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賴慈芸
9月 07,2017
【翻譯偵探事務所】影響台灣社會的翻譯──愛的教育
學校教育到了現在,真空虛極了。單從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地更變迎合,而於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從未聞有人培養顧及。好像掘池,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又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於池的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無人注意。 夏丏尊,〈譯者序言〉,《愛的教育》 提到《愛的教育》,四、五年級生一定都很熟悉。不但小學國語課本裡面選了好幾篇,寒暑假作業也常常是指定讀物。...
教育文化
謝世宗
9月 06,2017
文白比例爭辯之外,那些關於文言、國語、Mandarin與普通話的冷知識
關於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比例,近日在平面媒體上引起了不少的討論,但不少人對什麼是文言文、什麼是白話文,有不少概念上的誤解。贊成與反對調降文言文比例的雙方,各有立場與考量,可以想見在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共識,但趁著全民關注國語文教育之際,不妨先聊聊關於文言、國語、Mandarin與普通話的一些冷知識。 先談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種文字書寫系統,如同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拉丁文、...
教育文化
許又方
9月 04,2017
「文白之爭」只是表層問題
中學國文課的「文言文」、「白話文」比例應佔多少,一直是台灣社會爭論不休的議題。某些有心人士會刻意將其簡化為「文白之爭」,彷彿文言與白話誓不兩立,必須爭個你死我活似的。事實上不論藍綠哪一方執政,都沒有說過要片面取消白話或文言,而是調整課本所佔的「比例」罷了,因為大家都很清楚,語言或文化的發展是連貫的(中文尤其明顯),文言、白話之間的聯繫豈可完全斬斷? 我們目今仍頻繁使用的許多語詞,例如「達人...
教育文化
邱懋景
8 月 29,2017
國文課?你還記得什麼?
近來國文課綱的文言文/白話文比例問題,再次引發熱議。先不論文/白比例,幾個月前,PTT鄉民的網路意見,高中課程最無用的科目是哪個?高居排行榜第一名就是國文課——這是當今學子在習得「經典國文」多年後、對專家們排定之國文教育的感想。難道這不是台灣國語文教育的重大警訊嗎?顯然當前的「經典國文」教育,絕對與當今學子的需求存在極大的落差。 關於國文課,你還記得什麼? 題解/注釋/背誦/...
教育文化
江昺崙
8 月 28,2017
白話文與文言文的愛恨情仇
簡單回顧一下白話文(註)與文言文的愛恨情仇。 中國在20世紀初發生了巨大的思維革命,而革命必須要有便利而具體的書寫文體,白話文就這樣登場了。 文言文在古代,則是一種書面體,也就是古人講話雖然和我們日常生活一樣嘰嘰喳喳的,但寫出來的文字就是有一定的規矩,例如「之乎者也」,以方便不同口語的人交流。 中華帝國疆域遼闊,透過一種既成的書面體來溝通,...
教育文化
賴慈芸
8 月 24,2017
【翻譯偵探事務所】影響台灣社會的翻譯──教改經典:夏山學校
「父母不能了解學校裡書本教育是多麼不重要。小孩和大人一樣,只學得會他們喜歡學的東西。所有的獎品、分數和考試都妨礙正常性格的發展。只有書呆子才主張唯一的教育是從書上得來的。⋯⋯對大多數的少年學生而言,學校課程不過是在浪費時間、精力和耐心,它剝奪孩子們玩耍的權利,造出一批小老頭來。 當我在師範學院或大學裡對學生講課時,我常常對這些滿腹無用知識的青年男女的幼稚感到驚訝。他們知道的很多,...
教育文化
許又方
8 月 13,2017
語言的轉型正義
上個月初,文化部公告了《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開宗明義便說:「以法制保障本國各族群語言及語言文化之發展,維持語言多樣性並強化保存、傳承及推廣,以促進國家多元文化發展。」雖然戒嚴已經解除三十年後才催生此法略顯延遲,但文化部能關切語言與文化之多元發展,仍然值得肯定。而且,某種程度而言,《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制訂,也是「轉型正義」重要的一環。 表面看來,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然而,...
教育文化
,
運動休閒
楊稚慧、王秀萍
7 月 06,2017
【女人想想】從保護到培力──讓女孩成為她自己
旁白:在一個陽光暖暖微風徐徐,十分美麗的大池塘邊,有隻母鴨正在草叢中孵著蛋。 蛋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寬有的長,有的扁扁地、有的胖胖地,但每顆都是母鴨的寶貝蛋。 蛋在陽光以及母鴨的溫暖中漸漸開始有了變化,蛋就快要孵出來了! 「呱、呱、呱~哇!孵出來了。」可愛的小鴨一隻接一隻的出生了。 咦?袛剩下一個灰色,而且特別大的蛋,還沒孵出來。 母鴨很有耐心繼續孵。 不久,...
教育文化
賴彥丞
7 月 02,2017
【教育想想】教育史的新里程碑:十二年國教社會新課綱
近日公布的十二年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堪稱台灣教育的重大變革,教育史將立下新的里程碑,對於所有參與反黑箱課綱學運的人(含筆者)來說格外有意義。 一、以台灣為主體,加深學子對在地的認識 解嚴前,所謂的「歷史教育」只是當權者的傳聲筒,「大中國意識」充斥教科書上;解嚴後,以台灣本土意識為宗旨的「同心圓史觀」才逐漸扎根於教育,加以國人「台灣人認同」漸成主流、...
教育文化
鄭吉珉
6 月 28,2017
讀「這個」有什麼用?──「有用」與否該由什麼來決定?
前幾天政大會計的學生在Dcard上嗆歷史系會被維基百科取代,而歷史系學生最好早點到街點實習,以便學習當流浪漢。這反映的是,每到畢業季或開學季就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讀『這個』(基本上可以代換成所有人文學科,如哲學、文學、歷史……等)有什麼用?」(註一) 問問題的人大多出自好意,少數則帶著嘲弄與揶揄。但問的人並非學這門學問,因此他的質疑是合理的,但被問者卻多半只能支吾其詞。...
‹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