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林志都
10 月 19,2015
社會寬容與經濟繁榮
2012年夏季我到西班牙旅遊,憑著在英文與西班牙文網站搜尋到的資訊,我來到在巴塞隆納南方不遠的一個海濱度假勝地希切斯Sitges。也許是因為台灣人不喜歡曬太陽或是其他我不了解的原因,當時中文網站上很少有此地的相關資訊,即使在外文網站裡這地方看起來像是頗受歡迎。 從巴塞隆納搭火車離開市區後,沿著紅土山崖蜿蜒鐵路的另一側就可以透過礁石與樹木看到面對蔚藍地中海的白色沙灘。...
教育文化
陳德愉
10 月 18,2015
【內地想想】 12年國教在鄉下:開往平地的專車、搶破頭的能力分班
早上天色還沒亮,住在水里鄉念國三的阿平(化名)已經起床準備出門上學了。吃過早餐,阿嬤騎著摩托車將他載到水里街上,一群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們睡眼惺忪地站在路邊,「早啊!」 大家互相招呼。一台小巴駛近,孩子們魚貫上車,前往離家40分鐘車程的南投市。這台車,是水里鄉的家長們合包的專車,讓水里的國中生,可以去南投市念以「能力分班」聞名的中興國中。 偶爾阿平睡過頭錯過這唯一的一班車,...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張桂禎
10 月 16,2015
十二年國教下,台灣的「寬鬆世代」?
台灣過去二十多年來,教育改革歷經多次的「天翻地覆」,近年最重大的,莫過於「十二年國教」了。然而十二年國教的上路,一波多折,即便到今日,社會仍存歧見;其衍生的爭議,舉凡會考成績標示,到志願序制度,都在在令學生家長疲於奔命。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精神在於,全面免試以降低考試壓力,佐以翻修簡化教綱,讓學生能輕鬆學習,進而培養創造力,跳脫填鴨式—似曾相似,如同十年前日本曾轟動一時的「寬鬆教育」(ゆとり教育...
教育文化
朱宥勳
10 月 13,2015
親愛的,學術就是實務:中正台文所更名的思考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經教育部核准,正式更名為「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搭上了這幾年方興未艾的「文創」與「應用」潮流,據傳還有其他台灣文學系所也將加入。這種在系所的名字上加入新潮關鍵字的行為,背後凸顯出的是人文學科所面對的艱險局面:對系所來說,有招生的壓力,需要更多吸引學生的誘因;對學生來說,有畢業之後何去何從的壓力,希望學到更多「實務」的能力。眾多台文系所對此局面焦慮已久,早在改名以前,...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0 月 13,2015
【學與業壯遊】 不值得相信的教學評鑑,是誰出問題?──《大學的藝術》之九
這幾年,數次發生大學解聘在教學上表現優異的助理教授,令外界大嘆可惜。幾乎在所有大學對教師的評鑑,檯面上說是教學、服務、研究三者並重,但其實只有研究會被用來決定教授的升等,甚至去留。 大學的性質應該是教育機構,但是「教學」卻流於「良心事業」,少數熱心的教授認真經營。地位已經穩固的正教授不把教學放在眼裡,還有升等壓力的教授通常在研究上投入大部分心力。其中的一個關卡在於,教學的品質缺乏判別的方法...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陳怡秀
10 月 07,2015
【日本想想】 人體金字塔、50局投709球──「忍耐」是感動還是殘酷?
大阪一所高中上個月底進行體育大會時,學生在十層疊羅漢表演時失去平衡崩塌,造成一人骨折,五人輕傷的意外。從歡呼到悲鳴,只是一瞬間,也讓日本開始檢討這類活動的安全疑慮。 日本稱疊羅漢為「人間ピラミッド」,直譯為「人體金字塔」,是「組体操」(團體體操)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形式,這項活動常會在學校的運動會中出現,因為它被認為「不太需要技術」、可以靠毅力、體力、忍耐力完成的團體體操,...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0 月 06,2015
【學與業壯遊】 遇到爛課,學生認衰?科系請負起責任——《大學的藝術》之八
我訪問過不少大學(畢業)生,而且多數來自優秀的國立大學,他們在大學四年,往往上過 40~50 門課。驚人的是,問他們課程品質、教學成效,很少學生講得出幾門深感受益的課程 (通常少於四門),會抱怨部分課程極為空洞學不到東西 (通常多於四門),其他介於很好及很差之間的課程,平庸無聊沒記憶點的課程,佔了七到八成。 有趣的是,許多大學希望提升學校吸引力,會發錢給學生;不少大學科系為了提升排名,...
教育文化
謝宇程
9月 22,2015
【學與業壯遊】 從僵殼中脫蛹而出的「變態策略」 -- 《大學的藝術》之六
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這些變化過程,在生物學上有一個專有詞彙 metamorphsis,中文也譯為「變態」─取其「變化形態」之意。在「變態」的過程之中,生物體的結構、形態、運動方式,都會發生顯著的改變。 我們的大學也需要「變態」,也需要像毛毛蟲成變蝴蝶,蝌蚪成變青蛙─不然它就會永遠這樣幼稚、僵化。而變化形態是需要一系列規劃和安排,用阻力最小、陣痛最少的方式進行,在悄無聲息之中改革到位...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張桂禎
9月 21,2015
看看美國,省思台灣的大學教育
近來,教育團體召開記者會,並有百位教授連署,其中不乏台大校長楊泮池、總統府資政李家同,高聲呼籲教育部要改革學測制度,將其考試時間延延長至五、六月,並讓學生適性發展─自然組學生不用考社會科,反之亦然。否則,學測僅考高一高二範圍,高中生們透過申請的方式被錄取後,幾乎遊山玩水,不管高三的進度了,對日後大學的銜接是一大硬傷。同時,據台大教務處註冊組轉述,竟有百餘名學生在註冊完就旋即辦理休學,...
教育文化
Mattel
9月 21,2015
【島嶼邊緣】積非成是的不文明台灣
台灣電子新聞媒體素質令人憂心,缺乏深度的報導,只會抄襲網友公布的資訊。幾年前,Youtube成為台灣電子媒體的新聞來源;現在,行車記錄器則是佔據電視新聞頻道的時段。雖然,電子媒體的行車記錄器現象令人感到厭煩,但透過行車記錄器畫面,我們看到台灣交通亂象,也說明台灣人只會考試與言行不一的醜態。 台灣行車記錄器怪現象 駕駛人考駕照時都知道必須遵守交通規則,不過,一旦上路,...
‹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