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秦靖
12 月 29,2016
PISA優異很風光?十二年國教拔掉了優秀學生
世界各國進行教育改革時,莫不以拔尖扶弱、成就每一個孩子為最高指導原則。提拔頂尖學生、扶持學習弱勢學生,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015年臺灣15歲學生(國三生或高一生)進行PISA國際評量施測,2016年成績出爐後,台灣學生在數學成績方面表現優異,排名全球72個國家中的第四名,好不風光。但是表面數據背後的內涵分析卻驗證了許多第一線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的擔憂,那就是,扶弱不明顯,『拔...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晏山農
12 月 06,2016
【山農說書】回到七○年代──陳映真眼中的台灣
2016已然走到尾聲,太多的板塊位移,太多的名人故去,總覺世界瞬間多了數不清的斷層帶,有些影像就此戛然而止,有些才剛展開扉頁,這其中王拓的猝逝以及陳映真的訃聞傳出,最是讓我傷逝,因為兩人都識得,更因自己的慘綠少年布幕逐漸落下而暗自歎氣。得尋蹤七〇年代──台灣再尋根與不斷提問的開始,當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諸多轇轕都溯源於此。 由於白色恐怖,...
教育文化
洪聖斐
11 月 24,2016
教育不應淪為「雞生蛋、蛋生雞」問題
身心障礙在總人口數中有其一定比例,隨著少子女化趨勢,特教學生(如智障)自然也會逐漸減少,但98學年度至今國中小「學習障礙」學生人數卻呈急遽增加(達五成之多),104學年度已近1.7萬人之多。 因著這些新興特殊需求學生的增加,相關專家學者的領域研究和特教老師的編制也隨之茁壯。如以資源班師生比1:10(或1:8)為基礎,保守估算可陸續新聘570(或700)多位特教老師,...
教育文化
魏佳卉
10 月 13,2016
【大學問想想】大學漲學費比電影票便宜?
台灣的大學學費10年沒漲了,今年(2016年)14所公私立大學向教育部提出學雜費調漲的申請,最後僅有暨南大學及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兩校調漲,最終漲幅2.5%,每學期每人學費最高增加640元。 然而反對大學學雜調漲的團體,對此不滿,認為此時非調漲的好時機,而在教育部召開「105學年度大專校院學雜費調整審議小組會議」當天,到教育部前集結抗議。比起電影雙人套票還便宜的大學學雜費調漲,...
教育文化
魏佳卉
9月 29,2016
【大學問想想】10年後,你的大學母校還在嗎?
如果沒有意外,2026年至少將有50所大學消失在台灣的大學名冊上,教育部預估那年大一新生入學人數約在17.5萬至18萬人之間,跟今年(2016年)相比,大學新生人數少了將近8萬人。此時,不禁要問:「10年後,你的大學母校還在嗎?」 眾所皆知,過去20年高教擴張和少子化,是促成未來10年台灣的大學退場兩大關鍵因素。若按照「市場自由競爭」機制,辦學績效好的大學理應沒有影響,...
教育文化
魏佳卉
8 月 07,2016
【大學問想想】誰是十二年國教的遺珠?
十二年國教開辦三年,全國15個就學區,每年開辦上百場說明會,總是擠滿焦急的國中家長,亟欲了解「免試入學」究竟是怎麼回事?然而,年年都有學生考完會考,因選填志願「失誤」,而與理想中的「第一志願」擦身而過。 在「適性揚才」的精神下,十二年國教應是扭轉「唯有讀書高」的解方,目的在於讓人人都能根據性向、專長,選填高中、高職的多元科系。依照目前台灣高中職的招生人數來看,...
教育文化
許家瑋
7 月 18,2016
報告總統,技職仍是孤兒!
台灣有一句俗語說的好:「行行出狀元」,這個狀元在字典的解釋,是指科舉時代的第一名,而這句的狀元,則是象徵著一個領域中最傑出的那一群人。沒錯,過去台灣從經濟上需要依靠美援,逐漸轉為自給自足、加工出口的經濟成長與奇蹟的過程中,依靠的就是一個「行行出狀元」的心態,撐起了當時台灣的中下階層技術人力需求。那時,是個技職出頭、一技在手勝過閱萬卷的年代。 時光飛逝,...
教育文化
Mi-ni Liu
7 月 13,2016
國籍不重要 證照會說話
很多留學生面臨畢業後因為拿工作簽證找不到工作的問題,美國很多公司網站上都沒寫不收留學生,卻都在要求那欄有一項:「擁有美國永久工作權」,這間接表明不收留學生。面對這樣的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強自己的實力,讓公司需要你。留學生其實有很大優勢,現在所有企業不是想打入大陸市場就是和大陸有合作關係,所以在了解美國市場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對大陸市場做調查,表現出自己的優勢。 我的粉絲專頁經營一段時間了...
教育文化
,
主權兩岸
余杰
五月 28,2016
中共為何害怕台灣廢止黑箱課綱?
針對台灣新政府以行政命令廢止馬英九時代的「課綱微調」,中國國務院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不同的道路選擇決定不同的前景。如果民進黨當局以後一種選擇來寫自己的答案,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後果。」這名發言人殺氣騰騰地干涉他國內政,完全是一副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的嘴臉。 此前,中共試圖暗渡陳倉地將洗腦教育的模式複製到香港,通過香港教育局推出「國民教育綱要」,要把百年來早已習慣了自由和法治精神的香港人,...
教育文化
余杰
五月 16,2016
我在台灣遇到的陸生(上)
首先,需要釐清「陸生」這個概念,「陸生」是對那些到台灣讀書的中國學生約定俗成的稱呼,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當是「中生」。我在這裡所説的「陸生」,還包括部分在台灣的大學和學術機構的中國訪問學者。 我自從2012年逃離中國、流亡美國之後,每年都到台灣訪問數月,也應邀到台灣各大學、公民團體、獨立書店、教會演講和座談。因此,有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陸生,不同背景和立場的陸生,不可一概而論。...
‹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