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大選:東南亞吹什麼政治風?

友善列印版本

本次柬埔寨國會大選,初步結果是執政的柬埔寨人民黨獲得68席,反對黨(柬埔寨國家重建黨,黨主席Sam Rainsy)獲得55席。雖然執政黨在總席次123的國會依然享有過半優勢,可是與2008年的結果相比,此次執政黨在得票率與席次都大幅滑落,掉了22席,而主要的反對黨則增加了26席。

外界分析此次反對黨大幅增加席次的理由,認為首投族大量湧向反對陣營,是導致執政黨「慘勝」的主因。而柬埔寨內部貪腐狀況嚴重,各種以經濟開發之名為官員個人尋求利益的貪瀆行為層出不窮,也使民眾極反感。此次反對陣營獲得選票的地區多在中產階級群聚的都會區,實與這些中產階級對柬埔寨貪污的直接經驗脫不了關係。

一場充滿舞弊嫌疑的選舉

此次選舉的作弊指控頻傳,主要在兩個議題。第一是因柬埔寨沒有精確的人口統計與戶口制度,使得外界懷疑執政黨實際上是以此缺陷製造幽靈選票來為自己的候選人灌票。在投票日當天不少人發現明明還沒去投票,但在投票時卻被告知自己已經投過了,所以不能再投的奇怪狀況。更有人在當天投票時被告知自己「正在」別的省分投票,所以不能在這個選區投。反對陣營估計幽靈選票數目約在一兩百萬左右,根據柬埔寨選委會的資料,此次選民的總人數也不過九百六十萬,因此如果出現了兩百萬幽靈選票,對選舉的影響必定很明顯。

另一個問題是柬埔寨為了防止重複投票,在沒有身分證的狀況下,是每個已投票人之手指會被蓋上印章以顯示投過票。但這次的墨水(由印度駐柬埔寨大使館提供)被發現很容易以檸檬水抹消,使得防止重複投票的機制形同虛設。

雖然選委會公布了選舉結果,但是反對黨至今不承認結果,認為這是個舞弊與不公的選舉。而包括歐盟、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及其他國際乾淨選舉的觀選團也紛紛發表聲明認為這個選舉疑點重重充滿問題。因此柬埔寨未來狀況還有一定的未知數。

大選橫掃東南亞(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泰國、印尼)

反對陣營在柬埔寨大選大有斬獲,雖還不到取代執政黨的程度,但實力已經近半,顯示柬埔寨的未來政治發展變化會很多。在東南亞,反對陣營在柬埔寨選舉「獲勝」並不是單一現象。事實上從2012至今,我們看到東協國家所舉辦的選舉,不管是緬甸的部分選舉、馬來西亞大選、菲律賓大選,以及現在的柬埔寨大選,除了菲律賓外,幾乎都是反對陣營取得大進展,獲得慘勝的執政黨的勝選正當性也因選舉過程的舞弊疑雲被嚴重懷疑。在泰國方面,雖然沒有國家選舉,可是首都曼谷的市長選舉也被反對黨(民主黨)拿下,重挫了執政黨的氣勢。

要注意的是,緬甸、柬埔寨與馬來西亞都是現任執政黨長期掌握政權,在資源上享有絕對優勢的狀況下,還會遭遇重大挫折,顯示東南亞的政局本身也在出現變化。威權政黨與強人主導政治的狀況正在式微。由於在2016年越南與寮國也都會有國會選舉,因此這些在東南亞屬於政治威權國家的政治發展方向值得關注。

至於像印尼、泰國這些具有比較定期選舉傳統的國家,由於在明年(2014)泰國將舉行國會大選,而印尼在明年四月的國會大選後,接著在明年中舉行總統大選。這顯示2012-2014在東南亞將會有十分密集的國家大選,如還加上2016年在越南、寮國也會相繼舉行大選,相信這對東南亞的未來會有深遠影響。

由於上次東南亞有這麼大規模的緊密選舉時程是在2004-2005,那次的選舉雖然協助不少東協國家得新領導集團取得政治穩固的入場券,確立現任東南亞領導世代的掌權,但在之後我們更看到了泰國的政變與連續政治動盪,以及緬甸在2007年對袈裟革命的無情鎮壓。因此這兩年的改變是否會帶來改變的風向,或是重蹈上次的負面經驗,再度弱化東協的區域信用度,值得進一步觀察。

中國影響力下降的表徵

柬埔寨是中國在東南亞的關鍵盟國,這兩年中國利用柬埔寨為內應,使得東協無法在南海議題上建立一致立場。中國不僅在柬埔寨駐軍,其軍事與情報安全單位更是像走灶腳一樣利用柬埔寨頻頻出入。柬埔寨的軍事與公務體系被中國情報單位滲透的程度既深且廣。同時,在大選前三天,中國公布駐柬埔寨大使,並宣稱對柬埔寨的協助在選後維持不變,就被外界視為是中國介入柬埔寨選舉,暗示民眾投給執政黨的操作。

也因此當中國的大動作卻換來執政黨依然被嚴重質疑的慘勝結果時,特別是反對黨領袖Sam Rainsy(與民主進步黨都是同屬自由政黨聯盟(Liberal International),以及亞洲自由民主協會(Council of Asian Liberal and Democrats, CALD)的成員),在執政黨封殺其參選權下,依然帶領其政黨打了一場漂亮選戰。顯示中國影響力在柬埔寨出現式微現象。如再將緬甸這兩年宣稱走自己的路而採親美路線,海洋東協最親中的馬來西亞也蒙受挫折,可看出不僅與中國存在領土爭議的東南亞國家不喜歡中國,連採取傾中/和中路線的東協國家之執政團隊也不受人民歡迎。中國影響力在東協的下降似乎是個趨勢。

大陸東協的地緣戰略變化

評價中國對東協影響力是否下降的觀察指標,除了包括南海議題是否中國同意與東協整體來談、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協商是以何種結果出現外,也包括當時拿來對抗後冷戰時代民主必勝論的亞洲價值論,是否還會有東協國家積極附和中國的主張等。由於東協可區分為在亞洲大陸的大陸東協國,以及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洋東協國,根據地緣關係,是大陸東協國較為關注中國的主張。因此大陸東協的變化就會直接點出中國對東協影響力的可能變化。

以現在觀之,中國在大陸東協幾乎失去越南,對緬甸的影響力也在快速滑落,這使得泰國對中國的相對自主空間被撐開,北京只剩下柬埔寨與寮國為其關鍵重鎮,但是投注資源最多的柬埔寨,其未來也可能會有變化。因此中國的反應,包括如何面對2014緬甸可能擔任東協輪值主席,以及自己是否會利用在2014擔任APEC輪值主席的機會,襄助其對東協的策略處理等,更值得注意。台灣也應有所準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