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環境經濟
,
政黨政治
,
社會安全
潘忠政
1 月 04,2014
【時事想想】保育藻礁:中央與地方政府「假、混、瞎、 呸」
《看見台灣》紀錄片讓更多人看見桃園藻礁,也關注到藻礁的瀕死垂危亟需救援。六年半前中油對觀新藻礁開膛剖肚,引起公憤,各界聲討。八大環團隨後申請劃設「自然保留區」,中央地方一致審議通過列冊追蹤,奈何從此空轉! 去年以來,新一波搶救藻礁聲浪再起,2012年4/24立院公聽會決議二周內若地方不願劃設,中央可代理,其後再現公部門推遲保育,還迸出學術單位搶做公親,...
社會安全
鄧宇佑
2 月 20,2013
當社會停止思考的時候,我們還保有理性嗎?
近年,每當台灣社會出現任何謂之「冷血」或「快樂犯」等殺人事件時,廢死的議題便會再次湧現。同時,屬於社會大眾聲音的「反廢死」之一方,也會站出來,大聲斥責廢死是對被害者的再傷害、間接鼓勵犯罪等。在此,我將不會針對廢死或反廢死的任何一方提出贊同或支持,因為這是一個標準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議題。 原因係,死刑對犯罪的嚇阻效果,因為牽涉過於龐大的社會母體且難以量化,...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社會安全
鄭鴻達
9月 22,2012
勿過度解釋族群衝突議題
族群一直都是臺灣紛紛擾擾的主要亂源,不只對外勞及新移民歧視與打壓,長期以來,這個議題便一直困擾著我們。 族群議題又常被擴大解釋,而出現性質上有時間上的承先啟後,卻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族群紛爭類型,分析如下。 省籍(語言、文化)衝突: 主要盛行自中國國民黨撤退來台至全臺開放直普選後。其雛型是以來臺時間先後及母語之不同所生。常見的呈現或爭議的方式有「外省人打壓閩南人」、「...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詹益鑑
8 月 27,2012
人才養成新契機:認養實習制度!
人才這個議題,近來持續發燒。而我認為,無論是產業缺人才還是人才缺舞台,在產學之間,需要推動新型態而有效的實習制度,才能真正解決人才問題。但是,完善的實習制度該怎麼推動呢? 我的方案是:讓政府與大公司共同認養新創公司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在學期間分別在大公司與小公司實習;這將有效解決「產業、學生、家長、學校與政府」的各自需求與共同問題。 為什麼實習制度要這樣設計?「認養」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社會安全
李曉綺
10 月 19,2020
【勵馨想想】向陽中的希望——陪伴陷入傷痛的目睹兒少
走進低矮的平房裡,一個壯碩個高的男孩窩在小小的餐桌上吃著飯,看見社工的到來,眼神裡佈滿游移與不自在,顯然對於陌生人的出現有些警覺。 然而,與初次見面的印象不同,和陽陽實際接觸後,發現他個性直率、開朗大方,但同時也有著一顆細膩溫暖的心。在某次晤談中,他聊起了爸爸酗酒的事。「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一直到現在,只要他喝酒就會開始罵媽媽,說那些很難聽的話。」「他沒有一天不喝酒。」「...
社會安全
謝靜怡
9月 01,2020
【勵馨想想】扶持、依附、陪伴——這就是「家」
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 「男主外、女主內」是大部分家庭的傳統想像,即便在新世代的小爸媽,可能也承襲了這樣的舊觀念,我服務的過程中,經常也看到以下的場景: 「小孩哭了,去泡牛奶。」躺在沙發玩手機的小爸爸若無其事的說道。 「小孩都是我在照顧,你下班回家也不幫忙」疲憊的小爸爸,無法回應小媽媽的抱怨。 「照顧小孩有這麼累嗎? 不然你去工作看看」小爸爸在外面受氣回來後的隨意發洩...
社會安全
郭雅真
4 月 16,2020
【男人想想】寫給沮喪的太太們:如何聽見男人的不說
有些已婚女性友人,會帶著和另一半不為人知的緊張衝突關係,找我商討對策。她們一方面抱怨著她們的伴侶: A:「回到家就甚麼都不做,只顧滑手機,假日躲在房間,孩子找他玩就應付應付,現在孩子也不理他了。」 B:「他很愛生悶氣,好像只要做了不順他意的事情,他就不開心,有時和朋友聚餐晚一點回去,就看他一個人坐在客廳臭著臉喝悶酒。」 C:「我發現他偷偷打色情電話的時候,嚇壞了,...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王泓亮
12 月 12,2019
【男人想想】融入式父職的難題:只是爸爸不夠加油嗎?
阿明是一位新手爸爸。產前他會陪太太做產檢,也一起上過產前教育課程。每次請假,公司主管、同事都會表現出「為什麼要為了這種事請假?」的態度,但這不是阿明氣餒的主因。真的讓阿明氣餒的,是對於陪產細節滿滿的不解。資料少、教材少,甚至如果開口詢問,還可能得到「怎麼連這個都不懂」的臉色,或者是完全相反的建議,讓他更摸不著頭緒。結果生產那天,他手忙腳亂,搞砸了不少事。他想多陪太太一陣子,但父母卻暗示說,...
社會安全
何思瑩
10 月 16,2019
趕工遊戲趕出人命--除了雇傭關係認定之外
近來接連發生多起透過平台媒合的食物外送員車禍身亡案例,此兩眾所矚目案件迫使勞動部親上火線,將過去長久以來透過「假承攬」的外衣逃避雇主相關責任的情況,大刀闊斧做下「真雇傭」的解釋認定,要求業者須替外送員加保勞保,且在期限內給予職災補償。 不可否認,雇傭關係比起承攬的確多了更多保障。然而,不論是意外險、勞保或職災保險,都僅能在事故災害已發生的情況底下,做到事後補償的動作。也就是說,...
社會安全
陳鶴勳
10 月 03,2019
【男人想想】自己的小孩自己教──全職奶爸育兒甘苦談
在一場演講中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郭駿武談及自己擔任全職奶爸的經驗。在孩子出生前他曾與妻子討論,希望由他來帶小孩,並辭去工作後專心在家照顧孩子。而在育兒經驗中,他最怕獨自帶小孩出門的時候,因為時常需要面對鄰居質疑的眼神與問話,他們總會帶著關懷的眼光問說:「你的太太呢?」,彷彿女性帶小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男性獨自帶小孩一定有特殊的原因。 面對這種狀況,他總是耐心地回應鄰居的質疑。...
‹
…
5
6
7
8
9
10
11
12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