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社會安全
陳美伶
2 月 28,2019
【女人想想】青少年父母如何翻轉?
我是一名社工,三十多歲,有老公,與公婆同住,娘家住附近,有兒子女兒的二寶媽媽。當初為了能夠有較多時間陪伴女兒、以及為回到職場作準備,決定請保母照顧兒子。在找保母的過程,我必須去思考托育的地點是否符合上班的路線,保母家中的人口與環境、價位是否合理、教養理念能否溝通、時間能否配合等等。我清楚的感受到,我在挑選保母的同時,保母也在挑選家長。我想我應該是符合一般保母期待,能正常上下班、準時接回孩子、...
社會安全
潘冠伶
2 月 21,2019
【女人想想】離婚,最傷孩子的是…?
我是在法院服務的社工師,最常面對的是服務對象對關係存續的猶疑和擔憂,但進一步詢問這些來自不同國籍、性別、宗教、學經歷的服務對象,他們的擔憂為何時,答案卻出奇地一致,便是「離婚對孩子不好」。 我總會再進一步地詢問「離婚對孩子有哪些不好呢?」這時大家的答案就不盡相同了。 「孩子會失去爸爸、媽媽,他沒有完整的家了」、「孩子要升學考,會影響他的成績」、「我怕女兒以後嫁不到好人家,...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張雅晴
11 月 14,2018
「沒有移民政策」的日本:入管法修正案開放外國人勞動力
安倍內閣在日前(11月2日)通過出入國管理法的修正草案,預計成立新的在留資格,將外國人的就勞資格的發放對象從「高度人才」擴大到「單純勞動者」,期待透過外國人勞動者的「即戰力」來緩解目前勞動市場的人手不足。雖然政府始終避開「移民」這個詞彙,但在野黨人士則質疑,這個政策改變了日本過去堅持不開放單純勞動力的原則,在配套措施還未制定、新法的內容也不明確的狀況下,目標明年四月施行,實在過於倉促。...
社會安全
董東尼
11 月 01,2018
【女人想想】One Billion Rising:十億人站出來終止性別暴力
美國劇作家、「陰道獨白」的劇作者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在2015年訪問台灣時, 談論了她發想出 「十億人站出來」(OBR- One Billion Rising)運動的過程。當時,她正在前往剛果民主共和國「喜樂城」的旅途中,腦中一直盤旋著令人震驚的聯合國統計數據:全球每3位女性,就有1位曾被毆打或性侵。隨著世界人口達到70億,表示超過10億婦女和女孩受過暴力對待。 她思考著:...
社會安全
詹宇
10 月 16,2018
「翻轉羞恥心」 看見規矩友善的馬路風光
插隊爭道、逆向行駛、不絕於耳的喇叭聲,這是我在越南看到的另類觀光。今年夏天,我遊覽越南下龍灣、陸龍灣與河內,優美的風景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堆馬路亂象,不禁感到台灣的交通秩序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 然而,台灣也是力拼觀光,這「比下有餘的馬路風光」,可能讓先進國家遊客也留下負面印象。年底選舉逼近,又是政見支票滿天飛,拓寬或增建道路仍是常有的政策牛肉,也似乎廣受選民買單;...
社會安全
李雪芳
7 月 12,2018
【女人想想】從國際觀點看台灣家暴防治現況
台灣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參考自美國,立法實施以來,今年已邁入第20年,期間歷經多次修法,逐步將服務對象及服務內涵擴大保護至滿16歲以上非同居親密關係暴力及目睹暴力的受害者。在邁入下一階段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勵馨基金會在今年五月底辦理的性別暴力防治國際研討會持續關注國際家暴防治觀點,尤其是美國與澳洲的部分,以作為借鏡。 一、安全網路科技保障個人隱私,增加求助意願 美國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過程,...
社會安全
賴彥丞
7 月 02,2018
社會亂了,警紀更不可亂
最近社會兇殺案頻傳,令大眾擔心亂了套,然多留意近來新聞,我們的警界怎也狀況頻頻? 看到一個人被蓋布袋毒打一頓,任何人就算沒有挺身而出的正義感,也會對被害人起惻隱之心,怎麼警察竟會開心地大喊「有夠讚」呢?這是幾天前在網路上瘋傳的台中警界內部群組的對話截圖,起因是一名員警說「我們這(轄區)的檢舉達人被崁布袋(蓋布袋),真是太爽快了!」還加了貼圖大讚。 「檢舉達人」的作為或許令某些人很厭惡...
社會安全
張肇烜
五月 08,2018
【人心人術】在家終老,是最好的福氣
「阿嬤好像不一樣,可以幫我看一下嗎......」外傭焦急地按我家電鈴。我連忙進到鄰居阿嬤家,評估後發現阿嬤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阿嬤在家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了...... 我是一位家庭醫學科醫師。平日的午後,我剛從診所回到家中,突然電鈴聲響。 「阿嬤好像不一樣,可以幫我看一下嗎......」打開門,隔壁鄰居的外籍看護焦急地求救。 我連忙進到鄰居阿嬤家,...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賴彥丞
4 月 01,2018
航空母艦、台版「#Me Too」、法官性騷:台灣離性別平權還有一段路要走
今年三月,性別平等議題在全台各領域發酵。月初,原本應該積極推動性平教育的教育部,竟然被揭露國語辭典收錄含有貶損女性的輕佻字詞解釋:「航空母艦」可解釋為「形容女人身軀龐大」,引發輿論譁然,連部長潘文忠都跳出來批評此類用語非常不適切。 這不只是性別歧視的問題,更涉及人身攻擊,也是針對他人性別特徵的語言暴力,說是性霸凌也不為過!教育部身為全國最高教育單位,還如此帶頭搞性別歧視、違反《...
社會安全
王泓亮
3 月 08,2018
【男人想想】男人,一起來試著摘下面具吧?
勵馨遇過一位綽號叫鋼鐵人的男孩。 綽號鋼鐵人,因為他從來不哭──洋蔥及疼痛,或許無可避免地帶來生理性的淚水,但不算哭;委屈、悲傷、感動、懊悔,這些情緒雖能讓他鼻酸,卻未曾使他落淚。 鋼鐵人不哭,是因為小時候和妹妹一起在家裡玩耍,不知道什麼原因,兩人同時哭了起來。爸爸聽到聲響,匆忙趕來,抱起妹妹心疼地安撫,然後轉過身,對著鋼鐵人,就是一個巴掌: 「你是男生!你哭什麼哭?」...
‹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