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楊晴盛
11 月 10,2022
【勵馨想想】我也有話要說──在教育宣導中看見的男性情感與表達
勵馨基金會宜蘭分事務所除了受暴婦女及兒少的直接服務經驗外,也積極進入校園或社區演講、舉辦體驗活動等間接服務來進行教育宣導。在與大專院校的心理師接洽過程中,也曾提及多起校園性平事件,像是男學生的偷拍、跟蹤騷擾等不當行為。而入校宣導時,曾有男學生認為現在女權當道,男生權益卻常常被忽略。 我們除了看見校園對於性別暴力防治工作不足、缺乏談論情感/親密關係以及性別教育之外,...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林郁瑄
2 月 17,2022
【勵馨想想】數位時代下的親子教育解方
數位時代來臨,我們的社會在三十年的時間經歷了大幅度的變革。原本的家用電話變成了手機,厚殼的螢幕變成了薄型液晶,過往的低解析度變成了高畫質,智慧型手機更是在短短十年內崛起,成了人們不可或缺的物件。手機搭配網路幾乎是所向無敵,它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就學就業環境及工作模式,更是影響我們溝通、結交朋友的方式。 美國教育家馬克·普倫斯基(Dr. Marc Prensky)以1980年作為分野,...
社會安全
邱曉英
11 月 06,2021
【勵馨想想】找回真正的自己破解看臉時代
視醜如惡的看臉時代 前陣子熱播的韓劇「女神降臨」中,只要醜女在班上、校園中、公車行進間,路上走著走著,身旁就會出現一些自以為「正義」的狂人,他們「視醜如惡」大辣辣的辱罵醜女:「晚上不要出來嚇人!」滿臉青春痘的模樣,不也是你我曾經有過的青澀的歲月嗎?為何劇中人見到醜女/醜男,就急著要想把她/他清除掉? 這類的劇情相當常見於校園愛情劇,人物設定多在高中生階段,滿臉青春痘的女主角,...
社會安全
陳美琳
10 月 26,2021
【勵馨想想】這個家,誰才是受傷的那一個
在台灣,每年有十幾萬對伴侶辦理結婚登記,同時卻有高達五萬多對辦理離婚登記。結婚,是兩個人同意下而產生的約定,離婚,卻不單單能夠只參酌兩人的想法,若有子女的情況下,勢必需要去討論孩子監護權歸屬、孩子跟誰住。 從事目睹兒少服務工作將近四年的時間,接觸無數個破碎不堪的家庭,為這一群孩子跟家長一起撫平在婚姻裡受到的傷;在這四年的工作時間裡,我看見了歷經婚暴而分開的夫妻,即便離婚後,...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林宜慧
4 月 12,2021
【勵馨想想】爭奪監護權之外的事——家事法院中的實務經驗
每個法院都設有「家事服務中心」,這是在法院中一處具有溫度的地方,小小的會談室裡,乘載了家庭裡大大小小的秘密,以及無數的眼淚心事。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感到焦慮、無助和徬徨時,社工陪伴著家事訴訟的當事人討論問題、規劃未來、維護兒少權益、促進親子關係……,因為在輸贏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 阿偉的故事 去年家事中心透過法院收到阿偉的監護權案件,希望社工在訴訟期間,安排阿偉與芽芽父女倆見面,...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江佩耘
3 月 16,2021
【勵馨想想】「孩子,其實我們都一樣受傷了」——談面對孩子未成年性議題,家長的掙扎
家長的傷被聽見,孩子的傷才有機會被涵容 呂嘉惠 (2021) 回想起幾年前陪同叡叡和其爸爸來到少年法庭,庭上正針對第227條準強制性交罪進行審理,也就是未滿十四歲之男女為性交者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少年法庭的調解桌上,只剩筆尖碰觸著悔過書 「唰唰唰」,此刻在一旁的爸爸再也按耐不住壓抑許久的情緒,一股腦地脫口而出:「我再也不會相信你了!你就是個騙子!我要說幾次你才會聽...
社會安全
林香如
2 月 25,2021
【勵馨想想】少女家園日常:面對創傷和學習獨立
在安置機構生活久了的少女,有時讓人看不出來,過往的幼年生活經驗還牽絆著她們。某天,少女安安外出去打工,才出門沒多久,不但折返回家園,還帶著一隻看起來只有一個月大的小流浪貓。在家園裡的少女小樂見狀,馬上跑到安安和小貓面前,一邊發出疼惜的聲音,一邊撫摸被大雨淋濕到發抖不己的小奶貓。臺北近來又雨又冷,我看著安安全身濕透樣,心想:她大概是為了搶救這隻貓咪而不畏冷雨吧? 安安:「...
社會安全
李曉綺
10 月 19,2020
【勵馨想想】向陽中的希望——陪伴陷入傷痛的目睹兒少
走進低矮的平房裡,一個壯碩個高的男孩窩在小小的餐桌上吃著飯,看見社工的到來,眼神裡佈滿游移與不自在,顯然對於陌生人的出現有些警覺。 然而,與初次見面的印象不同,和陽陽實際接觸後,發現他個性直率、開朗大方,但同時也有著一顆細膩溫暖的心。在某次晤談中,他聊起了爸爸酗酒的事。「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一直到現在,只要他喝酒就會開始罵媽媽,說那些很難聽的話。」「他沒有一天不喝酒。」「...
社會安全
謝靜怡
9月 01,2020
【勵馨想想】扶持、依附、陪伴——這就是「家」
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 「男主外、女主內」是大部分家庭的傳統想像,即便在新世代的小爸媽,可能也承襲了這樣的舊觀念,我服務的過程中,經常也看到以下的場景: 「小孩哭了,去泡牛奶。」躺在沙發玩手機的小爸爸若無其事的說道。 「小孩都是我在照顧,你下班回家也不幫忙」疲憊的小爸爸,無法回應小媽媽的抱怨。 「照顧小孩有這麼累嗎? 不然你去工作看看」小爸爸在外面受氣回來後的隨意發洩...
社會安全
余琴雀
6 月 16,2020
【勵馨想想】像我們這樣的媽媽可以嗎?——母職,隱隱作痛的存在感
「要回家當貴婦了嗎?好好喔!」 每次身旁有女性為了家庭而離開職場時,總是能聽見這樣的評論,似乎在許多人的腦海中,女性因為生理構造有「子宮」,而理當成為母職;而母職,就是過著每天喝下午茶的愜意生活,且是照顧孩子的偉大角色。 但實際上呢? 「只要不煮飯的一天,就充斥著罪惡感。」 我人生幾度從職場離開,都跟母職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次大概在我工作十年的時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