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馨想想】扶持、依附、陪伴——這就是「家」

友善列印版本

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

「男主外、女主內」是大部分家庭的傳統想像,即便在新世代的小爸媽,可能也承襲了這樣的舊觀念,我服務的過程中,經常也看到以下的場景:

「小孩哭了,去泡牛奶。」躺在沙發玩手機的小爸爸若無其事的說道。

「小孩都是我在照顧,你下班回家也不幫忙」疲憊的小爸爸,無法回應小媽媽的抱怨。

「照顧小孩有這麼累嗎? 不然你去工作看看」小爸爸在外面受氣回來後的隨意發洩。

身為小爸爸的他們,其實更常覺得自己有責任把家庭照顧好,想要向世界證明,自己可以做的和一般爸爸一樣。所以他們背負著更大自我期待,更大的壓力,也有更大的束縛,想要努力賺錢,想要撐起一家的經濟支柱,當傳統觀念裡的「好爸爸」。

而小媽媽也是一樣,努力的學習著個「好媽媽」,不願成為被社會大眾指指點點,懷疑能力的不合格媽媽,所以努力學著育兒知識、準時帶孩子打預防針、整理家務、料理三餐,想要扮演好好妻子、好媽媽的角色,被困在家裡,開始與外界隔絕。

然而,在小卉的故事中,有了性別的翻轉,也有了新的未來。

在育兒中的性別平等實踐

小卉曾在面對是否生下孩子的選擇中,遇到了兩難。一邊是父母強烈要求終止懷孕,希望小卉與男友阿豪能回到生活軌道上;一邊是面對生命的抉擇,不想輕易的抹殺,最後,兩人決定生下孩子共同扶養,但是考驗卻開始蜂擁而至。

阿豪工作薪水不高,雖然平常已經做兩份工作,但仍不夠支應家庭的開銷,這也使小卉對於家開始有不安全感,認為男友不上進,一度想要與男友分手。

在社工的協助下,先開始讓小卉與阿豪彼此在換位思考,看見兩人所背負的壓力與期待,也協助他們構築對於家庭的共同想像,而不是只以孩子為出發,要記得除了孩子之外,還有自我、還有整個家庭。

原來,小卉想要出去工作,面對長時間育兒,不能隨意的外出的她,只能待在套房中,面對還沒學會對話的生命,也因此缺乏人際的交流,無人可分擔照顧上壓力,一切的生活事物都讓她喘不過氣,身心俱疲。

阿豪則在工作上受到同事排擠,再怎麼努力工作,薪水還是不夠用,使得他的自我價值非常低落,但每次想放棄時,一想到小孩與小卉,就不得不硬撐下去。又因礙於自尊以及傳統的性別刻板,讓阿豪害怕向小卉傾訴反而會被看不起。兩人只能不斷隱忍,又未能理解對方想法,衝突也因此逐漸增加。

於是,在我的提議下,兩人交換了工作角色,小卉擔任起經濟的負擔者,阿豪則在家中照顧孩子,兩人一開始還有些質疑,卻沒想到交換了內外的分工後,生活一天比一天還舒適,彼此的相處也越來越自在。

工作者的看見

在小卉和阿豪的故事中,我看見了「性別平等」的真實實踐,女性在經濟上的自主及承擔能力的提升,男性也不會再認為育兒照顧工作是羞恥的,透過了解彼此真實的想法及彼此鼓勵與欣賞,反而成為了關係當中的保護因子。

「未成年懷孕」事件多半聚焦在青少女身上,男性伴侶鮮少成為關注焦點,但作為一個長時間在實務現場的工作者,卻也發現越來越多的男性伴侶,願意與少女共同面對、承擔養育責任,同時去解決生活當中困境及處理危機。

許多人認為孩子必須要在建全的家庭中長大,但所謂「健全」是什麼,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男女的分工與角色也沒有一定的優勢與劣勢,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扶養、陪伴,並給予重要的依附感及安全感,這就是「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