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呂秋遠
12 月 03,2013
將心比心 別當納粹德國人
委託過我的當事人,大概都知道我的特性。我一開始會談,會用對方的角度思考,告訴他們,如果我是對方,我會怎麼想。這種詰問方式很好用,因為我會用盡一切方式,告訴我方可能的弱點。這種「將心比心」的接案方式,不認識我的委託人會嚇跑,因為他們會覺得,我怎麼一直在為對造想方設法。 拜託,訴訟不是打給自己爽的。每個來找我的人,都馬認為自己很委屈,別人很可惡。如果我照單全收,最好對方的律師是弱智,...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高菁穗
2 月 12,2023
【勵馨想想】關於霸凌,我們都還可以做得更多
今年(2023)年初的韓劇「黑暗榮耀」倍受好評,描述女主角在學時被一群擁有財閥背景的同學無端霸凌,即便向師長求助也沒有好轉,甚至還遭師長羞辱與打罵,種種的傷害讓女主角「黑化」,展開縝密的復仇計畫。 逆襲的劇情固然大快人心,但也有許多人分享說看完後心有戚戚焉,甚至過往遭受霸凌的回憶又再次浮現在腦海中。其實這齣韓劇的核心「霸凌」──尤其是青少年霸凌,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社會安全
許馨月
11 月 22,2022
【勵馨想想】性侵受害兒少難以承受的背叛創傷——我們都能成為關鍵的重要他人
2021年監察院針對過去十年、17件重大兒少性侵事件進行通案調查,發現最常發生性侵害/性騷擾的場域,集中在校園與安置機構。其中一件是,2011年由人本基金會所揭露南部某特教學校爆發校園集體性侵事件,兩年內在校園內外各個角落,包括教室、廁所、圖書館、校車發生上百起案件,涉案學生多達70多人,除了師對生,也有半數生對生的案件,許多加害人是之前的受害人。事件曝光後,引發臺灣整體社會譁然,...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楊晴盛
7 月 16,2022
【勵馨想想】「每一種性別都應該被重視和友善對待」的在地實踐
身為勵馨基金會宜蘭分所性別與倡議專員的我,經常受邀至校園向參與教師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研習的學員分享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或認識性平三法——《性騷擾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及《性別平等教育法》。 在國小、國中階段對於教師,《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解說尤其重要,例如性平法第一條就開宗明義指出:「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林依虹
1 月 24,2022
【勵馨想想】人生必修的一堂情感課——親密關係民主化
親密關係暴力事件層出不窮 每當親密暴力事件出現在電視新聞、報章雜誌頭版時,往往讓人感到恐懼,深怕一個不留意,自己就成了新聞上的頭條,看著這些怵目驚心的標題,不禁想起前幾年台大宅王張彥文當街砍殺情人後吻屍的畫面,當時許多人疑惑,到底是什麼樣的扭曲情感能使一個人由愛生恨,喪心病狂的對心愛之人痛下殺手? 因為這起重大案件,許多人開始對暴力事件有更多的關注,當時《家暴法》也因此修法,將「...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黃怡嘉
7 月 27,2020
【勵馨想想】《蝴蝶朵朵》故事說完後,孩子安全了嗎?
著重「自我保護」,孩子易落入自我苛責處境 近期《蝴蝶朵朵》繪本與兒童熟人性侵害防治的議題備受關注,許多人提及這樣的議題時,會強調:「我們要教會兒童保護自己、懂得拒絕、跟信任的大人說」,有些甚至只談「教孩子保護自己」。每當看到這一句句的呼籲時,不免有些許擔憂。實務工作中,太多的孩子、或是長大後求助的成人訴說著,自小被教導要「保護自己」,當孩子遭到性騷擾、性侵害,第一時間是自責沒有保護好自己...
社會安全
郭雅真
4 月 16,2020
【男人想想】寫給沮喪的太太們:如何聽見男人的不說
有些已婚女性友人,會帶著和另一半不為人知的緊張衝突關係,找我商討對策。她們一方面抱怨著她們的伴侶: A:「回到家就甚麼都不做,只顧滑手機,假日躲在房間,孩子找他玩就應付應付,現在孩子也不理他了。」 B:「他很愛生悶氣,好像只要做了不順他意的事情,他就不開心,有時和朋友聚餐晚一點回去,就看他一個人坐在客廳臭著臉喝悶酒。」 C:「我發現他偷偷打色情電話的時候,嚇壞了,...
社會安全
郭雅真
五月 02,2019
【男人想想】尋找父親的男孩
在十多年的男性情感教育工作歷程中,談到「父與子」這個主題時,總是特別安靜,男孩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方能憶起、整理、說出那位無論缺席與否,總是在他們生命中佔有相當影響力的父親。在此分享幾則男孩尋找父親的故事。 之一:「爸爸,你是誰?」 小君說當他十歲第一次看見出獄返家的父親時,不知道他是誰,雖然聽媽媽的話喊他「爸爸」,和父親在同一屋簷下生活,但面對父親、他依舊感到陌生。 「...
社會安全
張肇烜
8 月 14,2018
【人心人術】40張病床的小院......後山老弱最溫暖的依靠
台灣處處都有愛心和溫暖,在台東關山有一座40張病床的小院「聖十字架療養院」,守護台東縱谷已超過半世紀之久。這座療養院很特別,是為了服務最需要幫助的人,至今已獲8座醫療奉獻獎,是得獎密度最高的醫療機構......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長照已成為台灣社會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距今60多年前,有一群修女來自瑞士、奧地利等國家,她們來到台灣後山台東,在這裡設立診所,而後成立醫院,...
社會安全
施宜君
8 月 09,2018
【女人想想】暴力的遺傳密碼——女性目睹兒成年後的親密關係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中必定會接觸的地方,不論是好與壞都是一輩子的影響。當隨著年齡成長後,新的家庭可能會是一個轉變的契機,也可能會是另一個牢籠的開始。在很多家庭中,不合宜的管教方式可能是家族裡流傳下來的傳統及束縛,傷人的父母往往過去也曾經是受傷的孩子,如果我們可以看清楚家庭系統中的來龍去脈,會讓我們更能諒解這些曾經歷過傷痛的大人,也更能貼近的去感受其中的無奈和辛苦,進而找到方法協助他們。...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