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聽會要看過程還是結果──從新北投車站重組位置議題公聽會談起

友善列印版本

新北投車站返鄉,是市政府和民間團體多年努力的成果,新北投車站也承載著社區人文、歷史、生活及榮耀,車站的重組位置,到底是所謂的原址微調(A址),或是公園內的位置(D址),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議題,也是持續爭議的話題,市政府為廣納各界的意見,在2016年5月2日由陳景峻副市長主持公聽會。市政府依照《臺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辦理公聽會應行注意事項》,在4月13日就發函給各相關利害團體及市民,公告本次的公聽會。為讓公聽會規劃內容能夠更容易理解,所以同步在現場A址及D址各設立一個1:1實體模型,讓市民可以很容易的感受到兩案的環境情境及週遭的交通影響。

公聽會還沒開始,會場就湧入了200人以上的民眾,這裡面有市政府各局處官員、區公所官員、立法委員、選區市議員或其主任、里長、公民團體、文化資產團體。主持人開場後,文化局說明重組位置,分析各方案優缺點,交通局也分析交通影響評估,馬上進入實質的民眾發言及提供意見。經過兩三位民眾發言後,馬上就有火花迸放。有人質疑北投人沒有格局,只會講交通安全,不懂文化資產保存,也有民眾提到文化財是台灣人的共同資產,每個台灣公民都有繳稅,都有發言權和決定權,這個議題不是只有在地居民能夠決定的,也有發言者資疑支持D址方案者,是否有商業利益掛鉤,引發出第一波高分貝的對槓。其後繼續依序發言,有一位民眾提到文化局不作為失職,這一回輪到主持人為市府官員背書。

我私下就民眾發言的旨趣進行統計,35位發言者當中有18位支持火車站重組於公園內(D方案),12位支持重組於接近原址的路口(A方案),5位市民有陳述但沒有明確表達位址,加上1:1實體模型放置於A和D處,這當中有29通電話向1999反應A址交通安全的疑慮,請求車站要放在D址,加上相關公聽會現場的民意呈現,其實相當程度可以做為市政府的裁量。只是主持人最後增加了一項現場表決,馬上引起最大一波的激烈對槓,文資團體強烈抗議,認為程序不正義,但大多數現場出席者舉手表決支持D案,在雙方大聲叫囂之中,主持人裁示依照今天的結論,送市政府文化局、都發局考量。

回頭想想,公聽會相關的議題爭點,包括:文資審議、交通衝擊、老樹保存、生活美學等等,市政府也都進行相關的研究,逐一說明釐清,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過程,本來期待有一個較圓滿結論,也對於這個「注意事項」的合宜性增加了信心。沒想到,可能因為本案已經拖延多年,雙方失去了耐心,就在表決的那一剎那,升高了雙方高昂情緒和彼此責難,雖然表決的結果和公聽會多數人陳述的看法是一致的,主持人其實可以根據公聽會的發言,做出適當的行政裁量。這個表決,有些出席者認為這是主持人的膽識和效率,也是避免節外生枝的唯一方法。但是我認為一定會讓雙方多了「相罵本」,也造成彼此撕裂和無謂的困擾。

我倒認為好好按照《臺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辦理公聽會應行注意事項》來執行,或許是未來公聽會要被強調和遵守的地方,經由大家認同的公開程序,才能建構相關利害人的對話信賴,才是解決爭點的基礎。另外增聘公正人士為共同主持人,或許可以避免單一主持人依照個人意志主導會議及結論,也緩衝雙方情緒高昂的衝動,增加對話的品質。像5月9日將舉行的「三井文資審議補充公聽會」,將首度邀請民間主持人,讓議程維持公正性,是一項可以被期待的措施。最後,我認為出席公聽會的各方人士,應秉持專業和尊重,針對議題提出觀點,避免個人及情緒性的批判,讓對話維持品質,主持人也應適時提醒發言人注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