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司法人權熱門
財政金融
,
司法人權
林峯正
9月 28,2012
江國慶冤賠逾億 全民買單
眼看著齊聚在台北地方法院門口的民眾,列隊將手上的巧克力金幣投入象徵國庫的碟子中,心中頓時湧起陣陣的酸楚。 還記得去年年初,農曆過年的前夕,馬總統前往江家,當面向江媽媽道歉,並承諾會儘速還給江國慶清白。去年9月,軍事法院透過再審程序判決江國慶無罪;11月底,核定了史無前例逾一億元的賠償送到江媽媽手上,總算是對江家有了基本的交代。 剩下來的工作便是對社會的交代。我們要知道,...
司法人權
史英
9月 27,2012
遲來的正義
據說,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但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等三人的寃屈,經過廿一年的煎熬,終於得到昭雪,無論怎麼說,總還應該算是某種正義吧? 然而,無論是建和他們及其親人,或義務律師團和救援團體,沒有人覺得高興,反倒都是面色沉重。有人說,這是對的,總要表現得低調一點,不要得意忘形引起人家的反彈。然而,這沉重的面色和心情,不是能刻意「表現」得出的;這種非常深沈的真實感受,不是旁人能輕易體會得出的...
司法人權
方嵐
9月 25,2012
蘇建和無罪 正義女神尚未回歸
21年的時間是多久? 21年的時間可以讓一個高中新生唸完高中,進入大學念法律系,畢業後當完兵,然後再去唸完研究所,接著出國去唸博士,最後進入法學界教書。這是我自1991年後的21年。 然而有的人卻要因為警察、司法體系的錯誤,自1991年後在生死邊緣之上徘徊了21年,而有的家庭也為同樣的錯誤心中充滿怨氣的度過21年。21年對於蘇建和三人來說,就是這樣位於生死邊緣折磨的時間,...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沈雁
9月 20,2012
擁抱同志,越早越好
我記得小時候,當我慢慢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同志,發現自己翻閱雜誌不會去看女人的胸脯,而卻對於綜藝節目中有「猛男」眼睛一亮。也記得國中的時候,不敢在一般晚上看,會半夜偷偷打開電視看了「孽子」,那時候的自己,充滿著罪惡感。 國小的時候,對一個男生很好,那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只覺得很喜歡跟這個人在一起。到了國中以後,這個名詞開始出現,而且開始意識到,這似乎是一個不正常的事情,更多的時候,...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Shengte Weng
9月 14,2012
從憲法與刑法看扁獄中去留
最近對於是否釋放陳水扁前總統議題,攪起社會一池春水。國際人權組織及美國司法部前部長相繼關心扁之獄中人權,郝龍斌市長基於藍綠和解主張扁保外就醫,馬英九總統則表示把外就醫就是間接放了阿扁,並明確表示不會考慮特赦扁。 曾經引領台灣政壇風騷數十年的陳水扁現象,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不勝唏噓。但深入思索此問題之根源,筆者認為本案問題之成因在於,台灣對於總統體制之定位不明,...
司法人權
邱顯智
9月 10,2012
從蘇建和到鄭性澤
從蘇建和到鄭性澤,不一樣的案件,一樣媽媽悲傷的眼淚。 八月三十一日上午十點,臺灣高等法院再度判決蘇建和等三人無罪。這個走了二十一年的程序,終於走進了歷史。隨後蘇建和三人隨即在羅秉成律師、立委鄭麗君、作家張娟芬等人的陪同下,搭上小巴士前往臺中看守所,他們的目的地: 探望鄭性澤。 鄭性澤是誰? 鄭性澤是另一名死刑犯。他被控在2002年1月5日於台中豐原的警匪槍戰中,持槍射殺一名員警。...
國防外交
,
司法人權
林峯正
8 月 28,2012
又是一齣沒有加害人的悲劇
江國慶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小兵,在空軍服役。有一天,營區內發現一女童遭強姦後殺害,因棄屍地點接近他工作的福利社,不久被列為嫌犯,長官說他未通過測謊,關他禁閉,又用許多非法的方法終於逼他承認自己是兇手,前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江國慶已成亡魂。 2010年夏天,監察院調查發現,涉案的另有他人,不是江國慶。關鍵的證據是留在現場的掌紋,與另一當時在同單位服役的許榮洲相符,江國慶是冤死的。2011年初,...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新一
8 月 22,2012
【時事想想】翻開林益世的黑色筆記本
屢創新低的台灣司法信任度,幾乎形同破產。不僅政治性案件,常啟人司法有藍綠差別心的疑竇,縱連一般的司法案件,恐龍法官或檢察官,往往更令人不敢恭維,懷疑司法人員的社會常識與智商。 不論如何,台灣崩壞的司法,實是到了若不再造,已不足以扮演停紛止爭的仲裁角色,並從仲裁過程中建構一套足以讓社會信服的正義標準,而讓社會秩序得以維持。邇近,沸沸揚揚的林益世貪污索賄案中,林本人藉勢藉端的勒索言語,...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張雁翔
8 月 17,2012
林益世會不會成為李慶安第二?--談林益世貪瀆案的法律問題
2012年的6月27日,壹週刊大幅報導了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在2009年擔任任立法委員期間,收受廠商陳啟祥6300萬元賄款,並於2012年再次索賄8300萬元。這個案子不但終結了林益世的政治生命,也讓以清廉自居的馬政府徹底破功。 林案雖然還在偵查階段,但是媒體分析林案有可能大案小辦。此案雖然暫時退出媒體焦點,但相關法律爭議還是值得探討分析。 陳啟祥算不算自首?...
環境經濟
,
司法人權
吳惠林
8 月 14,2012
還「基本工資」真面目
日前,勞委會基本工資審查委員會開會,決定明年基本工資月薪將微調1.42%,時薪不變。這個結果各方都不滿意,但都勉強接受。紛爭似乎結束,其實相同的戲碼明年還會重演,而且年年定時出現,除非讓基本工資正名,還其真面目。那麼,基本工資的真面目是什麼? 在台灣,基本工資和最低工資等同視之,其概念起自1929年,迄今八十多年期間,雖有不同的法令及規定,但其根本意涵卻非常明確。簡單的說就是「...
‹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