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全球脈動
全球脈動
,
政黨政治
林中台
11 月 19,2015
到民主之路:臺灣與韓國的民主轉型期中考
韓國首爾於本月14日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參與民眾主要訴求針對現任總統朴槿惠的勞工政策,以及反對統一國編歷史教科書(註1、2)。首爾警方出動水車、催淚瓦斯等武器,並逮捕多位抗議者,試圖鎮壓這個被執政黨人士稱為「暴力」、「破壞法治」的社會運動。 雖然韓國的抗議事件並未在臺灣社會激起太大波瀾,但對比國內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香港去年的雨傘革命,以及新加坡針對「馬習會」的高規格警力,...
全球脈動
林琮盛
11 月 19,2015
【中東想想】 恐怖主義的生存威脅,迫使以色列社會轉趨右傾
13日晚間,法國巴黎發生震驚全球的恐怖襲擊事件。這是繼今年2月《查理週刊》事件後,另一起重大恐怖攻擊。法國的穆斯林約有600萬,是歐洲各國中,穆斯林占比最高的國家。隨著該起恐怖攻擊事件,也激盪各界對歐洲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如何共存的深刻省思。 《查理週刊》事件落幕後,5月下旬,一個名為「政治─軍事小組」(Politico-Military Group,PMG)...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張昭仁
11 月 18,2015
印度之光映照台灣黯淡
微軟、谷歌這兩家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這兩年都由印度裔出任執行長,印度裔在美國傑出的表現並不只有矽谷工程界,去年印度裔贏得美國小姐,在電影、公共電視、電視主播,乃至全國性政治人物都可以看到印度裔的身影。曾幾何時,印度人執美國科技界的牛耳。新一代印度裔成為美國社會成功的代表。 這一切都得從三十年前談起,三十年前風靡一時的一本書《世界是平的》,其中提到「工作外包」。...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伊洛人
11 月 17,2015
打斷骨頭,連著的是枷鎖
習近平在新加坡馬習會上說「中華民族,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在我看來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各族各地區人民不斷被摧殘,打斷骨頭,連著人民則是一條叫中國的枷鎖。 中國的疆域並未獲得人民承認 國際上國家的建立要由其中各個地區的人民來認可。例如東德和西德合併,是由東德內部各邦公投提出要求加入西德,西德進一步承認而確立的。而納粹德國吞併捷克,則是僅僅通過生成捷克人民屬於日耳曼民族,...
全球脈動
張國城
11 月 16,2015
為何是法國?──反恐制變首重情報能力
11月13日發生在法國巴黎的恐怖攻擊,震驚全世界。我們除了表達哀悼之意以外,有一個問題值得探究:何以是法國遭受攻擊?恐怖份子選擇目標的標準是什麼? 有些分析家會將問題的根源指向宗教衝突和伊斯蘭世界對西方的敵意。但是,這似乎無法完全解釋是法國、而非其他西方國家遭受恐怖攻擊的原因。事實上,倘若真的是IS所策動,則西方國家基本上對IS來說都是一丘之貉,法國並沒有表現得更加比美國、...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林宏燦
11 月 15,2015
農業、冷鍊、六次化
不論是對中國的貨物貿易協定,對美國的TPP,或是東協各國的RECP,打從台灣加入WTO開始,貿易自由化的腳步不曾停歇過。許多農業從業人員一直注意日本在TPP的談判動態,以及日本國內農業的應對之道,希望能從他們的經歷中,找到我們未來的方向。 日本的農業和台灣一樣,同樣面臨生產成本過高、農村勞動人口下降,還有JA(農會)組織僵化的問題。安倍上台後,除了著手整頓JA、...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陳怡秀
11 月 11,2015
【日本想想】 拔鐵桿、剪纜線、自拍棒──攝影可非百無禁忌
今年6月,日本福島縣白河市內的JR車站中,作為安全柵的約100根鐵棒與捆線被拔除、截斷,彷彿像是外星人一夜之間的惡作劇,在10月終於真相大白──警方逮捕了一名住在京都的18歲大學男生,被問及為什麼要這麼做時,大男孩回答「這些線路妨礙我拍照了」,引來許多人對「撮り鉄」的批評與攝影禮儀的討論。 日本人將電車愛好者分成兩種類型,一種叫做「乗り鉄」,指的是喜歡坐電車的人,另一種則是「撮り鉄」,...
全球脈動
,
主權兩岸
余杰
11 月 08,2015
一場大賭徒與小賭徒的豪賭——馬習會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只有中國大陸的人民擺脫共產主義時,我們才會坐下來同任何人談判。 蔣經國 馬習會是一場大賭徒與小賭徒之間的豪賭。 賭徒之大小,乃是以賭徒之性情及賭資之多少而論:習近平行事為人仿效毛澤東之天馬行空、漠視體制、不按理出牌,在黨內清除政敵、震懾元老,個人崇拜在全國蔚然成風,且擁有中國已然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雄厚實力,賭技豪邁而賭資丰厚,故而是大賭徒;...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林育立
11 月 07,2015
歐洲比馬英九更關心台灣民心向背
德國媒體今天在第一時間以顯著篇幅,報導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歷史性」會晤,但也指出台灣民意並不支持兩岸走太近,馬習會對國民黨的選情可能會造成傷害。 影響力廣大的《明鏡週刊》(Der Spiegel)和《時代週報》(Die Zeit),下的標題都是「我們都是一家人」,馬上讓讀者聯想到統一前的東德和西德。 德國媒體在過去的報導中,常引述中方的說法,指台灣是「叛亂的省份」,...
全球脈動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張智程
11 月 04,2015
【京都想想】當中國一手主導,「馬習會」該如何因應?
本周六確定要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是在瞬息萬變的區域與國內情勢下,國共兩黨難得的共識時機點,本文先整理各方立場,以利討論評估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中國立場: 習近平是靈活的現實主義者,這次「馬習會」可以突然促成,事實上最主要必須歸納於習的積極決策,而促使習作成這個決策的理由其實有三點:第一,習一直在思考如何挽救並維持過去透過國民黨所完成的對台統一布局,...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