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府看美國大選

友善列印版本

這次大選,美國將選出下一任總統、副總統,並部分改選參眾議員。兩三個月前,各界咸認歐巴馬會輕易連任,民主黨也能繼續主導參院,而眾院則可能翻盤。當時主流輿論認為,羅姆尼及共和黨競選團隊走錯了幾步,無法激起黨員的熱忱與選民支持。
 
但是, 十月十九日的第一次總統辯論,羅姆尼表現令選民刮目相看,其言詞鋒利,一副總統氣派!而歐巴馬則表現軟弱,支支吾吾, 甚至不敢正視對方。結果第一場辯論下來,羅姆尼民調上揚,歐巴馬下降,到目前為止,差距都在統計誤差以內,選情緊繃到極點。
 
在第一次辯論的失敗, 歐巴馬記取教訓,改變作風,才在第二次及第三次辯論擋住了羅姆尼的攻勢,穩住腳步。
 
華府的政治觀察家認為,基於歐巴馬具有執政的優勢, 外加最近經濟略有起色,如果選舉日之前沒犯重大錯誤,歐巴馬有60%的機率低空掠過,贏得連任。
 
美國總統的選舉採「選舉人」制, 候選人必須取得270張選舉人票以上才能當選。選舉人票數分配依各州人口比例決定,候選人以「贏者全拿」的方式取得該州選舉人票數。
 
到目前為止,一些州選民的傾向己經很清楚: 包括傾向民主黨的加州、華盛頓州、紐約州等; 傾向共和黨的德州、南部各州、以及人口比較少的西北各州。還不確定的「搖擺州」 (Swing State) 則包括內華達、愛荷華、俄亥俄、威斯康辛、維吉尼亞、科羅拉多、以及佛羅裡達等。
 
這當中,俄亥俄州的態度尤其關鍵。歷史上幾乎沒有一位候選人可以選上總統而失去俄亥俄州的。維州、科州一向傾向共和黨, 2008卻轉而支持歐巴馬。今年景氣差,失業率高,這些州是否繼續支持歐巴馬,是這次大選的重要因素。
 
2008年, 歐巴馬以近53%對46%輕鬆打敗馬侃,這次選戰打起來卻相當辛苦,民調也拉不開來。主因在於過去四年金融風暴引起的經濟衰退,影響到選民支持。雖然近年經濟略有起色,股市逐漸上昇,失業率也降到8%以下,但選民仍覺復甦不夠快,力道不夠強。 
 
歐巴馬的支持者大多是非裔、拉丁裔以及婦女。現在景氣差,失業高,這些族群受害也最深,對歐巴馬的支持大不如當年熱情。羅姆尼的支持者,大多數是男性白人、無黨派人士、以及中西部的選民。他秉承共和黨「保守哲學」, 主張少政府干涉、支持個人、中小企業自由發展、平衡財政收入、強大國防。這些理念,對照於過度社福所造成的歐債危機,頗能打動美國人心。
 
雖然國內經濟問題是這次選戰的主軸,但外交關係也不時浮上檯面,這方面歐巴馬以總統的高度略佔優勢。中國也是這次選戰的議題,羅姆尼批評歐巴馬政府對中國軟弱,任其操縱人民幣值,使得工廠外移,失業大增; 而對中國利用網路盜取美國國防、商業機密束手無策.。羅姆尼也批評歐巴馬對伊朗發展核武,除經濟制裁外一籌莫展。
 
對台灣,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政見的表達上,都有正面的陳述。但這些讚美之詞只是表面而巳,對美國台政策並無實質意義。
 
這次選舉也包括改選部分參眾議員。共和黨目前以25席多數主控眾院,民主黨則以6席之差控制參院。一般的觀察是選舉的結果席次容有小幅調整,但目前的權力分配不會改變。因此,不管誰入主白宮,美國參眾兩院分屬不同政黨,施政仍會受到制衡。
 
國會選舉部分,幾位一向支持台灣的參眾議員,包括俄亥俄州的參議員布朗和眾議員夏波,連任機率很高。最近的民調顯示布朗以5%領先。加州的資深議員柏曼正面對同黨雪曼的挑戰,由於選區重劃,勝負難料。
 
總之,這次選舉的結果,一般預測是不會改變目前的權力分配。對台灣而言,美國仍舊會依台灣關係法維持與台灣的關係。但是由於企業界與一般輿論對中國的態度日益強硬,又認識到台灣在美國亞洲「再平衡」 (Re-balance)政策的重要性,也許美國會更一層深化對台關係。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