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作者簡介
林耀盛
作者為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所有文章
社會安全
2016-04-01
義憤之後,改變之始
又發生令人髮指的女童割喉案,人神共憤。女童母親在哀傷中以堅定的語氣說,這不是社會案件,這是她的女兒發生意外走了。她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對嫌犯,對死刑支持或廢除,沒有任何的想法想要說出來」。從女童母親的面孔,悲慟中不以激情的語言訴說,或許正是迫使我們需要由傾聽面孔的訴說中領悟:脆弱不安的生命不但已然岌岌可危,且正在發生。從社會處境來看,信任機制的斷裂,擔憂佔據了文化想像。恐懼文化的一個不幸後果,...
時事想想
,
社會安全
2016-02-12
往日崎嶇還記否? ──災後心理重建
就在小年夜凌晨,南台發生「26」強震。我們共同歷經災傷時刻與黃金救援時間的拉扯,媒體不斷報告罹難者、存活者和失蹤人數,將苦難化約為數字。事實上,每一個苦難都是獨特的苦難,但沒有獨特的苦難,如此看似悖反的命題,正適切描述苦難的處境,從未被完整紀錄書寫,只是階段性的詮釋。創傷所造成的震驚,仰賴一套包含歷史、政治、媒體等複雜機制所構成,無法透過心理病理邏輯予以單一性的理解。救災現場的急迫性、...
時事想想
2015-07-02
八仙粉塵爆炸事件的災傷時刻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人人相同,不幸的家庭人人不同。」年輕人利用週末至八仙樂園派對,青春洋溢的氛圍下意外粉塵爆炸事件,粉碎了近五百個家庭,造成不幸傷害。從此,事件受害者後續的漫長艱辛身心復健生涯的版本,進入台灣風險社會的敘事空間。 Ulrich Beck曾指出,當代社會產生著過量的風險,這些多樣的風險有時是相對化的、有時是互補的、有時又是對抗的。因此,在根本意義上,風險既是「...
社會安全
2015-06-10
社會問題無法只以個人病理化理解
隨機殺人案的女童犧牲悲劇,又引發正義感的凝聚和集體情緒的宣洩。兇嫌面對仍有無限未來想像的兒童面容仍「一刀斃命」的殘忍,更召喚出法律制裁、信誓討回公道的倫理關照。 這是個充滿社會衝突的處境,彷彿每個人都在尋求抒解的出口。於是,恐怖他者的現身成為可以投射情感的指責對象,我們往往認為表達譴責的聲音,就可以寬解內心的焦慮不安。但真正的社會安全信任的失靈,若只是將之「個人病理化」處理,...
2014-06-01
難以化約論的人間悲劇
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發生後,有媒體不斷以煽情方式報導,追蹤兇手學校宿舍、住家和行蹤模擬。甚至,在新聞、談話節目以綜藝方式重現悲劇,如此虛擬真實的方式營造景觀社會,遮蔽真實的超級真實形態,只求刺激收視率卻未盡媒體職責,已然構成法國哲學家布西亞提到的「完美的罪行」圖像。近來,美國《外交政策》期刊也批評台灣媒體濫用新聞自由,將閱聽大眾變成僵屍。 北捷事件加害者的就讀學校、家人和社區在「...
2014-05-24
恐懼佔據了社會想像
捷運江子翠站發生隨機刺人事件的社會悲劇,令人遺憾。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共4人死亡,21人受傷。犯案者動機尚須釐清,但已然對目睹暴力傷亡的乘客及其家屬造成身心衝擊。 捷運江子翠站(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目睹暴力是一種集體的社會災難事件,倖存者表示「很害怕」、「茫然」或「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是一種面對極限事件的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