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李公元
3 月 20,2018
【春風化雨】「阿比野菜」去環島!把台灣的好,一口一口吃回來!
「廚師朋友們好,這裡是台灣! 3個月前,我問小馬老師,可以跟我帶著野菜去環島嗎?我只會講故事,不會做餐,但是我想讓台灣的孩子用氣味記得台灣。小馬老師說:「好,那我們出發吧。」 當我們研究著如何把鍋碗瓢盆塞在車上時,好福的小郭出現了,小郭說:「這些廚師可以幫上忙!」於是小郭聯絡了大家。 決定帶著野菜環島的那一天,我們不知道誰會跟我們一起出發?...
教育文化
,
書評書介
楊佳恬
3 月 14,2018
【書摘】《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奧地利教我的第1課:用自己的話說!
書名: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歐盟「文化融合親善大使」的奧地利教育大震撼 作者:楊佳恬 出版日期:2018年3月14日 出版社:小樹文化 一九九二年的秋天,我以旁聽生的身分進入奧地利中學。這是一所天主教學校,也是當時奧地利碩果僅存的女校。 這所學校由St. Ursula,中文叫做「聖吳甦樂女修會」的教會所辦,名字聽起來或許陌生,但是這個教會在台灣辦學歷史可悠久了,...
教育文化
黃建榮
2 月 05,2018
【春風化雨】神木與森林:給孩子更寬廣的學習從捨棄教科書開始
曾經在一個教師研習的場合,主講者問大家一個問題:「這輩子最難忘、影響你最深的是哪一本書?」在場每個老師輪流說出影響自己最深的一本書,在眾多答案中,卻沒有人的答案是「教科書」。然而弔詭的是:大部分的人,這輩子讀過最多的可能是「教科書」或「參考書」,也或許大家心中從未認定教科書也是書。從小到大我們在學校受教育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習都是被設計安排好的,我們沒有機會去想為什麼要學習?去選擇要學什麼?...
教育文化
李公元
1 月 16,2018
【春風化雨】「埔頂寒、海底燒」:捕鰻苗的朋友,今夜海水溫暖嗎?
時間進入一月中旬,好幾天的寒流來襲,我一直在想念著一群不太熟的朋友,他們不知道過得好嗎?他們的工作,是下海捕鰻魚苗,聽說陸地越冷,海水越溫暖,如果再加上下雨越大,海水越混濁,鰻魚苗很可能視線不好,也就越容易被捕抓到,這是我在氣溫8度的清晨5點半,在蘭陽溪出海口遇見的捕鰻人,他告訴我的經驗談。 開始注意到宜蘭海邊的捕鰻人,是在2016年歲末冬季時,剛剛搬居到宜蘭生活,...
教育文化
黃建榮
1 月 02,2018
【春風化雨】那一夜,誰是聖誕老公公?
1996年妻子和我在北部山區的一所小學任教,她的班上只有10位小朋友,但卻有半數是單親。因妻子是代理老師,自知自己跟這群孩子只有一年相處的時間,所以她告訴自己在未來的一年當中,一定要給這群孩子足夠的「幸福感」,讓他們對未來仍能懷抱希望。她回想自己年輕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次住家附近教會在聖誕夜所舉辦的報佳音活動,雖然她不是基督徒,但當天晚上所帶給她的濃濃幸福感,卻讓她此生難忘。於是,...
教育文化
許又方
12 月 17,2017
【時事想想】縮短學童上課時數可行嗎?
最近有公民提出將學童上課時間縮短為上午九點至下午三點的構想,並且已經成案,教育部必須在明年一月回應。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曾調查各國學生上課時數,台灣學童平均每天上課時間長達9.5小時,名列全球第一;而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則僅6-6.5小時,中南美洲的巴西甚至只有5小時。看來台灣不只勞工「血汗」,連小學生也不例外。這個問題攸關學童健康與長遠的國家競爭力,政府恐怕不能輕忽看待。...
教育文化
黃建榮
12 月 04,2017
【春風化雨】讓孩子「玩」得自然、「玩」出能力!
童年時期的我,生長在物資缺乏、台灣經濟正在起飛、十大建設正要開始展開的年代。玩樂的場所除了學校以外,就是家裡附近的田園、溪流、海邊;沒有3C產品、沒有制式玩具、更不可能有大型的遊樂場,但卻創造了無限寬廣與可能的玩樂空間、機會與方式。 收割後的稻田是孩子們的野戰場,順著稻梗抓上來的田土就是砲彈,稻草墩是躲藏的掩體,敵人衣服上的泥土印就是我們的得分點;收割後的稻田也可以是棒球場,報紙、...
教育文化
周盈成
12 月 03,2017
【你怎麼不想想】I am Taiwanese and I speak... ——假如要有台灣語言認同(中)
文接【你怎麼不想想】I am Taiwanese and I speak... ──假如要有台灣語言認同(上) 關於台灣本土語言,很多人的心態還沒解嚴,表面接受多元,實際充滿禁忌,走投無路還是只好「大家說國語」。繞了一大圈,跟威權時代禁「方言」沒有太大差別。如今在學校裡,老師不命令孩子們互相糾舉了;但在社會上,成人們自願這樣做。 關於這些扭曲心態,...
教育文化
周雅淳
11 月 14,2017
【女人想想】小媽媽不上學,是不想,還是無法?以花蓮地區為例
根據衛福部統計,民國105年由未成年母親生育之新生兒總數為2,972人,其中花蓮縣有103人,雖僅佔這些新生兒總數的3.4%,但若以未成年生育率看,則花蓮縣為10‰,較104年12‰低,但仍高居全國第二,且遠高於全國平均之4‰。 勵馨基金會花蓮分事務所很早就意識到未成年懷孕議題在東部地區的重要性,民國99年即開辦「青少女懷孕防治及輔導服務」,以民國105年生育的100名花蓮地區青少女為例,...
教育文化
黃建榮
11 月 07,2017
【春風化雨】AI時代的教育新思維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孩子要學什麼、怎麼學,才能夠迎向不確定的未來世界?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認為,AI時代來臨,並不代表機器將會完全取代人類,而是人類不需再浪費時間做無聊、重複性的事,「父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和興趣,做自己最擅長、最愛好的事,就是好的開始。」倘若我們無法讓孩子認識自己、發現天賦,進而往想走的地方去,孩子恐怕很難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過去的教育是把人教成機器,...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