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比馬英九更關心台灣民心向背

友善列印版本

德國媒體今天在第一時間以顯著篇幅,報導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歷史性」會晤,但也指出台灣民意並不支持兩岸走太近,馬習會對國民黨的選情可能會造成傷害。

影響力廣大的《明鏡週刊》(Der Spiegel)和《時代週報》(Die Zeit),下的標題都是「我們都是一家人」,馬上讓讀者聯想到統一前的東德和西德。

德國媒體在過去的報導中,常引述中方的說法,指台灣是「叛亂的省份」,將馬習會視為是兩位「中國」總統的會面;因此在歐洲人的眼中,馬習會釋放的訊號之一就是兩岸屬同一民族,標誌台灣問題中國內政化的開始。

但台灣街頭的抗議,也是德國媒體關心的焦點,大報《法蘭克福廣訊報》(FAZ)就特地以「台灣首都的抗議」為題,報導昨晚試圖闖進立法院的抗爭行動。

德國全國性的《德國廣播公司》(Deutschlandfunk)、和歐洲發行量第一大的報紙「圖畫報」(Bild),也都有報導學生在凱道上的抗議;後者指出,擔心民進黨勝選的北京,顯然想透過馬習會,為國民黨在穩定兩岸關係的角色背書,但觀察家相信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長駐台灣的德國記者白德瀚 (Klaus Bardenhagen),在台北街頭廣集民眾反應,在《德國電視二台》(ZDF)和《法蘭克福廣訊報》都可以看得到,可見歐洲的媒體非常關心台灣的民意。

德國最重要的全國性公共電視台《德國電視一台》(ARD),昨晚在常態性的新聞節目,還以長達三分鐘的篇幅預告馬習會,點出中國的電視台刻意將總統府牆上的國旗和馬總統身上別的國旗徽章「消影」,目的是否定台灣的政治地位。

報導說,「馬英九或許因此而獲得歷史地位,但也僅此如此而已,街頭的抗議顯示,多數台灣人並不願與中國靠近,台灣有自己的民主認同,不想成為第二個香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