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歷史書寫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8 月 20,202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1930年代洋畫至上主義之年輕世代的觀影品味變化(下)
往前閱讀:【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1930年代洋畫至上主義之年輕世代的觀影品味變化(上) 按高橋正雄所述,台北映畫聯盟創立之時不過五十名左右的會員,四年的經營下來已有九百多名的會員,可以說快速增加。這樣喜愛歐美電影群體的增加,跟台灣電影環境的變化也有直接的關聯。 法國的有聲電影《巴黎屋簷下》與美國的《摩洛哥》分別於1931年11月與1932年3月在台灣上映,根據井出季和太的《...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亞當.克拉洛 Adam Clulow
8 月 20,2020
【新書介紹】公司與幕府: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何融入東亞秩序,台灣如何織入全球的網
本篇為《公司與幕府》的導讀,由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鄭維中所撰寫。 書名:公司與幕府: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何融入東亞秩序,台灣如何織入全球的網 作者:亞當.克拉洛 Adam Clulow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一、第一代黑船叩關? 本書探討荷蘭東印度公司駐日人員,如何在德川幕府啟動「鎖國」政策前後(...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8 月 18,202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1930年代洋畫至上主義之年輕世代的觀影品味變化(上)
1937年5月《台灣婦人界》刊登了山岡夢生的〈電影愚談〉(シネマ愚談),這篇有趣的文章,當中分析了台灣電影觀眾群的構成。 在他看來,電影館主要觀眾群是中年以下的上班族及其家人,其次是職業女性。至於專門學校以上的學生,幾乎都是洋畫(西洋電影)至上主義。這不是山岡夢生的個人之見,1932年由台北影迷組織台北映畫聯盟(台北シネマリーグ)創刊的《台北映畫聯盟會報》(台北シネマリーグ会報,...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馬非白
8 月 13,2020
【被遺忘的歷史】李登輝與台大法學院葉城松案
「台灣民主先生」李登輝前總統,二○二○年七月三十日逝世,耆壽九十七歲。他一生對台灣的貢獻,是自承接蔣家王朝極權體制後,擘劃終結極權體制並帶領台灣邁向民主化,最為厥偉,其過程的驚滔駭浪,及他年輕時數次險涉劫難,都令人回顧時增添不少懷思。 其中以被疑牽涉一九五四年的〈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學委會台大法學院支部〉案(簡稱「台大法學院葉城松案」),最為驚險,該案是從一九五○年李水井〈...
歷史書寫
馬非白
7 月 17,2020
【被遺忘的歷史】蔣介石祕密軟禁政論作家龔德柏
蔣介石政權對付威脅到他政治利益的異議者,除了暗殺、軍法槍決之外,「軟禁」也是他遂行政治迫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張學良、孫立人、彭明敏等人,都是遭蔣介石軟禁的著名例子。 張學良案是發生在中國,蔣介石敗逃台灣時,並沒有忘記他,他被軟禁的地點也跟著轉移到台灣。孫立人案和彭明敏案都發生在台灣,時間分別是一九五五年、一九六五年,孫立人遭蔣介石軟禁於台中寓所達三十三年,彭明敏則因《台灣自救運動宣言》案,...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02,202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美台團考
曾經,台灣歷史是禁忌,我們無法碰觸。也因此,儘管解禁之後大量的前行研究者試圖補破網,但不容諱言,還是有些東西像是霧一般的存在,需要我們以歷史偵探的視角重新再挖掘。 「美台團」或許就是一個例子。大凡對台灣歷史稍有認識的讀者應該都知道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成立、而後1925年文協還成立電影巡映隊美台團,透過電影與辯士的解說宣傳理念,主其事的蔡培火一向重視透過歌曲宣傳,為此他也做了美台團團歌,...
歷史書寫
馬非白
6 月 12,2020
【被遺忘的歷史】馬場町的第一位台籍受害者林正亨
蔣家王朝的中國國民黨政權從中國敗退台灣那年起,因為大肆進行政治整肅,每天遭冤枉槍決的人不計其數,處決的刑場不夠用,便在一九五○年初增設了馬場町刑場;根據研究指出,在該刑場第一位被槍決的台灣人是名叫林正亨的青年。 林正亨被槍決的日期是一九五○年一月三十日,中國國民黨政權是以「參加奸匪組織,企圖顛覆政府」的叛亂罪名,在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五日將他逮捕的;當時偵辦匪諜、叛亂案,根本沒有法律可言,僅憑...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五月 14,202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高松豐次郎的台灣時光:他為何離開?(上)
高松豐次郎年輕時,曾有遠赴海外發展的鴻鵠之志,然而,卻在工廠工作時斷了一隻手。面對逆風,他的人生越發堅毅,反而因此發現勞工與資方不對等,攻讀法律並從事勞工運動。受到伊藤博文的鼓勵,1904年開始來台灣發展。 他的角色起初是以電影放映協助後藤新平的文化宣傳,1906年後藤新平調任滿鐵總裁之後,1907年高松豐次郎在官方的協助下,將台灣的治績(一大部分是後藤新平之功)拍攝了紀錄片《台灣實況紹介...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4 月 30,202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高松豐次郎的台灣時光:用影像展示台灣風景
高松豐次郎是後藤新平的文化宣傳協力者,一方面以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為平台,以電影放映進行日本文明宣傳。另一方面,高松豐次郎也拍攝台灣風景,向日本母國展現台灣建設的成果,他1907年所拍攝的《台灣實況紹介》是第一部以台灣為主題的紀錄片。 這些珍貴影片已無法尋得,前行研究者李道明於1995年《電影欣賞》(總第73期)透過《台灣日日新報》(底下簡稱台日)1907年2月13、14、22與23日的報導...
歷史書寫
楊佳恬
4 月 28,2020
勿忘被德併吞過往 奧地利慶祝獨立宣言75周年
最近歐洲的新聞都充斥著新冠病毒疫情,奧地利也不例外,媒體和一般老百姓都在討論這場重創歐洲的疫情。而這幾天,卻有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日期 – 1945年4月27日 – 躍上了頭條新聞: 七十五年前的這一天,對奧地利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一路,意義重大。當時奧地利因為被德國併吞多年,早已喪失了國家身分;與此同時,德軍已經節節敗退,盟軍也攻進歐洲本土,德軍正式投降不過只是遲早的事情。...
‹
…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