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思壯遊】 英國升大學機制:聯考與甄試之外,截長補短的第三條路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高中升大學的機制,主要分兩種路數,這兩種路數各有缺點。

第一種是聯考聯招,每個人參加一樣的考試,之後統一分發。這樣做的好處是成本低廉,一個分數,可能用來選任何的學校與科系,但壞處是評量方式僵化,沒有在升學考試中的科目就不受重視,無法在紙筆測驗中呈現的能力也被輕忽。

第二種是甄試申請,也就是每個學生送申請文書到特定學校及科系,並且參加面試。這個方式的好處是,各學校科系可以依其領域特質,設置不同的申請要求,條件就會彈性而多元。但代價就是,對學生和科系來說都比較昂貴。

多年來,這兩種方式各有支持者,也各有反對者。難道,沒有第三個方式,可以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嗎?英國高中升大學的方式,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借鑑參考。

線上資訊平台,升學就像找工作

要了解英國升大學的體系,最好要將它想像成在 LinkedIn 上,各公司與求職者的溝通過程;和台灣式的機械式、人人一致、一翻兩瞪眼的過程大異其趣。

在英國,要讀大學的學生,在 17 歲到 18 歲需要就讀於兩年制的大學預科[1]。 預科的第一年結束時,會進行升學考的第一階段[2],這次考完,學生就要到升學資訊平台上傳自己的各種備審資料 (自傳、履歷、學習計畫等)[3]。,學校會上傳考試成績,然後學生會鉤選五個志願。

在這個階段,大學會先看學生的資料,明顯沒機會的就直接拒絕,有些會收到面試邀請。在這個階段,大學就會對大部分學生提供條件式錄取─如果第二年考到某個成績以上,就可以入學。

學生第二年將參加第二階段升學考,成績出來後,許多學生會從錄取的學校中挑一個入學。有些學生在第二階段考得比預想的更好,他不必扼腕,他可以在網站上和更好的、有餘額的學校溝通。當學校看了他在網站上的資料,認為他可以錄取,他再去退掉已錄取的學校,申請更好的學校 ─這樣,顯然避免了高分低就現像。最後一波確認是在升大學的那年八月底。

學校選擇學生,雙方不斷「溝通協調」

英國大學一般的招生模式的原則,是大量的「溝通協調」,而不是硬性的流程規則。在學校的層次,通常會先做一次篩選 (pool selection),挑出符合門檻的學生。接下來,才會是依照學生申請的意願和規劃進行媒合。

以劍橋為例,被錄取的學生,會收到 3─5 個主修與學院的組合[4],然後在複雜的溝通說明過程之後,學生得以進入一個學院以及主修。這之間的過程並沒有硬性而明確的門檻、排序規則,是透過當面和書信上的討論和爭取,教員也依據學術與教育良知進行獨立判斷。他們認為人都是整體而複雜的,不可能用幾個數字來取代,這樣並非真實的公平。其實這不是特例,歐美最好的大學,多數是採取類似這樣的模式選取學生。

劍橋學生選擇學院和主修是有關的,在某些學院,會住有某些主修領域的教授,如果要修這個領域的主修,也就最好住在這些學院之中,如此之後找教授指導大三的論文研究才比較方便,平常也可以就近聯繫──英國大學不只是上課聽講而已,有類似師徒制的傳統,所以選擇學院是相當重要的。

但是這個選擇與安排也非僵固,在大三真正選擇題目和指導教授的時候,如果要選擇不同學院的教授,在合適而適當溝通的情況下,當然也是可以的。劍橋的學生自主性很強,不是依教授的指示做研究,教授是協助指導的角色。若教授願意,指導學生做的題目,也可能和教授原本研究專長關係較遠。

用資訊科技協助溝通,讓甄試錄取更合理

說到底,升學的本質上是個供給和需求適配的問題。一邊需要學生,需要合適的學生。一邊需要就學資格,合適的學校與科系的就學資格。

在一般的市場上,供需之間的媒介是靠金錢價格的供需支付來。但是在教育上,我們並不樂見純粹用(家長的)金錢支付能力作為媒合供需的方法,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溝通和判斷。無論是「聯考聯招模式」(例如指考),或是「申請甄試模式」(例如繁星和個人申請),其實都是一種溝通判斷的規則與流程。而在這個時代,溝通和判斷的技術,其實正在發生大躍進──資訊革命。

資訊傳遞成本極低,讓大量的人可以在短時間內交換大量複雜的資訊(文、圖、影片),如果我們善用資訊革命的結果,我們應該能有效地溝通,做出更好的決策。

可惜,號稱資訊島的台灣,在升學課題上,我們並沒有擅用資訊革命帶來的便利。我們還在用老式的科技,在成本與彈性之間做取捨──增加彈性就犧牲成本,追求低成本就犧牲彈性,殊不知只要擅用資訊科技,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也可以做到高彈性。

許多人以為升學選拔是教育問題,是制度問題──找這兩類專家來討論,其實討論一百年也不會有進步。當我們認知道到,所有溝通和決策都是資訊問題,當我們找資訊專家來解決,也許真的能有所進步。

  

 

 


[1]在英文之中,這階段學制的名稱是:sixth form,有人譯為「第六學制」,但我認為最適切的翻譯方式是「大學預科」。

[2]這個評量的官方名稱是 A-level ,它的成績是英國大學錄取學生的重要依據。這個評量不僅包括考試,也包括了學生在校時的實作成品,和各種修業成果的評分。

[3] UCAS 是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 的簡稱,是一間私人公司,經營升學平台媒合業務多年。

[4]在此的學院,指的是劍橋傳統中,接近宿舍性質的 college,而非學術領域的 school。一間 college 之中,有各種主修的學生,也住有教授,形成類似家族的情誼。詳見劍橋網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