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余伯泉
12 月 09,2015
有關台灣地名標示華語羅馬拼音的回顧
有關台灣地名如何標示華語羅馬拼音的問題,1996年以前,台灣大抵採洋人Wade Thomas制訂的威托瑪式。但路牌與牌示基本上都是「漢字」,很少並列「羅馬拼音」(羅馬拼音的定義是以abc羅馬字母標示任何一種語言)。不懂漢字的外國人或第二代僑胞,在台灣旅行確實會有「行無路」的困擾,因為abc這26個羅馬字母才是全世界通用的字母符號,「漢字」對外國人或第二代僑胞而言,學習非常困難。...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林志都
12 月 09,2015
街道的名字,土地的名字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者何物?吾人所謂玫瑰者,易其名,未能減其甜香」(筆者譯) ──〈羅密歐與茱麗葉〉,第二幕第二景,莎士比亞 在筆者曾經長年居住之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巴勒摩Palermo區中,...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劉世忠
11 月 20,2015
【台灣與世界】 蘇花瑪菲
我在地球兩端,連結台灣與世界。 福爾摩莎美麗台灣島國東岸,「蘇花公路」昂首挺立不搖,迎向太平洋;義大利南部「阿瑪菲」海岸(Amalfi Coast),蜿蜒肆意環繞,縱情地中海。我用旅行影像與文字,將這兩條美麗公路,重新命名為「蘇花瑪菲」。 綿延100公里的蘇花公路,北起宜蘭蘇澳鎮,南抵花蓮吉安鄉。源自清朝時代的原住民遷徙便道,後經日據時代拓寬為臨海道路,二次戰後正式命名為「...
文化研究
陳怡秀
11 月 18,2015
【日本想想】 學園祭與《校園瘋神榜》:他們的與我的無敵青春
在日本,秋季除了觀賞緋紅的楓葉,享用肥美的秋蟹和香郁的松茸料理之外,對大學生們來說,最重大的活動就是「學園祭」,那是用義無反顧的熱血情懷寫下的,青春無敵的一頁。 日本的學園祭有點類似台灣的校慶活動,卻不一定只是為了慶祝學校生日,又有點像是台大的「杜鵑花節」,展現學校與各系特色,不過最主要目的不只在招生。相較於國中、高中的「文化祭」,是中等教育的一環、屬於學校的例行公事,大學的學園祭是「...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陳怡秀
11 月 11,2015
【日本想想】 拔鐵桿、剪纜線、自拍棒──攝影可非百無禁忌
今年6月,日本福島縣白河市內的JR車站中,作為安全柵的約100根鐵棒與捆線被拔除、截斷,彷彿像是外星人一夜之間的惡作劇,在10月終於真相大白──警方逮捕了一名住在京都的18歲大學男生,被問及為什麼要這麼做時,大男孩回答「這些線路妨礙我拍照了」,引來許多人對「撮り鉄」的批評與攝影禮儀的討論。 日本人將電車愛好者分成兩種類型,一種叫做「乗り鉄」,指的是喜歡坐電車的人,另一種則是「撮り鉄」,...
文化研究
,
運動休閒
黃哲斌
11 月 09,2015
具名戒酒協會
【戒酒第四天】 飲酒數十年,一方面感到耐受力大不如前,另方面想讓老闆大人開心,於是答應她試著戒酒,從兩星期開始,期滿再說。 然而,睡前少了一項重要儀式,覺得心底有點空蕩,於是決定,每天晚上寫一篇廢文,什麼廢話都可以,國外有匿名戒酒協會,我把臉書權充是「具名戒酒協會」,就從今晚開始,直到兩週期滿。 朋友常問我,每天喝多少酒,其實不算多,我認識的友人中,...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曾明財
11 月 07,2015
【眷村想想】 師生情緣──國中恩師入夢來
羅指南先生是我國中導師,湖南人,空軍上校退役。三年求學期間,他照顧我最多,影響也最深。 羅老師是我們一年九班導師,教數學。當年他60歲,平頭白髮,臉色紅潤,身體和精神都好,帶領著我們這群剛進入青春期的毛頭小子。 開學日選班長,羅老師請國小曾當過班長的人舉手,我四年級以後就沒當班長了,一直掛副班長,但國小同窗老文還是大聲推薦我,最後總共有五位候選人。...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廖志峰
11 月 06,2015
我的北門
我總是由南往北的方向看著北門。這座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仍維持著當初建成原貌的古城門,正式名稱是承恩門,建築的風格是閩南式,一座封閉型的碉堡。雖是台北最古老的城門,也被列為國定一級古蹟,在現存的城門群中,其實也是最不顯眼的一座。 我想不透它是如何躲過二戰,以及戰後被拆除重建的命運?而偏偏歷經戰火而倖存的它,卻又被後來興建的高架橋及引道包裹環繞。一座城門象徵著的莊嚴重鎮,蕩然無存。...
文化研究
陳怡秀
11 月 04,2015
【日本想想】 瘋萬聖:日本人身上胡鬧的靈魂
10月31日晚間,澀谷車站發布「混雜」警示,車站內外都擠滿人潮,電視台還派出空拍攝影機,捕捉這些身穿奇裝異服、摩拳擦掌要喧鬧一番的人們;隔天,神奈川縣川崎市舉辦千人大遊行,讓民眾使出渾身解數創意發想,邊扮裝邊壓馬路;因為內部鬥爭激烈而危機重重的山口組,則特別刊出公告道歉,抱歉要讓各位小朋友們失望了,今年不發糖啦──種種片段,這一兩周在日本各個角落上演,他們的主題都一樣,就是萬聖節。...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
全球脈動
海東青
10 月 25,2015
和小熊一同探問戰後日本:雜記小熊英二訪臺(下)
終戰七十年之際,日本是否(再次)道歉,也是關注焦點。究竟日本社會內部如何看待這個議題呢?小熊在24日臺大歷史系的演講中表示:年輕人大部分對過去的戰爭記憶其實並不關心,也沒有什麼想法,這是全世界的現象,日本也不例外。雖然網路右派言論顯著,但曾經有調查指出,這些網路右派只佔網路人口的1%不到,因此很難說年輕人有右翼傾向。但這並不是說年輕人有意識地否定右翼,而是因為他們並不怎麼關心這項議題...
‹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