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連任的政治背景初析

友善列印版本

2012 美國大選結果歐巴馬獲得連任,但與四年前相比,總票數少了近一千萬票,選舉人票也有顯著減少。民主黨在參院驚險維持多數,眾議院則還是共和黨的天下。這個狀況重演 2010 年美國期中選舉之後的政治狀況。但由於此次選舉明顯表現出歐巴馬人氣下滑的趨勢,他在未來四年將面對更具挑戰性的府會關係,內政與外交所面對的阻力會更為巨大。

有人說這次選舉的主要議題是經濟,這也是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陣營希望的結果,意即這次選舉是對歐巴馬四年主政期間經濟政績的總評價,特別是民調顯示美國民眾認為羅姆尼比歐巴馬有辦法處理經濟問題,但結果卻是歐巴馬獲勝。這也顯示歐巴馬陣營將此次選舉定義為「羅姆尼是否適合擔任總統」,並質問「誰能在經濟艱困時期照顧一般大眾需要」的策略是成功的。

當然美國民眾也認為美國之所以會出現金融海嘯,與小布希總統時代放任華爾街大亨掌控美國財政與經濟政策的作為有關 ( 小布希第二任時就任命高盛投資銀行總裁鮑爾森 Hank Paulson 為財政部長 ) ,應再給歐巴馬時間去清理這個破碎且不公平的社會經濟體制。

從投票的族裔分析來看,羅姆尼在白人男性選民有優勢,有六成多的支持,可是這個優勢被歐巴馬在 55:45 的女性選民優勢抵消,同時在黑人與拉美族裔中,歐巴馬更是有八成甚至九成的絕對優勢。由於此次投票中的黑人族裔佔一成三,拉美族裔占一成一,兩者合起來就有四分之一的選民,這兩個族裔形成歐巴馬牢不可破的鐵票部隊,羅姆尼只能在剩下七成五的選民中拼戰。

根據羅姆尼陣營的評估,要獲勝的條件是白人選民必須有七成五以上的投票率,而此次白人選民的投票率是七成二,似乎也鑄下羅姆尼敗北的主因。

事實上羅姆尼較 2000 年的小布希在政治態度上更中道溫和,於麻州州長任內時也推動全民建保制度。可是當年小布希陣營在其「魔鬼策士」羅夫 (Karl Rove) 的主導下,透過經營小布希及其胞弟擔任德州與佛州州長與拉美族裔所建立的關係,在 2000 年大選相當程度平衡了其在黑人選票的劣勢。

但此次羅姆尼選舉似乎沒有花心思耕耘拉美族裔的選票。而黑人與拉美族裔此次展現的鐵票力量,也讓這些族裔的政治影響力今後不再侷限於眾議員選舉,未來將成為有志於大位者必須要操作的區塊。

在國會選舉上,由於此次參院選舉的三十三席中,有三分之二是民主黨參議員要尋求連任或改選,只要共和黨在這些席次中突破個一兩席,參院多數就唾手可得。可是幾個共和黨參議員為了鞏固反墮胎基本盤而對強暴導致懷孕的發言引發爭議,致使婦女選票大量流失而敗北。當最有可能獲勝的維吉尼亞州參議員選舉都宣告失敗時,民主黨驚險維持了參院多數。

眾議員選舉則是共和黨天下,與 2010 年的結果相差不遠。有趣的是,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萊恩 (Paul Ryan) 雖在總統選舉敗北,但在威斯康辛州的眾議員選舉依然連任。重演 2000 年民主黨參議員李柏曼撘檔高爾代表民主黨參加總統大選敗北,可是在參議員選舉依然獲勝而獲連任的前例。身為七年級領班生的萊恩,未來將是共和黨極有潛力的政治新星。

雖然民主黨籍參院議長認為歐巴馬勝選,加上民主黨在參院維持多數,且在眾院席次有微幅增加,主張選民較同民主黨作為,但由於這次選舉是眾議員全部改選,因此共和黨在眾議院依然維持強勢多數,也使得共和黨認為自己的財政紀律主張在此次選舉受到認同,因此對歐巴馬加稅措施的反對態度可能更堅定。如果在十二月美國即將面對的「財政懸崖 Fiscal Cliff 」經濟危機時,共和黨採取強烈抵制的態度,則可預見未來四年的府會衝突將會日益激烈。

對台灣來說,由於總統連任後的官員政治任命速度會較第一次上任時快上許多,特別是過去主導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的亞太副助理國務卿坎貝爾 (Kurt Campbell) 及其擔任國防部政策次卿的夫人弗洛妮 (Michele Flournoy)都可能會離職,如果歐巴馬從現任官員挑人上任,過去冗長安全查核 (Security Clearance) 的程序將被免除,意即馬上就進入國會任命聽證的過程。這也是我國過去都會積極使力,以在聽證會中有關對台有利政策可以獲得再保證的關鍵戰場。

但現在駐美代表未到任,自然拜會新任國會領袖與代表及協商溝通的工作也無從展開。以中國在美國國會用力之深。如果在此時沒有立即展開先制溝通工作而失去先機,對台灣的負面影響將不可小覷。

 

【美國大選】系列文章:

◎孔誥烽 華府親中力量的消退

◎劉靜怡 美國大選的社群網站

◎盧峯 從最惠國待遇到Pax Americana

◎賴怡忠 美國2012總統大選與台灣(上):美國亞洲戰略的路線辯論

◎賴怡忠 美國2012總統大選與台灣(下):東北亞權力轉移的完美風暴

◎陳文彥 從華府看美國大選

◎金聖恩 「戰馬與刺刀」:我看今年美國總統大選辯論

◎賴怡忠 歐巴馬連任的政治背景初析

◎Taiwan Echo 歐巴馬的秘密武器:數值分析中心

關鍵字: 美國大選亞洲政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