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社會安全
呂欣潔
3 月 10,2016
【欣潔想想】 你真的知道「照顧」有多累嗎?
這幾年來,因為媒體上披露了許多因不堪「照顧」壓力而弒親的新聞,讓社會各界逐漸開始討論「照顧」的相關議題,加上長期照顧相關法案的各方角力與推動,「照顧」這件事情似乎開始稍微熱門了起來。許多人說著長照法很重要、財源從哪來也超重要,無數的專家學者給了大家各種角度的政策分析,但回到每個人的生活經驗當中,我們真的了解照顧是怎麼一回事嗎? 記得我的已故妹妹在二十幾年前出生的時候,...
社會安全
呂建德
2 月 26,2016
長期照顧要從老人健康時開始
長期照顧的財源於總統大選落幕之後,稅收制以及保險制之爭也隨之塵埃落定;然而,當我們揮舞著完善長期照顧的大旗時,更應該討論的是,對於老人照顧服務的想像是什麼?從蔡英文總統當選人的長照2.0來看,雖有論及從預防保健到安寧善終都是長期照顧的涵蓋範圍,但在長期照顧的規劃內容之中,絕大多數還是在於已進入失能失智階段的老人身上,針對何謂預防保健卻缺乏具體內容。 我認為,老人照顧若要臻至完善,...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劉世忠
2 月 26,2016
【台灣與世界】 城市的傷痛與療癒
在我旅居的城市裡,紐約和台南最教我糾心、愛憐,因為她們都曾遭遇傷痛,也都勇敢重建和重生。 2月6日凌晨的一陣天搖地動,台南部份地區成了地震的祭品。整個春節期間,台灣民眾享受闔家團圓之際,心情也跟著台南維冠大樓裡,跟時間賽跑、與生死搏鬥的急緊救援行動糾結、起伏。搶救最後生命與保全大體尊嚴成為天人交戰的無奈抉擇,七天後,儘管英勇的警消和救援人員救出許多生還者,仍然有115人不幸罹難,...
社會安全
蔡亦竹
2 月 19,2016
震災中的另個故事──台南斷水悲喜劇
2月6日,發生了921以來最大的地震災害。雖然震央是在高雄美濃,但是受到重傷的,卻是數十公里外的台南。永康維冠金龍的倒塌,造成了史上因地震的單一建築物最大傷亡人數,但在這場災難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人溺己溺的精神實踐。雖然過程中還是有許多讓人不免一嘆的插曲發生,但是總歸來講,這次災難讓我們大家再一次認識到,台灣真的是個可愛的國家。 我就住在台南東區虎尾寮。鄰近永康不遠。...
社會安全
藍森
2 月 18,2016
【時事想想】 緊急救援180小時(下)-我們的惡夢,家屬的悲痛
悲傷的白板 前進指揮所裡,掛著一面冰冷而悲傷的白板。 白板塞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跡。每個字代表著每位家屬通報協尋的受困家人。白板旁,黏貼著一張更殘酷的黃紙。左側標示著待救人數、救出人數;最右側的,則是持續在增加的OHCA(到院前死亡)。 每多填上一個OHCA數字,救災同仁的心情,就再跌落一次谷底。 前進指揮所設立後的前3天,家屬多聚集在辦公室前,張著焦慮、急迫的神情,...
社會安全
藍森
2 月 17,2016
【時事想想】 緊急救援180小時(中)-災區最美的心
進駐災區後第一小時內,維冠大樓災變現場的「前線指揮所」隨即啟動。這個前進指揮所是在緊急狀態下,市府向鄰近住戶商借來的。 當市府人員向屋主提出借用申請時,曾姓屋主二話不說,操著台南腔台語,展現台南人的阿沙力性格:「好,讓你們用」。旋即打開鐵捲門,清空一樓空間,方便10多位救災指揮人員進駐。 這一駐紮,長達9天,每日24小時不間斷運作。即便在除夕夜,前進指揮所仍燈火通明到清晨。...
文化研究
,
社會安全
陳怡秀
2 月 17,2016
【日本想想】 軍艦島、犬島廢而不棄──日本廢墟經驗談
位於基隆的阿根納造船廠,雖然早已廢置不用,仍是許多當地居民與廢墟迷的私房景點,但15日下午突遭拆除,縱使有基隆市長林右昌臉書即時震怒,怪手一下,早已無力回天。為什麼這類憾事,總等到被破壞摧毀後才驚覺、才惋嘆呢?以下來分享我所認知的日本,如何面對「廢墟」。 1980年代中期,由於日圓急速升值,雖然不利出口,但國內投機風氣旺盛,新建築計畫四起,經濟指數在帳面上看似一陣欣欣向榮,...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藍森
2 月 16,2016
【時事想想】 緊急救援180小時(上)
地動山搖 2月6日清晨3:54,我莫名驚醒,有種忐忑的不安,彷彿有大事正在醞釀。 3分鐘後,住家整排透天厝像坐在一塊波動的海綿墊上,劇烈搖晃,牆壁轟然作響;天花板的吸燈被震得搖搖欲墜;路上車輛,被搖得警報器大作;原本漆黑的窗戶,瞬間亮燈。靜謐的黑夜裡,依稀聽到有鄰居驚恐大叫:「大地震了!」 接著,臉書訊息聲不斷響著:地震、地震、地震。數分鐘後,...
社會安全
蔡榮裕
2 月 15,2016
台南地震救災裡的人性:歷史傷痕處理的心理遺跡和紀念碑
災難後要救的是什麼? 天地可以包容人,但也是無情的。災難無情,做為有情的人類要做什麼和不做什麼才是救災呢?災難後要救的是什麼,除了有生命的人和動物之外,顯然地由這次台南在地震後的處理過程,我們也看見了一些不同價值更明確浮現出來,試著以文字將它們描繪出來,雖然任何價值都涉及選擇,而且是主觀的選擇。 不是不哭就是好的,也不是一定要哭,每個人有自己的過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社會安全
林耀盛
2 月 12,2016
往日崎嶇還記否? ──災後心理重建
就在小年夜凌晨,南台發生「26」強震。我們共同歷經災傷時刻與黃金救援時間的拉扯,媒體不斷報告罹難者、存活者和失蹤人數,將苦難化約為數字。事實上,每一個苦難都是獨特的苦難,但沒有獨特的苦難,如此看似悖反的命題,正適切描述苦難的處境,從未被完整紀錄書寫,只是階段性的詮釋。創傷所造成的震驚,仰賴一套包含歷史、政治、媒體等複雜機制所構成,無法透過心理病理邏輯予以單一性的理解。救災現場的急迫性、...
‹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