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意義,在於繼續鞏固既有階級利益──讀《天鵝死去的日子》

友善列印版本

隨著長照處境和公共體系財務狀況日益嚴峻,不僅是有各種社論、報導,「長照末日」類小說,如《失控的照護》和近期的《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近年來也風靡日本。承襲著更早期深澤七郎所著《楢山節考》的基本布局,處理資源有限下的長者照顧安排模式。

台灣也有作家寫過類似主題的作品,邱常婷的近作《天鵝死去的日子》就是其一。比起前述以寫實導向為主的日本作品,《天鵝死去的日子》較為文藝導向,(反)烏托邦政治色彩更濃厚,近似於《美麗新世界》和《一九八四》,但也因此產出應對世代衝突的創新提案。

 《天鵝死去的日子》並不是圍繞著現實的照顧處境,而是更加著墨於世代之間的關係與壓迫。全書情節與人物互動,是發生在一種由自由往壓迫、窒息社會發展的環境中,類似於《一九八四》當中的設定。故事設定在一架空國家中,雖然為架空設定,但實際上與我們現在所處世界有所承繼,例如書中人物會聽Beatles的音樂,科技水準亦與當代大致相仿,不若《美麗新世界》般遠遠超越其寫作時代。

由於資源有限,政府制定了「滌淨法」,規定一定年紀者,必須至代表政府權威的「號令基地」本部所在地─黑山島─結束生命。相比之下,年輕人即使成日無所事事,也有政府優渥的年金供養。在這個世界,個人生命的價值,會隨著步入老年而快速消逝。本書主角就是上了年紀,即將被滌淨的退休教授。其他角色包括老教授追逐夢想的養子、養子的青梅竹馬女性友人、具有近乎絕對權威和武力的號令基地(似《一九八四》當中的「黨」)、想要對抗滌淨法與號令基地的老年革命軍等眾多元素。

本書以懸疑推理的鋪陳方式,在各章之間時序跳躍、轉換不同角色的觀看/敘事觀點,逐步拼湊出故事的全貌。故事當中的人物關係建構,總圍繞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憂傷、執意基調;各人物性格特色雖鮮明,有時為設定而設定的刻意感稍感強烈。本來讀到後來已經略感不耐,預期依照反烏托邦小說的套路看完,直到接近尾聲的章節〈安眠日〉,作者才終於接露了其真正計畫。

「安樂城是為了安置年長者而設計的秘密城市,在外頭進入滌淨室從此死亡的老年人,其實都被送到了安樂城,他們在這裡安享天年,透過『禽眼』觀看後世子孫」,這是老教授到了黑山島的安樂城之後,號令基地大統領、透過醫療科技續命至兩百歲的「長官」向他做的介紹。原來,滌淨法並不是要消滅所謂的耗費社會資源的老年人,根本沒有資源不足這件事情,反而,滌淨法是用來永久鞏固資源給老年人的制度。

老教授一開始還感到困惑,他原以為那是一場世代之間、老年人與年輕人的對抗,但「從來不是這樣二分的,」長官向他解釋,「從來就只有既得利益者與被剝削者的二分。」安樂城當中,有由各式各樣媲美《美麗新世界》中的高科技所提供的舒適生活環境,做什麼事都不用費力。無法用科技解決的生活需要,就由號令基地低層年輕官兵組成的照護服務隊來提供服務。這些年輕人原本是受到「去黑山島開採金礦致富」的許諾而簽下賣身契,若膽敢逃跑或洩漏安樂城的秘密,身上裝置的炸彈就會爆炸──非常《大逃殺》的退場方式。

故事至此,儘管無奈的基調沒有改變,但其內涵在一章之間發生翻轉。年輕人在社會中看似優勢的地位,原來是建立在更為壓迫的結構之上,訴說著教訓:世代之間的戰爭,年輕人從沒贏過,也不可能贏!而老年革命軍各種荒誕的反抗,則更顯荒誕,反抗是沒有希望、犧牲是沒有意義的,這一切都是號令基地安排好的,就如《一九八四》當中的主角,最後你只會愛上老大哥的家父長主義式安排,老教授的革命軍戰友,在安樂城紛紛顯露出他們的原型。

在〈安眠日〉之後,作者安排了兩章稱不上是交代的交代,或許是想讓結局不被說死,但其實也無關緊要了。《天鵝死去的日子》可說是目前看到對於世代議題處理得最為創新,也最為無望的傑作。福利不會爆炸,要爆炸也不是我爆炸,生存的意義,在於繼續鞏固既有階級利益,用見樹不見林的蠅頭小利(甚至是謊言)繼續支配其他階級、分化反抗者,好讓自己永遠一直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