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社會安全
鄭舒容
11 月 21,2019
【女人想想】女兒,當個「不乖」的孩子吧!
有些女性因過往成長經驗的訓練,慢慢習慣受委屈、習慣被不公平地對待或忽略。即便不被公平對待,充滿了許多抱怨與不安全感,但為了因應、安撫自己的不安全感,開始藉由「順從」的行為,甚至升格至「取悅」周遭人們的需求,來讓自己「被看見」,證明自己有用、有價值。 ──摘修自周慕姿《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 親愛的女兒: 一轉眼妳已經兩歲了,...
社會安全
楊程宇
1 月 17,2019
【女人想想】為什麼要去做八大?──探究少女從事性工作的心路歷程
勵馨基金會從1987年的反雛妓運動開始,就一直投注於反未成年少女被強迫進行性服務、剝奪人權、壓榨剝削的服務。但經過多年的社會歷史變化,「援助交際」一詞開始出現,許多少女看似「自願」、或不得不選擇投入這行,從事酒店陪酒、傳播、應召、網路援交等工作賺錢,也時常被社會大眾貼上「拜金」、「不勞而獲」、「不肯吃苦」、「不知羞恥」的標籤。另一方面,也被許多專家學者貼上結構性自願的標籤:他們是不成熟的、...
社會安全
許玉姍
3 月 22,2018
【女人想想】青少女懷孕下的父親角色/性別迷思
「年紀這麼小就懷孕,哪有能力養!」、「既然懷孕了,就叫男生負責阿!」、「沒有結婚怎麼可以懷孕」是我從事青少女懷孕服務時常會聽到的話語,而相信大多數的人對這樣的話語不大會有異議。 小勳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一步步進入婚姻,小勳的父母認為有了孩子就一定要結婚才算正常家庭,強烈要求小勳與男友結婚,但小勳男友已另結新歡,對家長的安排選擇消極的抵抗,表示雖然接受結婚,婚後仍會繼續與現女友交往;...
社會安全
曾翌捷
12 月 29,2017
回歸醫療初心:談醫療爭議調處
剛享受完與家人的難得假期,正精力充沛地準備迎接每日的醫療事務。院方在門診前拿來了一份衛生局公文,內容是一位數月前生產的產婦向衛生局申請了醫療爭議調處,衛生局來函調閱病歷並協調醫病雙方的會談時間。一瞬間,愉快的心情墜入了無底深淵。 過去與前輩醫師們聚餐時,身為產科醫師所不可避免的醫療訴訟,總是席間不可或缺的話題。彷彿是一場團體治療般的儀式,抑或是無奈的苦中作樂,長輩們娓娓道來糾紛的緣由,...
社會安全
黃嘉琳
五月 24,2017
另一個520:從了解入口食品跨出食安第一步
520是台灣總統就職日,評論常言去年壓倒國民黨,使民進黨首度從總統、立委到地方全面勝選、取得全面執政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食安風暴。520這天,剛好全球各地許多城市裡的許多公民為他們的食物知情權、下一代的飲食安全而走上街頭。 2013年5月,一位當時住在加州的年輕母親Tami Canal,非常不滿跨國農企業想方設法不讓基改食品須標示的公投法案,她以一己之力在社群網站上發起「...
社會安全
曾映慈
4 月 27,2017
【女人想想】末日重生的女孩:看見非預期懷孕迷思
來到勵馨第一年,有次去學校分享,結束後一個女孩支支吾吾來問:「老師⋯⋯我一直沒有避孕,會不會懷孕?」原來孩子和青梅竹馬的學長交往,二人有性行為但都沒有正確的避孕,雖然享受愛情的甜蜜,卻每個月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著月經來臨;我問女孩,能不能使用保險套避孕呢?她說:「不太敢說⋯⋯因為都是他主導的(性)」,而且擔心關係會因此改變。 「一直沒有避孕,會不會懷孕?」沒有安全的性行為,...
社會安全
李欣怡、陳貞樺
4 月 06,2017
【女人想想】我們都以為自己不會是報導中的主角—談無所不在的約會暴力
小惠與阿泰是人人稱羨的班對,尤其阿泰對小惠呵護至極,每天早晚的溫馨接送並早早安排好三餐要吃什麼,不管上下課,兩人總是形影不離的彷彿連體嬰相隨。 一開始小惠很享受公主被寵愛的感覺,但這樣細微不至的關照卻慢慢變了調。每天只要沒有上課,阿泰就會打電話問小惠現在在哪裡、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事情,小惠沒接到電話,阿泰會一直打電話、一直傳LINE,直到小惠回應為止;當小惠受不了想躲起來獨處時,...
社會安全
賴彥丞
10 月 03,2016
想想東部,別再說「護國神山」了好嗎?
每逢颱風從太平洋襲來,處背風面的西部地區因受中央山脈屏障,風雨災情有時比氣象預報還輕微,對此總會有西部人將中央山脈吹捧為「護國神山」。然而,這樣的說法不僅是偏頗的科學認知,對於非西部地區居民情感更是一大傷害,非常不利於國家的團結。 今年七月尼伯特颱風侵襲台灣時,東部居民及氣象專家終於受不了而跳出來指責這種謬論,引發了許多人的反省與探討,漸漸地有越來越多人在眼見東部的災後慘況後,...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余思賢
1 月 13,2016
布丁三姊弟事件的反思:階級翻轉的高牆
最近布丁三姊弟的事情在網路上罵聲連連,兩年多前跟現在的輿論風向形成強烈對比。網友憤怒的主因之一,是三姊弟依靠愛心脫貧之後,一面用奢侈品,一面仍然靠民眾愛心賺錢,於是說謊、濫用愛心成了理所當然的道德罪名。我想先排除個人道德爭議的部份,討論這件事情背後的階級翻轉問題。 讓我們思考兩個問題: 1. 這種輿論壓力會不會讓更多弱勢者只敢縮在「可憐」的形象中?...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施麗雯
12 月 21,2015
生產方式的第三條路─醫師與助產師的共同照護
即將「自己顧」的台灣產婦 台灣自1972年以來一直是由產科醫師主責的照護產婦,有將近99.9%的新生兒都是由產科醫生接生。然而,面對這些年台灣產科人力不足、產科醫師老化、一直處於世界前幾高的剖腹產率、即便陰道生產也有過多醫療介入問題,以及面對許多無法得到充分諮詢與支持的許多焦慮的懷孕女性等等,我們如何解決這些迫切性的問題? 產科醫師人力荒的其他解決方案 事實上,...
‹
…
3
4
5
6
7
8
9
10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