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社會安全
郭育吟
8 月 15,2019
【男人想想】脫掉盔甲 看見脆弱 性平路上的男性出口
從事性別教育宣導十餘年,在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裡,有一個很深的體悟:性別議題對許多男性而言多半是避之唯恐不及,深怕一旦闖入就會成為籠中之鳥,無法動彈,因此在性別宣導的場次上,男性參與比例甚低。出席的人好似沒有選擇地被迫參加,可想而知因學習動機低落,願意認真聆聽參與討論的男性少之又少。這個現象對於分享者而言,不只是滿滿的挫敗感,同時也在省思性別運動的路上,是否有機會殺出一條血路……...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邱淑美
7 月 25,2019
【女人想想】模擬小爸媽 電子照護娃娃翻轉性別體驗
在偌大的活動空間裡,角落擺放了好幾個電子照護娃娃,吸引前來參與「翻轉性別體驗教育活動」的青少年們的目光。當下,他們只覺得他/她是一般的娃娃,怎麼可能跟真的寶寶一樣有著生理需求?活動開始後,工作人員告知其將成為一日七小時新手爸媽或孕婦時,學員們臉上紛紛出現期待、興奮、開心、害怕、恐懼等表情,直到電子照護娃娃開始發出哭聲,隨即展開一場實境體驗的負責任之旅。 在人生的道路上,...
社會安全
陳源
7 月 18,2019
【女人想想】「女子眼光特展」:家暴婦女發聲 從集體療癒到煥然重生
2019年初媒體報導了「肉圓不加辣」家暴事件後,勵馨進行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在1037位施測民眾中,有369位民眾認為婦女會受暴的因素之一是「自己造成的」,比例高達38%。雖然這是複選題,然而數字之高,還是讓我們吃驚與心疼! 此調查呼應了我們服務的家暴婦女在團體中所分享的:「大家常常責備我,認為我不該隱忍與縱容暴力」、「被打雖是可憐之人但必有可恨之處」、「遭受家暴的人也是有問題的人...
社會安全
王佳文
7 月 11,2019
【女人想想】生命故事書寫團體 性傷害的療癒之路
國外許多研究報告均指出:性侵害行為對受害者所造成的傷害是嚴重且永久的,而且是一種身心全面性的傷害。從民國80年開始,勵馨基金會便積極關注性侵害受害人。性侵害事件案型(如強制性侵、權勢性交、趁機性交、未成年非強制性侵……等)及對象(成人、兒少、移工……等)差異性大,服務對象往往呈現多元之樣貌與需求,除了在性侵害事件後提供生活重建等各項資源及協助,我們更看重的是如何陪伴身心受創的被害人,...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黃宗玄
6 月 25,2019
邁入超高齡社會 安倍政府推動老年就業給台灣的啟示
全球老齡化嚴重。台灣在2018年,高齡人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aged)社會。依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並且預測,2065年台灣高齡人口比例將超過4成,屆時台灣每1.2位生產者需負擔1位老年人口(2018年每5位生產者需負擔1位老年人口...
社會安全
莊侃穎
6 月 20,2019
【女人想想】當未成年的女兒發生合意性行為...
母親雖然對女兒生氣,也曾動手打孩子,但在社工與家長共同努力,改善溝通方式後,漸漸能夠跳脫情緒,分析孩子的需求,希望能從物質的滿足,讓女兒了解家人對她的關愛。情緒的收放不容易,但她卻耐心與冷靜地等候孩子歸來。這位母親淡淡闡述著這段經歷,令人非常動容。在她身上,能看見對孩子的愛與不放棄。 筆者目前從事「性侵害被害人後續服務」工作,服務對象包含合意性行為的「兩小無猜」案件。在服務的個案中...
社會安全
洪意涵
6 月 13,2019
【女人想想】向日葵小屋 陪伴目睹兒度過風暴
小廷在國小三年級前,父母親常發生爭吵,大打出手,小廷總是偷偷躲在門縫,擔憂父母吵架的情形。後來小廷的父母親訴訟離婚,媽媽獨自一人帶著自己與弟弟,每個月定期與父親會面,然而… 小廷曾面帶愁容跟社工小聲地說:「我真的不想要看到爸爸。」 社工關心地問:「為什麼呢?」 小廷說:「因為我不希望媽媽對我感到失望,也不想讓媽媽不開心。」 在台灣,...
社會安全
杜瑛秋
五月 23,2019
【女人想想】求助反遭二度傷害?多元性別族群之性別暴力調查大公開
小愛和賀賀是一對女同志伴侶,在交往3年後,雙方因為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慣一直無法有共識,加上賀賀一直誤會小愛跟小明有曖昧關係,讓小愛感到無法再走下去而提出分手。但賀賀無法忘記這段戀情,因此威脅小愛說,若她和她分手,就要讓小愛公司以及家人知道他們倆的關係。小愛仍決定要分手故準備搬離開她們共居的住所,賀賀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還有搬離開的行為,除了言語恐嚇外也拿棍棒打了小愛,造成臉部還有身體多處紅腫瘀傷...
電影戲劇
,
社會安全
紹沖
五月 12,2019
從日劇《小孤島大醫生》看離島社區健康營造
台灣四面環海,同時擁有台澎金馬等大小島嶼,除了生活機能與交通基礎建設堪稱完善的台灣本島外,離島同樣是台灣美麗的風景與不能忽視的土地。離島除風光明媚外,於醫療、社福、經濟上也各有自己獨特的環境條件,與本島不可同日而語,而與台灣相鄰且地理條件相似的琉球群島,其眾多離島上發展的點滴故事卻拍成如《小孤島大醫生》等日劇,足供台灣深思。 《小孤島大醫生》又有《離島大夫日誌》、《五島醫生診療所》...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賴彥丞
五月 08,2019
我們與惡的距離:從國中生跳樓事件談愛滋與同志的汙名
2000年4月20日,屏東國中生葉永鋕在廁所倒臥血泊身亡,他因性別氣質較為陰柔屢遭同儕霸凌,使得這位「玫瑰少年」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只能利用課堂時間如廁,沒想到發生無可挽回的悲劇。那時校園還是實施「兩性教育」的保守教學氛圍。葉永鋕的逝世,推動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的進程,然遺憾的是,在他死後滿十九年又兩天之時,台中的一位劉姓國中生因不堪同學長期在全班面前嘲諷其同性戀身分而跳樓,...
‹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