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業壯遊】 被迫、徒具形式的實習,有啥意義?──大學的藝術之二十七

友善列印版本

近年來,談到產學脫節,許多人都將實習視為一帖救方,認為實習可讓學生與企業兩相得益。有些學校將實習列入「畢業門檻」之一,不少學生認為實習經歷有助就業,所以努力找實習機會。然而,實習隨隨便便就辦得好嗎?隨便辦理,就能帶來神奇的效果嗎?

普遍整體看來,台灣許多學校與企業推實習,往往是因為歐美流行,於是我們也有樣學樣、形式照抄,並不清楚實習功能目標,也沒有完善的的運作規劃。

認為把學生放進企業自生自滅就是實習,或者,任企業差遣使喚學生,學生就會學到東西⋯⋯這些都是太粗糙、太天真的想法。

認清實習的功能與目標

懷抱粗糙而天真的想法進行實習,其實成效往往不好。

因規定而被迫實習的學生,常常都沒有從實習中真正受益。我曾訪談過某些學生,他們明明抱定讀研究所的決定,但學校要求實習為畢業門檻,而且主動安排到學校的相關企業。企業基層主管和員工,基於公司政策,不會反對;而且,既然公司不付實習生薪資,若看到學生態度消極、無意願參與,也不會勉強。公司常常是給他張桌椅,讓實習生在辦公室自習讀書,不要求他們參與企業工作。

實習生為符合畢業要求,或是增加履歷內容,去申請實習,心態上往往只是為了「拿到這個資格」,而不以實習為學習、見識,及謀職的前哨,他們也不會在實習階段全力以赴地學習、深入了解、鍛練自己。

另一種情況是,企業將實習生視為免錢廉價(免錢)勞力,讓實習生做重複性的作業,這樣的實習規劃對學生益處很有限。有些學校對於學生勞力被無償剝削不聞不問,甚至主動出賣,其實十分令人齒冷。

將實習列為畢業門檻要求的學校,常會要求學生撰寫繳交實習報告,但是,將實習當自習來用的學生,或做重複低階事務的學生,還是可以寫出一分報告,即使內容空洞、充滿抄寫拼湊,教授通常不會加以拆穿── 因為也許根本沒有認真審閱。

實習到底有什麼功能,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精準討論,實習該怎麼設計。

幫助學生在就業前鍛練「綜合判斷力」

美國一線公司在僱員的時候大致上的認知是:從好學校畢業不是壞事,但那也不夠,他們想知道一個員工的綜合判斷力。以高盛為例,該公司在實習後是否留用,要業務單位的主管判斷,單位主管的錄用,是關鍵且唯一的條件。

一個學生被留用的原因很多,但判斷力是最重要的,在何時做什麼事和誰說什麼話,沒有規則可依循。這件事和考試分數無關,也是沒有人能教的。例如,在高盛實習的實習階段,主管和正式員工會觀察實習生的綜合判斷力,若是說錯話,開錯玩笑,都會被列入考量。年輕人若在實習中意識到自己缺乏重要的判斷力,在畢業前可以及早學習與彌補。

測試「人格特質」與產業、專業環境適配性

許多企業知道,除了專業知識之外,人格特質也相當重要,而且某些專業與企業,特別需要某種人格特質的人;例如,金融交易員或業務員,為人必須要主動熱忱,這件事,在學歷、成績單上看不出來,一次面試也不見得能準確判斷。

高盛銀行的徵才代表曾公開發言,該公司對於成績分數不在意,也不很重視財金方面有多深的知識。比較在意他們的人格特質── 要教財金理論在短期就能辦到,但要教人格特質是不可能:他知道何時及如何求助嗎?他犯錯會承認嗎?他願意拼命完成任務嗎?他能同時處理多件複雜的事嗎?他熱中於學習嗎?高盛的其他同事們會喜歡他們,他有親和力、好相處嗎?而這些事,在比較長的實習過程中,都可以觀察到。

使學生「深度了解某特定業界」

每一個企業、職位,工作內容和環境差異極大,適合截然不同的人。實習的重要功能是在正式求職前,讓企業和習實生有機會深度彼此了解,未來企業選擇新進員工、學生選擇企業,比較不會出錯。因此,歐美發展成熟的實習制度,讓企業願意認真經營實習,因為通常都有選才的意圖在背後。

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了解,在這個環境、在這一批人之中、做這樣的事情,自己覺得自在還是難受。實習也讓公司有足夠時間了解哪些人合適進入這間公司。美國暑期實習通常是三個月,除了上班時間的共事也有下班後的共同活動,如此長且密集的相處,必然可以深入看出各人真正的性格。如此,學生可以減少選錯企業、職位的風險,企業也較不會遇到僱人後短期間就離職,浪費訓練與行政資源。

實習是個深度了解特定產業、企業、專業的過程,在此,特別強調「深度」與「特定」兩個概念,這是實習的最大好處,也是最大限制。

被迫、形式化、無目標的實習規定,寧可沒有

實習的好處確實在於它的特定與深刻;在學校,聽再多校友分享,無論如何,都是間接,而且受限於當事人的經驗。學生直接到企業中實習,可以深入了解該產業趨勢、該企業經營實況、該商業領域專業分工,甚至可以精準地爭取潛在的工作機會。

但是,缺陷也在於它的特定與深刻:在一個企業的風氣與文化,不能代表這個產業;一個企業中如何看待一個專業,也不能反映這個專業在每個地方的工作狀態;不同產業之間更有截然不同的體質與結構,不是所有經驗都可以在產業之間順利移植。

如果實習可以是個精準的安排,顯然可以受益甚深。但如果實習草率進行,也可以只是浪費時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