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社會安全
陳思穎
9月 11,2014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應如何修正才能遏止不肖廠商
甫修正通過的《食安法》遇餿水油事件即破功 猶記今年1月28日,立法院在第四會期臨時會才通過了《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從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毒醬油,到去年的黑心油、今年的地溝油事件,食品安全風暴近來年年發生,也讓《食管法》一修再修;從讓刑責入法、罰則一再提高、食品添加物逐一標示、適用消費訴訟之入法、消費者不易或不能證明其實際損害額時,...
社會安全
Mattel
12 月 30,2013
【週一想想】電收台灣:你能忍受這樣的遠通電收?
台灣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Taiwan Highway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ETC)今天正式上路,ETC當初委由中華電信建置,但在立法院主導下刪除中華電信「高速公路電子收費計畫」預算,隨後政府與中華電信解約,後來由遠通電收標下後,建構迄今爭議不斷。首先,相較於其他競爭者幾乎都採用效能穩定的微波系統,遠通使用會受到天候、車速影響、...
社會安全
郭柏妤
11 月 26,2020
【勵馨想想】愛自己、做自己,然後呢?
女性意識抬頭,我們常被鼓勵愛自己、做自己、掌握人生的自主權,現代社會相較友善地邀請女人們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於是我們放開那些傳統成見,穿上我們想穿的衣服;我們拒絕那些刻板印象,爭取我們想挑戰的機會以及想追求的成就。 我們不斷進行自我培力,努力擺脫那些被壓抑、被告誡好好待在家庭裡的日子,想要告訴社會大眾,女孩也可以活得精采。然而,當女性意識或女力培養被簡單地化約成「愛自己、做自己」時,...
電影戲劇
,
社會安全
紹沖
10 月 21,2018
國防部最值得學習的公關:日劇《飛翔公關室》
2018年美東時間10月4日,美國副總統麥克.彭斯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公開演說。對中國的強硬措辭,引發「新冷戰」疑慮。不過無論冷戰成形與否,美中關係要如同過往和緩應是「回不去了」。 當年冷戰期間,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陣營針鋒相對,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無不為敵,甚至有美國誘使蘇聯陷入軍備競賽拖垮自身,從而贏得勝利的說法。 而台灣作為反共的「第一島鏈」,...
社會安全
李坤融
3 月 06,2018
打破「弱勢」迷思:臺灣身心障礙議題的反省
臺灣高鐵每一班車次上,皆有四席無障礙座位,兩席為電動輪椅席次,另外兩席則為折疊輪椅席。換句話說:假設今天有十名電動輪椅者要共同搭高鐵至台北復健,需要等待五個班次的列車,才能讓全員抵達。 臺灣鐵路在全臺灣共有230站以上,而根據台鐵2016統計,設有電梯的站別只有128站,其餘的站別扣除掉平面站別以外,障礙者若搭到沒有電梯的車站,只能由台鐵服務人員背著上下樓梯,...
社會安全
賴彥丞
10 月 03,2016
想想東部,別再說「護國神山」了好嗎?
每逢颱風從太平洋襲來,處背風面的西部地區因受中央山脈屏障,風雨災情有時比氣象預報還輕微,對此總會有西部人將中央山脈吹捧為「護國神山」。然而,這樣的說法不僅是偏頗的科學認知,對於非西部地區居民情感更是一大傷害,非常不利於國家的團結。 今年七月尼伯特颱風侵襲台灣時,東部居民及氣象專家終於受不了而跳出來指責這種謬論,引發了許多人的反省與探討,漸漸地有越來越多人在眼見東部的災後慘況後,...
社會安全
Dave Liu
8 月 08,2016
拼裝的資訊無從建構大客車安全體系──從產業與法規談起
相較於小汽車,大客車製造業是個冷僻的產業。中客團火燒車事故後,更強烈顯現出國人對這個產業長期的誤解,以及對相關安全議題的集體焦慮。 台灣多數大客車是「拼裝車」嗎?應該引進「一體成形」的進口車嗎? 每當事故發生,就有立委和網民興起對「一體成形」車大家推崇。吾人認為這包含了二個層次的混淆:第一是從底盤到車身整體金屬壓鑄成形的造車法,第二是品牌大廠整車統包式的製程。我們要化解迷思,...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陳怡秀
3 月 31,2016
【日本想想】 阿宅等於潛在犯罪者?──犯罪事件的媒體「標籤化」歧視
一個小女孩來不及長大,就離開這個世界,如此令人不捨的事件,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發生了。我們想尋找原因、理出頭緒,於是鉅細靡遺檢視加害人的身家、個性、狀態、生活習慣,試圖歸結出原因,卻沒意識到在「歸結」的過程中,又造成了另一個族群的傷害。這次的事件,引起關於精神病患的汙名化論戰,令我想起了日本主流媒體對於「動漫」、「阿宅」的不友善態度。 最近日本熱烈討論著一個誘拐事件。2014年3月,...
文化研究
,
社會安全
陳怡秀
2 月 17,2016
【日本想想】 軍艦島、犬島廢而不棄──日本廢墟經驗談
位於基隆的阿根納造船廠,雖然早已廢置不用,仍是許多當地居民與廢墟迷的私房景點,但15日下午突遭拆除,縱使有基隆市長林右昌臉書即時震怒,怪手一下,早已無力回天。為什麼這類憾事,總等到被破壞摧毀後才驚覺、才惋嘆呢?以下來分享我所認知的日本,如何面對「廢墟」。 1980年代中期,由於日圓急速升值,雖然不利出口,但國內投機風氣旺盛,新建築計畫四起,經濟指數在帳面上看似一陣欣欣向榮,...
社會安全
劉介修
10 月 14,2014
【政策想想】日本在宅醫療參訪(二):醫生到你家,不只是為了方便
「老人的終老和生前一樣重要,因為這是在教人們如何面對生命。」(中野一司醫師) 全球最高齡的國家日本,從90年代起開始發動一系列的老人照護改革。除了透過「黃金十年」建構長期照護服務網絡,在2000年正式推出全面性的「長期照護保險」,醫療體系本身也開始展開反思:高齡社會需要什麼樣的醫療照護? 日本推動在宅醫療的先驅者中野一司醫師認為,高齡社會的來臨,不該是「醫療崩壞」的時刻,...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