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社會安全
楊蕙如
五月 27,2016
民代自律的重要:別讓社會工作者愈做愈沉重
筆者從事保護性工作多年,歷經兒少、婦女及相對人領域,深感每一位保護工作者處置個案時,經常背負牽一髮動全身的難處。針對此次台中市段姓議員責怪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社工像死人一樣的爭議新聞,有些思考可與眾人分享。 保護工作複雜性極高 拿此次段姓議員質詢的國三生案例來說,依媒體已披露的少量訊息做出的評估可以是:孩子的家庭結構功能在陪伴上確有缺損,但仍可提供穩定的經濟資源及居住資源。...
社會安全
呂欣潔
五月 22,2016
【欣潔想想】 換個方向看社會住宅
台北市社會住宅的事情,這幾天各界的討論在昨天引爆開來。五月二十日,總統就職,新政府上台,大概蓋過了這則新聞── 然而,部分台北人口中的「中南部的窮鬼憑什麼拉低我們這兒的地價」,讓我們知道,落實公平正義、試著改善下一代生活的社會住宅政策,距離實現,有多麼遙遠的距離。 同時,也讓我們看見,有些政治人物或因缺乏原則或理念,以至於無法堅持做對的事情,因此有些議員不顧選舉時支持青年住宅、...
社會安全
陳虹百
五月 17,2016
末日祭典:中國城的怪手狂歡派對
傍晚走在金華路上,一棟正在拆除的建築爬滿怪手。建築物的體積相當巨大,前方拆到只剩低樓層,後方拆除進度較慢,仍在高樓層部分。前低後高的廢墟恰似怪手們的伸展台,伸著手臂展現各自的姿態,引人側目。我從未見過這麼多怪手像汽車展售中心一般,在同一棟建築上層層排列,而逆光所造成的剪奇異影效果,彷彿下一秒怪手們就會動起來,一起揮舞巨大的手臂開派對狂歡。我心頭一震,停下了腳步:「啊!是中國城!」...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蔡榮裕
五月 12,2016
前夜三聲槍響迴音撕裂的驚悚感
前夜三聲槍響,我們身處的社會需要這個訊息嗎?這三聲槍響的迴音,的確再度引起了撕裂式的社會回應,撕裂才是重點嗎?或者還有其它的? 兩位年輕人的死亡,林冠華和鄭捷,也許有不同意義,也許反映我們心理和社會上某些共通課題。一位的死,據說在即將到來的520典禮上,被保留了空的位置;另一位被當做壞人槍決了,卻留下社會中人,不論是否高興或遺憾,因困惑所造成不解的空白。這兩種空白有什麼值得思索的嗎?都是死...
社會安全
呂欣潔
五月 07,2016
【欣潔想想】 比愛滋病毒更可怕的東西:人們的歧視眼光
標題的這句話我在這幾年的性別平等演講當中,說過了數千次,但在真實人生一次次的印證之,依舊讓我感到無奈與痛心。 在國防大學念書的阿立,因體檢被驗出感染HIV病毒[1],在大學四年不停地被校方刁難、明示暗示請他自行退學,最後在大四下學期,校方因阿立帶電腦入校未報備而冠上「頂撞師長、學校幹部未以身作則、違反資安」等罪名將他退學。阿立的委任律師調閱國防大學這十年的退學紀錄,在二十多位退學學生中,...
社會安全
洪德仁
五月 04,2016
公聽會要看過程還是結果──從新北投車站重組位置議題公聽會談起
新北投車站返鄉,是市政府和民間團體多年努力的成果,新北投車站也承載著社區人文、歷史、生活及榮耀,車站的重組位置,到底是所謂的原址微調(A址),或是公園內的位置(D址),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議題,也是持續爭議的話題,市政府為廣納各界的意見,在2016年5月2日由陳景峻副市長主持公聽會。市政府依照《臺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辦理公聽會應行注意事項》,在4月13日就發函給各相關利害團體及市民,公告本次的公聽會。...
社會安全
蔡榮裕
五月 02,2016
恐懼和無力感殺死隨機殺人犯的故事
最近一篇報導湯姆熊殺童案犯罪者的文章〈血是怎麼冷卻的:一個隨機殺人犯的世界〉,寫出了強烈強力卻令人無力的故事。我們如何看待這種故事呢?這是寫實報導或是小說呢? 其實我是希望它只是小說,到底它是真實故事或是小說會比較讓人們思考呢?我試著談論記憶的課題,尤其是如果記憶涉及法律課題,以及有法律責任的歸因時,這種故事裡涉及的記憶問題就需要更多角度的思考。 以下的論述是一種通論,...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Mattel
五月 02,2016
【島嶼邊緣】數字台灣:漠視交通安全不守規則的代價是3.1%的GDP
拜行車紀錄器之賜,台灣不上進的電子媒體與網路媒體有了便利的新聞題材來源,台灣人不守交通規的窘態在網路上與媒體上廣為流傳。看到相關交通違規影像的網友無不咒罵聲連連;然而,又有多少人在咒罵之餘,要求自己與周遭的親朋好友務必遵守交通規則? 過去數年來,台灣人最喜歡以「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自傲;然而,台灣「最醜陋的風景也是人」。除了台灣人製造台灣醜陋的地景之外,台灣人在道路的行為更是可怕,...
社會安全
吳作樂
4 月 18,2016
如何看貧富差距?官員與學者的爭論
貧富差距一直是我們關心的問題,然而打開新聞盡是些似是而非、而且觸碰不到核心的言論,以〈誰偷走了貧富差距?〉一文來說,裡面的基本統計概念錯誤層出不窮。在此必須說明到底如何觀察貧富差距,以及該文的統計問題錯誤何在。 已有母體資料,為何需要抽樣? 該文提到主計處採用一萬六千戶的樣本數,這在統計而言就是荒謬。之所以要做抽樣是因我們無法或不便獲得全體資料(母體資料)才使用的統計方法,...
社會安全
翁秘春
4 月 16,2016
肯亞案、大馬案,詐騙為何常見?
詐騙案對於國人顯然一點都不陌生,如今卻因為政治問題浮上了檯面,目前有兩個主流聲音,其一是台灣的主權問題,其二是台灣的司法有問題給中國審只是剛好而已,那我想來討論的是,為什麼詐騙案這麼多,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根據BBC中文網的報導文〈電信詐騙案為何台灣嫌犯多〉,裡頭分析兩個重點,第一是台灣護照免簽國家有一百四十幾國,使之基地可方便在各國移動;第二是台灣人的電腦及通信人才較多。關於第二點...
‹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