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司法人權熱門
司法人權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許家睿
7 月 20,2015
人權與法治作為兩岸關係新的突破點
兩岸關係歷經陳水扁總統早期的「四不一沒有」,晚期的「一邊一國」、「制憲」;以及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到後來的「經貿整合」與「和平協議」⋯⋯等方針。其在國家層次上的戰略與政策面,一直不脫主權、軍事、認同與經貿議題之外。在馬英九主權上「擱置爭議」已成事實,且兩岸在軍事與經濟實力開始向中國方面傾斜之際,台灣當局該如何思索兩岸關係新的突破點? 今年7月,...
司法人權
施逸翔
7 月 04,2015
嚼香蕉對抗強權的星國少年Amos Yee
今年4月17日下午三點15分左右,新加坡國家法院外早已聚集許多國內外媒體,記者們在等待的,是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死後最大的眼中釘:年僅16歲的少年余澎杉(Amos Yee)。他是新加坡當地一位知名的部落客和Youtuber,他在Youtube上製作許多富有創意的個人作品,也曾在2012年擔任電影《孩子不壞》的其中一位演員。但真正讓他「成名」的不是這部電影,而是Amos竟然敢在李光耀死後第四天(...
司法人權
西涼寺
6 月 21,2015
蔡英文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如何取代92共識?
在兩岸議題上,台灣長期處於精神分裂的困境。所謂精神分裂,指的是台灣人一方面在主觀上壓倒性多數認為兩岸是國與國關係,國號為中華民國,兩岸不相隸屬,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亦即台灣前途決議文之立場);但同一時間,台灣人又在很大程度上理解兩岸具有特殊關係的政治處境。多數台灣人理解,若不能坦承面對並妥當處理此一處境,兩岸將無法進一步開展合作關係,而威脅台灣的國家發展。...
司法人權
朱媚妹
6 月 11,2015
面對刑法,談轉型正義正是時候
一再的社會重大案件發生、也一再地激起衝突也無解的爭辯,其實,我們都已陷溺在窠臼中無法自拔卻不自知,而傳統和世俗價值觀就是這窠臼的主體。 無論「支持死刑」」或「廢除死刑」的主張,本質上就是窠臼。因為,「死」是人類生命中最深的恐懼與懲罰嗎?「活著」一定是人人最唯一、 最熱切的企盼嗎? 有些人,確實怕死想活,數十年前作家梁實秋在嚥氣前,慌亂顫抖的筆觸寫下「...
司法人權
施懿倫
6 月 09,2015
六四關我屁事?在帝國邊陲重思「民主」
二十六年前的六月四號,中國國民黨以「反共」為號召在台灣各地舉辦了數場悲痛而憤怒的六四聲援晚會,同年五月二十一號,在香港有一百多萬人上街遊行,聲援遠在北方絕食的一個個抗爭者。二十六年後,「台灣學生促進中國民主化工作會」等團體台北自由廣場舉辦的「六四事件」紀念晚會。同日,香港支聯會第二十六次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燭光晚會,此外,亦有不同的學生團體、政治社會團體以「民主」為號召,在香港大學、尖沙嘴等地舉辦...
司法人權
陳昱齊
4 月 23,2015
直球對決:島國前進公投提案的歷史意義
2015年4月16日,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以10比2表決通過島國前進所提「廢除公投法第30條所定50%投票率門檻」之公投提案。本案將可以進入第二階段連署,根據《公投法》規定,必須在六個月內集滿904,322份連署書,若連署順利,本案將確定交付全民公投。 在島國前進提案之前,公審會歷年總共審議過11件全國性公民投票提案,包含追討國民黨黨產、反貪腐、入聯返聯、ECFA、公審會存廢、...
司法人權
口口
3 月 23,2015
我們的武器是身體:獻給周榮宗阿伯
最近正值318運動的一週年,各種的檢討,不論是運動者之間的自我表述,或者是如台灣教授協會辦的318週年學術研討會,都是對於去年運動的反覆檢視,並試圖拉出一個長遠的視野。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搞一輩子!」(吳叡人,2012) 看著日曆一天一天的反覆著去年的日子,就連天氣也反覆著去年的變化。先是酷熱,然後轉涼。就在日子一天一天的接近3月23日,那個過去一整年當中,最血腥的,最令人怵目驚心的,...
司法人權
Han Hung
3 月 23,2015
我們就是要誠實的政治人物
決定參選台中立委的洪慈庸小姐,日前在臉書上對於死刑犯鄭性澤一案發表了個人的看法,意外引起了廢死與反廢死的兩派論戰。其中洪慈庸小姐的一段「倘若因為思考個人政治生命而避談現實需面對的問題,在此時我已經淪為政客」令我感觸良多。 許多人認為維持死刑是一個「社會有多數共識」的議題,不應該被少數意見所左右,政治人物更不應去挑戰這個多數的民意。的確,多數民調的結果支持死刑的人往往超過了八成以上,...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李中志
3 月 17,2015
戒嚴法下的鷹犬與第三帝國的良心
我們剛不歡而送走一位行政院長,他號稱研究愕蘭,但官當到最後卻像個小艾克曼。我們差點忘了我們還有一位法務部長,她也號稱研究納粹,但她推薦的大法官人選,竟是美麗島軍法審判的軍事檢察官林輝煌。縱然群情譁然,羅瑩雪仍然認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還以《為愛朗讀》電影為例,指出時為少尉軍官的林輝煌個人的選擇非常有限。先不管一個承平時期的軍事檢察官與沒受過教育、不識字,隻身在戰亂中求生存的女人如何相比?...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楊宗澧
3 月 05,2015
記取《十七條協議》歷史教訓 ──為西藏的存續尊嚴發聲
上週,台灣剛經歷了第68個年頭的228。談起228事件,來自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的殖民,加上血腥的武力鎮壓,這段歷史一直是許多台灣人心中的痛,雖然傷痛,但也因為台灣社會始終有許多勇敢的台灣人在不同時期站出來,持續努力爭取與犧牲,如今228事件及過去許多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血淚,終於逐漸獲得關注,而平反、責任追究與和解等重要的任務也得以持續在台灣社會推動進行中。 然而,...
‹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