電影或戲劇經驗的文化人一樣,在戰後也投入電影的製作,諸如張深切、張維賢、呂訴上、何基明、林摶秋、辛奇等都是如此。周金波在留學日本時,...
運動休閒
阿宏叔叔
7 月 12,2023
【野球人生】棒球強權的起點:從強大的投手開始(四)
其實,這個系列的第三集寫好之後不久,本集的內容也已經完成過半,但遲遲沒有完成,因為阿宏寫著寫著就陷入沉思,所寫的內容現實上不太可能實現,要怎麼寫才能更有建設性?其實很難。最後,阿宏相信,本文只要有第一線帶球隊的教練看了之後認同並實行,一個也好,兩個也好,總是能慢慢產生正面的影響。 上一集我們談到,目前台灣在培養投手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好投手整年都在投球」,近年來,...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08,2023
【影像內外】《梁山伯與祝英台》外一章
今年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底下稱梁祝)上映60週年紀念。1963年香港邵氏李翰祥導演所執導的《梁祝》在台灣上映,首輪上映62天,引燃黃梅調電影的熱潮。 《梁祝》在台灣電影史當中的定位,一是冷戰結構下的產物。以「自由中國」自居的台灣,為顯示海外中國人心向台灣,對香港「自由影人」(支持台灣的電影人)給予拍片的政策優惠,製造誘因讓香港電影以台灣為市場。當然,既有誘因也有交換條件,...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邱振瑞
6 月 28,2023
【日晷之南】中野重治與早春的風
前言:在日本軍國當局看來,他們對那些否定私有制和君主制潛在的或明顯的擺出戰鬥態勢的反對者,事先已做過深入研究並保持高度的戒慎恐懼,一發現用暴力來破壞社會秩序的徵兆,就會立即展開無情的逮捕,以此維繫和鞏固自身政權的穩定。而向來崇尚暴力推翻政權的社會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以及共產主義者,他們又是如何與整肅逮捕正面交鋒的呢? 三一五事件改變了社會主義者的世界...
電影戲劇
李政亮
6 月 20,2023
【影像內外】消失的電影公司:林茂生擔任董事長的台灣電影戲劇公司
1945年12月出版的《政經報》上,出現一則廣告:「電影配給 戲劇排演 台灣電影戲劇公司 董事長林茂生 專務董事楊景山 台北市榮町」。《政經報》是日治時期的律師陳逸松1945年10月25日開始發行的刊物。至於廣告文案中的董事長林茂生,他在戰後初期台灣的重要性無須多說。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對於林茂生的認知,多集中在台灣第一位留美博士、台大教授、《民報》社長、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等。...
文化研究
邱振瑞
五月 31,2023
【日晷之南】理解激盪而喧囂的多重奏——大正時代
前言:每個新時代的興起都有它自身的故事,歷史研究者探析它的歷史邏輯,後世的普羅大眾回顧似曾相識的命運,以此作為與歷史和解的契機,就此而言,深度理解歷史有諸多好處,不僅能知興替,又可避免重蹈覆轍的尷尬。 各種社會動亂拉開時代序幕 大正元年伊始,整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格局出現了巨大變化。大正2年1913年1月21日,新年假期結束後,帝國議會準備再次召開,但因第3次桂太郎(1848...
電影戲劇
李政亮
五月 25,2023
【影像內外】從戰前吳新榮對小津安二郎作品的評價談起
今年是小津安二郎誕生120周年、逝世60周年紀念,作為日本重要電影大師,日本與台灣都有相關紀念活動與影展。 今日台灣,喜愛小津安二郎電影的影迷不少,即使作品年代久遠,仍不斷在其作品當中咀嚼再三者,大有人在。值得提問的是,台灣對小津安二郎較全面的認識,基本上是從1980年代伴隨電影評論雜誌的介紹,外加盜版錄影帶乃至光碟為中介開始的。在小津安二郎的時代裡,是否有台灣人觀賞過他的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