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社會安全
詹宇
10 月 16,2018
「翻轉羞恥心」 看見規矩友善的馬路風光
插隊爭道、逆向行駛、不絕於耳的喇叭聲,這是我在越南看到的另類觀光。今年夏天,我遊覽越南下龍灣、陸龍灣與河內,優美的風景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堆馬路亂象,不禁感到台灣的交通秩序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 然而,台灣也是力拼觀光,這「比下有餘的馬路風光」,可能讓先進國家遊客也留下負面印象。年底選舉逼近,又是政見支票滿天飛,拓寬或增建道路仍是常有的政策牛肉,也似乎廣受選民買單;...
社會安全
陳貞樺、歐芊妤
9月 06,2018
【女人想想】誰聽到了我的故事——穿梭在大街小巷裡的家庭暴力
「我曾被劈腿、與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但沒想到家暴會發生在我身上」 「他是關心我的行蹤、要我注意安全,他會擔心我,不是報備行蹤…」 「怒罵三字經、掐頸、拳頭毆打等等,原來,這就是家庭暴力啊!!!」 傍晚,窗外天色漸漸轉暗,街燈與車燈亮了起來,而空氣凝結緊張氛圍,「家」是溫暖、有愛的地方,伴隨著小雨回「家」的卻是恐懼、戰戰兢兢的心… 結婚後不知從何開始,...
社會安全
李雪芳
7 月 12,2018
【女人想想】從國際觀點看台灣家暴防治現況
台灣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參考自美國,立法實施以來,今年已邁入第20年,期間歷經多次修法,逐步將服務對象及服務內涵擴大保護至滿16歲以上非同居親密關係暴力及目睹暴力的受害者。在邁入下一階段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勵馨基金會在今年五月底辦理的性別暴力防治國際研討會持續關注國際家暴防治觀點,尤其是美國與澳洲的部分,以作為借鏡。 一、安全網路科技保障個人隱私,增加求助意願 美國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過程,...
社會安全
賴彥丞
7 月 02,2018
社會亂了,警紀更不可亂
最近社會兇殺案頻傳,令大眾擔心亂了套,然多留意近來新聞,我們的警界怎也狀況頻頻? 看到一個人被蓋布袋毒打一頓,任何人就算沒有挺身而出的正義感,也會對被害人起惻隱之心,怎麼警察竟會開心地大喊「有夠讚」呢?這是幾天前在網路上瘋傳的台中警界內部群組的對話截圖,起因是一名員警說「我們這(轄區)的檢舉達人被崁布袋(蓋布袋),真是太爽快了!」還加了貼圖大讚。 「檢舉達人」的作為或許令某些人很厭惡...
社會安全
賴彥丞
6 月 24,2018
626反酷刑日:台灣終結酷刑之路還長
六二六國際反酷刑日將屆,這是紀念1987年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全名為《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生效的日子。說到酷刑,幾個月前剛好有一則關於刑求的判決:捲入「2002年台中豐原十三姨KTV殺警案」的死囚鄭性澤獲改判無罪,當中法院認定鄭性澤遭豐原分局刑事組警員刑求逼供,其自白不具任意性,這是當今經法院認證我國發生時間最晚的刑求事件。此外,...
社會安全
廖雅君
6 月 14,2018
【女人想想】Only yes means yes:瑞典「積極同意權」立法過程
性侵害犯罪的修法趨勢:尊重性自主權 綜觀世界各國刑法的演變,都是先將性侵害視為對於社會道德的違反,直到性觀念逐漸開放,才將性侵害視為對於性自主權的侵害。1999年修法前,台灣刑法221條對於「強姦罪」的定義是:「對於婦女以強暴、脅迫、藥劑、催眠術或他法,至使不能抗拒而姦淫之者,為強姦罪。」這樣的定義表現出典型的「性侵害迷思」──性侵害一定是發生於陌生人之間,而被害人一定要拼命抵抗。...
社會安全
蘇穩中
6 月 06,2018
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率高 道安會報應有外部評鑑
交通部、警政署統計顯示,台灣2016年道路交通事故30天內死亡人數2,877人,涵蓋A1類(立即死亡與24小時內死亡)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604人,約即一天約8人因車禍喪命,代表每天需因車禍損失8個人的社會產值、需額外替8個經濟瀕臨瓦解的家庭付出社會成本。 據日本警察廳(National Police Agency)發表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統計[1],2017年度總共3,694人喪生,...
社會安全
張肇烜
五月 08,2018
【人心人術】在家終老,是最好的福氣
「阿嬤好像不一樣,可以幫我看一下嗎......」外傭焦急地按我家電鈴。我連忙進到鄰居阿嬤家,評估後發現阿嬤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阿嬤在家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了...... 我是一位家庭醫學科醫師。平日的午後,我剛從診所回到家中,突然電鈴聲響。 「阿嬤好像不一樣,可以幫我看一下嗎......」打開門,隔壁鄰居的外籍看護焦急地求救。 我連忙進到鄰居阿嬤家,...
社會安全
周艾齊
五月 07,2018
用國際醫療和全世界交朋友──阿巒故事的美麗緣起
今年2018年WHA世界衛生大會5月底將於瑞士日內瓦舉行,台灣能否參與會議的議題再度引起熱議;尤其,今年宣傳台灣醫療全球貢獻的微電影「阿巒的作文課(英文片名A Perfect Pair)」上網宣傳短短一個月,即創下六百萬人次的高點擊率,身為全程參越南女童阿巒國際醫療援助案的我而言,從募款到阿巒來台就醫而後出院返家,過程甘苦交融,心情是百感交集的,也充分見證阿巒勇敢的生命故事。...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劉威良
4 月 23,2018
借鏡德國:當狗攻擊人之後
德國最近發生兩起狗攻擊人致死的事件,飼養狗的議題再度躍上新聞版面。這兩起攻擊事件是一隻狗在黑森邦小城咬死一個七個月大的嬰孩,另一起是在漢諾威攻擊一家母子(母親52歲,兒子,27歲)兩人致死。這兩起在前後一個星期左右發生的攻擊事件,肇事的兩隻狗都是一般廣為所知,多飼養作為攻擊用的斯塔福郡㹴(Staffordshire-Terrier)的混品系犬隻。這樣的事件怎麼會發生,到底是狗攻擊人,...
‹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