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想】用金錢衡量的新種姓制度

友善列印版本

——清晨的陽光弱弱地穿過了壟罩著德里的霧霾和覆著塵土的樹梢。我站在社區的路口等著再度遲到的司機,打量著馬路上穿著鐵灰連身褲裝在打掃路面的人群。人群主要分為兩個群體:前方拿著竹掃帚的、正在把落葉跟垃圾掃成一個一個落葉堆的四、五人;後方拿著畚箕彎腰撿拾那個個小堆的則有兩、三人。

佔人數優勢的掃帚組早早就把落葉堆好,倚著掃帚看著只前進不到道路一半、趕不及把落葉堆撿拾進布袋的畚箕,後者對著前者嚷嚷著,前者則對後者嘻笑著,也不見有任何去幫助後者的跡象;一陣大風吹來,落葉滿天,一切又重新開始。

——偌大的組車廠裡,一台台的嶄新的機車從產線上卸下,推入準備出貨的停車場;另一邊,剛把料件送上產線的約一人高、兩公尺寬的推車也正一台台被推回零件倉庫等候新零件。零件倉庫裡有四位員工蹲著在漆著油漆,幾塊沾著紅漆的抹布忙忙碌碌地攤在四周;推著推車的人小心翼翼地把推車到旁邊、仔仔細細地對齊了前後左右地上的隔線後,旋即轉身步伐穩健地揚長而去,留下氣急敗壞的,正在努力把捲進推車車輪的布拉出來的油漆組。

——空氣彷彿凝結,小小的電梯裡擠著滿滿的人,樓層按鈕如夜間的辦公大樓、幾家亮著幾家暗;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著電梯門,直到亙古後門總算開始闔上。不論時間有多趕、電梯延遲有多久,始終不會有人去按下闔上電梯門的按鈕,性急的我只好每次都自願認輸,在眾人的目光裡幫大家操作電梯。

為了解決電梯流量的效率,很多地方,如我在德里居住的社區,都有專職按電梯按鈕的服務員;雖然制服相近,但可千萬不要把他和負責電梯清潔、負責大廳地板清潔、負責門禁收發信件、和負責遛狗的人給搞錯了,這對他們的專業而言,可是莫大的屈辱。

初來之時常常訝異印度人分工之細,以及那種對於不屬於自身工作範圍的漠不關心的態度;這兩種現象來自兩個主要原因:需要創造就業機會好把人山人海的勞動力在勞動市場上消耗掉,以及互為因果地,極為低廉的人力成本。

大多數的幫傭服務的薪水(月薪計,下同)不到一萬盧比。根據在今年第一季就有35萬筆需求刊登的求職網站Babajob.com統計其雇主刊登的工作種類與相對應的薪水:從女傭、奶媽、司機到廚師、守衛等,得出最低的為東部大城加爾各答(Kolkata)女傭的平均5,000盧比(約2,500台幣),最高的為孟買(Mumbai)司機的平均13,000盧比(約6,500台幣);平均而言,廚師、守衛、奶媽等工作平均薪資大概從6,000至10,000元盧比左右不等,端視其所在的城市──以商業之都孟買最高、政治之都德里次之。

低廉的人力成本讓任何一個中產家庭都能負擔聘僱家事勞動者。有個流傳在日本外派圈的笑話是這樣的:「外派印度的日本男人都巴不得趕快調派回國,但他們的老婆卻剛好相反。」在印度,日本太太們輕易地就可以過上「貴婦」生活:家事有女傭代勞、煮飯有廚師代勞、出入有駕駛代勞…總而總之聘僱這些人的月花費可能不到二萬元台幣,這在年薪動輒三、四百萬台幣的日本家庭眼裡不過是九牛二毛,是也樂得享受清閒。

中產階級以上出身的印度人早已習慣分工極細的生活了,在台式企業文化裡的員工自行打掃辦公室、幫主管倒茶端水等習慣在印度人眼裡真是感到不可思議,對他們而言,凡事交給「專業」,才是正確、有效率的做法。而這裡所謂的「專業」,其實也可以說是用金錢衡量的新種姓制度。

但是,可千萬不要認為印度人材的價碼也是如此低廉。這個國家的教育水準是如此兩極化,造成一邊有龐大、過剩、低廉,但卻產出極低的勞動力,另外一邊擁有技術、智識的人材卻是鳳毛麟角、難以獲得。

大專院校水準的勞動市場是標準的賣方市場:雖然一般新鮮人起薪也是月薪22K(盧比),但隨後的基本行情是每換一個工作,年薪就上漲超過10%。求職者最常做的就是拿出上一份工作的合約,大喇喇地秀出白紙黑字的年薪,然後再在成長的百分比上琢磨──喊出30%上漲是家常便飯,這在經濟成長率只有1%的台灣是難以想像的事。

許多勞力密集的工廠深受難以找到合格的技術工為苦:勞動力是便宜的,但是卻是產出極低、毫無紀律、而且難以訓練──篤信印度教輪迴的他們,不了解為什麼要盡力表現、為什麼要在這輩子努力力爭上游?何不平平淡淡活著,期待著下一輩子就可以投胎在更好的人生裡。

街景掠過,眾多的閒漢或躺或臥在各個街角,無所事事;甫剛落地,踏出德里機場的空橋,一排14位身著深藍色制服(這個景色太壓迫了,忍不住數了數人數)的地勤靠在欄杆和牆壁上聊天、發呆、或看著身著西裝的同胞們疾步走過。

呼嘯而過的藍寶結尼跑車,車身上映著的是路旁衣衫襤褸的乞丐和貧民窟;高大、穿著開襟的襯衫和寶藍色西裝的男人趾高氣昂地走進機場商務艙櫃台check-in, 背後跟著一個瘦小的、提著大包小包的中年男子──是的,他雇了一個專門幫他提行李的隨扈,是的,他幫他多買一張機票好讓他可以幫他提著行李上飛機;圍牆高聳、門禁森嚴的高級社區門口站著好幾位警衛,望向街頭,確保跟他們出自同樣背景的人不會摸進社區打擾他們有錢有勢的同胞們。

在這個如此兩極的國度裡,我常常對初來乍到的,渾身不自在的朋友們說,在這個國家,就去習慣給人服務吧:就讓門房幫你開門吧、就讓服務生幫你收拾碗盤吧(即使在麥當勞、星巴克也是如此),不要忘了,在很多層面上,你可是在為他們創造工作機會呢!不必擔心,就讓自己躺入這個社會的流動裡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