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巴拿馬宣布與中國締交,這意味著在中共操弄「一中」的原則下,台灣(嚴格上應說是「中華民國」)又失去了一個邦交。表面上看這是外交的挫敗,但冷靜想想,在目前國際社會忌憚中國勢力、必然要迎合一中原則的態勢下,台灣既無本錢,也沒必要與中共爭外交面子,不如好好運用自身的優勢,與國際社會建立務實關係。
有人認為,巴拿馬轉投中共,是因為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所致,但這未必是事實,因為在馬英九執政時,中共照樣挖台灣的外交牆角;也有人主張台灣應該趁機制憲正名,拋棄自欺欺人的「中華民國」國號,才能突破「一中」框架。這個想法不錯,也應是台灣未來應該積極努力的方向,但就國際現況而言,恐怕也難起效用。
先讓我們弄清一個問題,如果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存在是製造「兩個中國」,那麼南、北韓呢?兩「國」國名的英文都用Korea,前者全名為Republic of Korea,後者則為Democratic People Republic of Korea,正與Republic of China、People Republic of China的情況類似。這意味著國際上同時存在「兩個韓國」,也都得到多數國家的接受,南韓有190個邦交國,北韓則有160個,想當然耳,這些國家大都同時承認「兩個韓國」的事實,其中甚至包括北韓的老大哥中國在內。
那麼為何國際社會可以接受「兩個韓國」,卻不能承認「兩個中國」?原因應該很簡單,因為兩韓國土面積相當,軍事實力接近,且背後各有超級強權撐腰,誰也「吃」不下誰。但台灣呢?與中國相比,各項差異都太懸殊,一向倚為「大哥」的美國也因不願得罪中共而跟著一起「警告」台灣不得推動獨立。在這種窘況下,短期內要國際社會承認「兩個中國」,甚至支持「一中一台」,殊非易事。
因此,要說推動台灣國家正常化便能突破眼前的外交困境,筆者並不抱樂觀態度。誠然,制憲立國是應走的方向,但在國際現實仍難以扭轉的狀態下,台灣的生存之道應該是以「務實外交」為目標,而且,我們有實力這麼做。
正因國際社會是現實的,因此只要我們有實力,就不會被忽視。別的不談,以台灣護照為例,號稱全世界共有超過150國給予台灣免簽證待遇(雖然有人曾質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因為若干非洲國家受制於中國壓力,還是對台灣護照多所刁難,但那畢竟是少數,且多為未開發或尚在發展中國家)。為什麼?這自然與我們的經濟實力息息相關。在利益優先的戰略原則下,除了那些只想混水摸魚、藉著兩岸大打「凱子外交」撈點油水的小國外,凡具競爭實力與企圖心的國家,相信沒有人會忽視台灣在國際競合上的重要性,因此會樂意與我們維持一定程度的友好關係,在面子上或許礙於中共威脅而令我們難堪,但在裏子中,台灣可以爭取的,類似免簽這樣的互惠,其實並不少,端看政府願不願意積極去做而已。
坦白講,過去很多小國家願意承認台灣,都是為了錢,剛斷交的巴拿馬也不例外,上個月不才剛拿走我們290萬美元的援助?這些國家當然對我們在國際社會存在的象徵性意義重大,但對台灣的實質助益卻十分有限。中國已然成為全球外匯存底最高的國家,台灣要拿錢與他拼外交,根本是以卵擊石,不如拿這些錢來與世界大國做公關,增進彼此的實質關係較為實際。這一點,美國西肯塔基大學(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東亞政治專家提莫西‧李區(Timothy Rich)在去年就曾點明,他認為,邦交國多寡對台灣影響不大,重點在於跟友台強國,維繫長遠關係,這對我們的保障更大。
當面子與裏子無法兼得時,何妨潛龍勿用,暫時忍辱負重,用鴨子划水的方式暗暗蓄積能量,尋求更多實質的助益?