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全球脈動
全球脈動
mlkj
12 月 17,2015
混亂時代的歐美民粹主義
席捲全球的恐怖主義,讓這個時代人心惶惶,無法定論現在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 敘利亞戰爭、伊斯蘭國的興起、連續恐怖攻擊事件,讓打著反移民、反伊斯蘭旗幟的歐美右翼民粹人士、政黨再度找到出頭機會。 參與美國共和黨總統初選的地產大亨川普,敵視移民、伊斯蘭教已不是新聞。但說出口的驚人篇章,還是常常成為頭條新聞。比如說他曾說,希望在美墨之間建立一道牆(且應該由墨西哥出資),...
全球脈動
陳怡秀
12 月 16,2015
【日本想想】 不只是過客─淺談現代機場的理想型
踏上北海道的土地,首先是被凜冽的寒風刺痛,接著是聽見叮叮咚咚的雨聲。「哇,不會吧?」當時我的頭上應該像漫畫一樣冒出三條線,傻眼啊,旅行最討厭下雨,濕答答又難拿起相機。怎麼辦呢?我回過頭,看著降落點新千歲機場,冒出了乾脆逛個機場吧,取暖兼避雨,沒想到這一逛就是一天。 你對機場的想像是什麼?託爸媽的福,我幼稚園時就有了生平第一本護照,去的國家是日本,...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林琮盛
12 月 15,2015
【時事想想】 面對紅潮來襲,台灣怎麼辦?
中國企業紅潮來襲,展現十分威脅性的姿態,兵臨台灣高科技業的高牆下。 此一紅潮風暴,不禁讓筆者想起10年前,在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時,曾經手處理過的一件也鬧得滿城風雨的法案:《敏感科技保護法》。 該法案的緣起自當時八吋晶圓廠是否登陸的爭議。為執行扁政府「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政策方向,2003年經發會開始草擬《科技保護法》的相關草案,該法案的核心精神,就是避免台灣科技廠商的關鍵技術,...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2 月 15,2015
【首爾想想】安哲秀退出在野黨 國會選情增衝擊
這幾天,南韓政壇掀起一陣巨大波瀾,主角是曾經的「第三勢力」先鋒──安哲秀,他於13日上午在國會舉行記者會,宣布退出最大在野黨新政治民主聯盟。 安哲秀在退黨宣言中表示:「黨內的更大改革目標遭到排擠,並陷入只守住所剩無幾的既得權力中。嘴巴講說要改革,實際上卻害怕改革;我認為黨內已不可再有變化或革新,若在裡面無法挑戰,那麼我就要在外頭,以強大的衝擊來引領變化。」 之後,他又宣稱要「...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2 月 11,2015
【首爾想想】二次反政府示威 激情前後的現場觀察
在11月14日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演變成流血衝突後,民主勞總又宣布在12月5日舉行第二次「民眾總崛起」抗議集會。集會舉行前,南韓社會氛圍可謂肅殺之極。(第一次反政府抗議與緣起,請見【首爾想想】南韓反政府示威,關鍵問題在哪裡?) 由於當局將第一次示威定調為「暴力集會」,警方宣布不准許第二次集會的舉行,此舉引來工運界的反彈,指責警方和政府是在聯手打壓工會勢力,在有關第一次示威的爭議都尚未釐清前...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徐子軒
12 月 09,2015
不進反退的台灣?
近來台灣香港中國新加坡四家機構,聯手推出一項《四地華人社會進步指標調查》,指標包括了政府施政、貧富分配等九個面向,方法是透過各地民眾自評以觀察其社會的滿意程度;同時,也透過各地民眾的互評以決定進步的排行。自評和互評的結果其實都不令人意外:中國、新加坡在九項自評上均高過五分,香港僅只一項超過五分,台灣則沒有一項。而就互評來看,新加坡以壓倒性優勢榮登首位,台灣敬陪末座。...
全球脈動
黃丞儀
12 月 07,2015
沒有人喜歡騎牆派?
即將於十二月十日來台訪問的哈佛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思汀(Cass R. Sunstein)(註1)是一個對人類行為充滿興趣的法學家。他在倡議審議民主的同時,也質疑「審議」(deliberation)在真實世界裡面是否如想像的美好。透過實驗,他發現人群有「團體極端化」(group polarization)的傾向。如果沒有正確的資訊,審議討論只會造成藍的越藍,綠的越綠;...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劉世忠
12 月 04,2015
【台灣與世界】 全球暖化下的傷心太平洋
這世界看似多采美好,多因人們不願面對現實的真相,那就是我們唯一共同擁有的地球早已奄奄一息。很多時候,人類總是在面臨大自然反撲之際,才能理解自己原來才是惹惱大自然的始作俑者。 當我們享受冷氣的舒暢涼意、開車的風馳電掣、污染廢氣排放的商業利益,地球也愈來愈擠、愈來愈熱、愈來愈不快樂。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暖化的結果,北極快速融解的冰山讓海平面迅速上升。諷刺的是,這些由你我共同創造的原罪,...
全球脈動
陳怡秀
12 月 02,2015
【日本想想】 關於一座建築物悵然卻溫暖的華麗謝幕
店鋪的鐵捲緩緩降下,聚集在門前的男女老少靜靜地注視著燈光一盞一盞熄滅,直到最後一扇玻璃門被鎖上的那一刻,有人選擇拍起手用掌聲作結,有人略帶感傷呢喃著「さよなら」(再見)、有人則是輕輕地道了一句「ありがとう」(謝謝)。這是我學校附近的一家開了39年老賣場「アピタ(APITA)」,於11月29日晚間六點閉店時的最後一幕光景。 矗立門前的這群人,並不是為了要搶倒閉大拍賣的最後一波便宜,...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蔡榮裕
12 月 01,2015
IS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我們「做自己」高興嗎?
這是我依據2015.11.26日英國媒體《獨立報》後續報導的一些想法。 這對於我們常說的「做自己」所帶來的衝擊是什麼?沒有民主的自由,是滋生暴力的溫床;沒有自由的民主,只是假象,卻是受制於暴力的陰影,難以對於創傷事件有真正的昇華和創造力。至少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做自己」,從來不是容易的事,這在精神分析的診療室裡是常見的困境,我以一般的語言來描述這些經驗的轉換。 「伊斯蘭國」(...
‹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